老舍散文精選讀後感

老舍的文章無處不閃爍著幽默的光輝。讀他的文章,我們感覺讀的是一部生動的戲,而不是一部生硬的劇本,他的人格動靜描畫在這裡面,他的人格的聲音演奏在這裡面,從而別具魅力,另有異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舍散文精選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老舍散文精選讀後感篇一

書似一盞明燈,照亮人生前進的道路;書又似一座小橋,連通了心與靈的兩岸;書更似一葉帆,推進著一艘優揚的小船不斷前進。

趵突泉是美的,老舍眼裡它也是美的,但有些悲,讓人感到悲。不知為何他的文章多是悲,少歡。使人不解,但又讓人知前時的事,讓人心歡。趵突泉,水突突冒。水,淡淡,紅牆白瓦倒映水中,好像地上有的,水裡也會有。一片落葉,水動了,一圈圈水波,隨著目光泉在突出,但老舍筆下,只喜歡它流出的小溪。但隨著走,發現了,我也明白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趵突泉就是範例,再清的水,再綠的樹,只要,人們打起小地攤,那美,就不復存在了。

地上有了雜物,無言可說,能幹什麼?雖亂,但久立望,天下第一泉,又不得不讚嘆天然的美。《趵突泉的欣賞》讓我感到了祖國的美麗,感到當時社會的可惡,甚至把我帶入那些陳年舊事的意境之中,不知不覺中,觸到了一顆濕潤的心。興許,老舍當時,也為祖國而嘆息,想讓祖國走向光明吧!不然,他為何為國而悲呢?

隨頁飛,大明湖也乃濟南一絕,美麗動人,山上佛寺,湖光映高山、白雲。濟南主要是水,大明湖和趵突泉都是美麗的,是濟南一絕,都是美的。但是,老舍能看出真正的美醜,醜是醜,美是美,從不胡說。從美中看醜,醜中看美,但一定都是愛國的。無論是什麼,大明湖很美,但它發現了水泥沙石,田地讓美失去原色,美不在美了。

最近,有幸拜讀了老舍的散文集,這部散文集乃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巨人的思想與藝術的結晶。讀完之後,老舍那深邃的思想就像余香一樣久久縈繞在身旁。

老舍的散文平實,優美,有著濃郁的北京味道。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學習,戀愛,結婚甚至連他告別人世都在北京。所以,北京的自然景觀,地理環境,傳統習俗都是他散文創作的源泉。而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的忽視了對生活的觀察,總結,寫出來的文章或枯燥無味,或辭藻華麗卻了無內涵,或過分亢長,或詞語匱乏,滿腹的感情不知如何表達。而老舍的語言文風,永遠和藹親切,從不故意雕飾文字,也不板著面孔,擺架子,更不說空話。他那直白的語言,簡潔樸素的形式,一把利劍,捅破所有的泡沫,直達目標,一語中的。老舍先生自己也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好的著作也差不多就是文字清淺簡煉的著作。”這種境界也許就是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

我們這代人缺的永遠都是老舍那個時代的適靜,淡雅。窗外的喇叭聲,屋內的電視電腦音響聲,無一不阻撓著我們進入內心的淡雅世界。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牆,可以面向著快樂的的桌上一整天的老城牆,溫和的香片茶,胡同里各房子的院子和樹,牽牛靠山竹草茉莉青草果子等,便構成了老舍的世界。我們這一代是幸運的,因為趕上了時代的潮流,各種東西有如潮水一般噴涌而出,但我覺得老舍的那一代也是相當美好的。“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麼叫做“春深似海”。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連線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魚帆的外邊去……”能將這么美好的綠色呈現在我們眼前,一方面展示了老舍文章功底之深厚,言語之精闢,用語之恰當,另一方面是那無可比擬的綠景的功勞。倘若沒有這一份映在自己心裡的綠色,又怎能將這份綠色映在我們心裡?

老舍的文章無處不閃爍著幽默的光輝。讀他的文章,我們感覺讀的是一部生動的戲,而不是一部生硬的劇本,他的人格動靜描畫在這裡面,他的人格的聲音演奏在這裡面,從而別具魅力,另有異彩。他用這么“高偉的詩”來自嘲自己的字:“行列有時像歪脖樹,有時像曲線美,齊自然不是美的要素;要命的是個個字都像傻蛋,怎么耍俏怎么不行。”這種自我解嘲當中帶著自己對藝術的完美追求。總之,老舍的幽默是融匯中西的,是睿智深刻的,又是內斂寬容的,他將酸甜苦辣全熔鑄在一笑之間。且是雅俗共賞的,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體味。

老舍散文精選讀後感篇二

老舍寫作學英國作家狄更斯,以樂觀幽默態度面對人生,這樣應該寫得都是喜劇,他早期的作品《二馬》等並不見佳,一些語調幽默做作,有失油滑。但他寫得好的卻是悲劇,比如《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最悲慘的是他笑對人生,人生卻跟他開了一個很大玩笑,文革初期遭受迫害,逼迫得投湖自殺,這是最大悲劇罷。

他的一些散文也風趣幽默,能讓人開心一笑。比如他著名的自傳: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於北平,三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三百千,不求甚解。繼學師範,遂奠教書匠之墓。及壯,餬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示甘於寒賤也。二十六歲,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今己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閒時喜養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並不著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

文字簡要,幽默風趣,一直為人們稱道,到現在也沒看到能和這媲美的小傳呢。

老舍散文精選讀後感篇三

老舍先生是著名的作家,他的第一篇長篇小說是《老張的哲學》,最有名的是《四代同堂》、《駱駝祥子》。

現在來說說他寫的一篇散文——《母雞》吧!《母雞》主要寫了,作者一開始討厭母雞,然後又喜歡母雞。作者討厭母雞的原因是:

母雞從前院嘎嘎到後院,又由後院嘎嘎到前院——母雞喜歡隨便亂叫。母雞不反抗公雞,卻欺侮鴨子——它欺軟怕硬。母雞每下了一個蛋,都想要全世界知道它這點成績——愛炫耀。

作者喜歡母雞的原因是:

每當有鳥飛來或是有東西響了一下,它會叫雞雛躲到它的身邊來——負責。每當母雞發現了一個食物,它會把食物讓給雞雛吃,自己卻消瘦了——慈愛。 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它趴下時雞雛們就啄它的頭,它也沒抱怨——辛苦。 要是夜間有什麼動靜,它會立刻叫起來,讓人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勇敢,有責任心。

整篇作文時由作者討厭母雞到喜歡母雞,運用了明貶實褒,先抑後揚的手法。這篇散文把母雞寫得生動、具體、形象,主要寫了作者對母雞的喜愛之情。

我也要學習母雞的這種負責,慈愛,不怕辛苦,勇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