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讀書感悟六年級

編者按:《詹天佑》文中的主角是一位愛國的解除工程師,他為我國的鐵路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一位偉大的名人。

在這個秋雨綿綿的下午,我讀了一篇好文章——《詹天佑》。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這篇文章主要敘述了詹天佑在帝國主義國家的各種阻撓和輕蔑下接受了任務,在他的領導下修築了中國人自己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也給那些帝國主義國家一個有力的回擊!

那時候,清政府腐敗無能。清政剛下達修築計畫時,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對鐵路的修築權虎視眈眈。之後,他們又把這個爛攤子交給清政府,以為這樣,鐵路就修不好了,最後還得向他們求助。沒錯,他們沒能得逞,因為在這個危急時刻,詹天佑站了出來,毅然接受任務。可是這訊息剛傳出去,有一家外國報紙就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築鐵路的中國工程還沒出世呢!"那么詹天佑的任務就更重了,因為如果修不好,不但會成為外國人的笑柄,同時還可能會受中國人的恨。但是,詹天佑還是不放棄,一心為祖國做貢獻。

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絕對不能出自於工程人員之口。”詹天佑科學、嚴謹的做事風格,尤其令我佩服。這又讓我想到了自己。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切都很隨便,這種隨便慢慢地轉移在學習上了,讓我有了一個不治這症——粗心大意癌。這個病發病率可高了。所以我要向他學習!

“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塞外常常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萬丈深淵的危險。”多么惡劣的工作環境啊,但是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這樣。正是詹天佑這樣以身作則,京張鐵路才能順利修築成功吧。

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而八達嶺長一千一百多米,他決定採用中部開鑿法。在青龍橋時坡度特別大,他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讓火車好通過。詹天佑的創新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詹天佑真如文章所寫:詹天佑是一位愛國的傑出工程師!大家也要向他學習,為我們的祖國爭光!

作者|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