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讀後感範文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的討論的事。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白楊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白楊讀後感範文篇一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名字叫《白楊》它的作者是當代著名的詩人袁鷹。

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寫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展開的討論的事。當我讀到“白楊樹從來都是那么直,哪需要他他就在哪很快的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這段話時,讓我感受到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生命力強,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洪水還是乾旱他都是那么直,那么堅定,不軟弱也不動搖,他是那么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不怕困難。這不正是邊疆建設者身上特有的奉獻精神嗎?他們認真聽從祖國安排,無怨無悔地紮根邊疆,建設邊疆。讀完這篇課文,我總結了一下,這篇課文的作者突出了一個方面就是向自己的孩子介紹白楊樹的忠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借白楊樹在環境惡劣,荒無人煙的戈壁上生長,並長成高大挺秀的的枝幹,成了“戈壁衛士”比喻邊疆建設者們在條件艱苦的環境的下代代紮根成了“邊疆戰士”。多么令人敬佩的西部建設者呀!他們博大的胸懷,堅強的意志!無私奉獻,是祖國西部建設的根本保證,我堅信祖國的西部一定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富裕。

白楊讀後感範文篇二

今天我們上了第三課白楊,它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白楊那種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

“白楊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是爸爸說的話,這句話不但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這也表白了自己像建設者一樣的精神,希望孩子們像白楊一樣堅強執著、忠誠無私、默默奉獻。讓人們在他們的保護下成長。

白楊不擇環境的成長,它們生長在艱苦的通向新疆的路上,它們在這兒歷經磨難,擋住住風沙,把安全帶給人們,給單調渾黃一體的大戈壁嘆增添了無限生機。

白楊為人們做出了很多很多,讓人們得到了安全,我無比敬佩他們那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

白楊讀後感範文篇三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文章開頭就描寫了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排比的修辭手法顯出了大戈壁的荒涼,襯托出白楊樹的堅強。“從那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這個問句開始引入文章的主題——白楊。接著,作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白楊樹比作“戈壁上的白楊樹”,又突出了白楊樹的筆直。然後,作者又描寫了兄妹倆的對話,這一段的標點符號是“各式各樣”,又各種不同的表達方法,例如在對話後面加人物等等。而這一段又突出了白楊樹的特點,妹妹把樹當成傘,就是因為白楊十分筆直;從兄妹倆互相反駁的對話中可以知道白楊樹很大、很高。

下一段爸爸的話是整篇文章的重點。爸爸說,白楊很直,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遙這正是在邊疆工作的人的特點。邊疆需要他們去建設發展,他們就在那兒“紮根”,為建設邊疆出力。他們就像白楊一樣,哪兒需要它們,他們就去哪兒。無論去到哪兒,他們都不會動搖自己為祖國作貢獻的決心,也不會向困難低頭,永遠都會那么堅強。最後一個小節講的就是在大白楊旁邊還有幾棵小白楊在生長。這也意味著,在以後的日子裡,會有更多人為建設邊疆做貢獻,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

白楊讀後感範文篇四

途中向他們介紹堅忍不拔的白楊,藉此表達自己堅守邊疆、建設邊疆的的堅定志向。本文對父親的語言作了重點描述,從中更能體現出父親希望兒女學習白楊能很快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堅定、堅強的精神。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這樣用自己青春的汗水和堅持不懈的信念點燃西部的新希望的人們。每年,都有不少應屆大學生懷著一顆愛國的心來到荒蕪的西部,用自己的能力建設祖國。上個世紀,“到邊疆去,到農村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曾經響徹雲霄,但是這句話到現在也是許許多多奔赴西部的大學生的心中的想法,西部建設者們永遠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通過學習《白楊》,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為祖國建設而奔赴西部的人們無私奉獻的精神。相信,我也會學習他們,儘自已一分把祖國的西部變得繁榮昌盛。

白楊,是戈壁灘上勇敢的衛士,它頂著狂沙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在它身上可以發現出一種令人敬佩和敬仰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就像烙印般印在為建設祖國而奔赴新疆的人們的心裡。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為祖國的發展儘自己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