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擔當的讀後感

敢於承擔責任要有一種勇氣和魄力,讀擔當相關文章,我們有何感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有關擔當的讀後感,一起來看看。

有關擔當的讀後感篇一:學會感恩擔當責任讀後感

讀完了《學會感恩擔當責任》這本書,現在細細回味,感覺書中的每一個事例都非常的飽滿生動,每一個事例無不透露著感恩與責任,沒有責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同樣,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也不是好員工,在任何時候,責任感對自己、對國家、對社會都不可或缺。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常有。如果我們囿於“不如意”之中,終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索然無味了。相反,如果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那我們就會以坦蕩的心境、開朗的胸懷來應對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讓原本平淡乏味的生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當我們進入公司的時候,實際上就知道,我們是與公司的事業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的,我們已經成了公司拓展事業的合伙人。無論何種公司,與員工的關係都是十分清楚的,他們之間有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公司發展好了,員工的利益也會得到保障。員工只有把自己當做公司的主人,才能夠和公司共同成長。

責任的意識,需要樹立。責任心和責任感,是我們這個社會為人處事的基本要求。人生在世,就必然要與“責任”打交道:為人父母,養兒育女是責任;身為兒女,孝敬老人是責任;經商開店,誠實守信是責任;懸壺行醫,救死扶傷是責任;站在三尺講台,教書育人是責任;頭頂國徽,秉公執法是責任……時時刻刻,事事處處,須臾不可缺失責任意識。可以說,正是人們強烈的責任心、責任感和責任意識,不斷推動著我們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但是,用什麼來保障我們的責任感永不缺失,我想,感恩的心是最好的答案,畢竟人是有情感的,只要時刻懷揣著感恩的心,我們就不會忘記肩上的責任。

一個處處為公司著想的員工,不管他身在何處、何時,也不管他在做什麼,他都會時刻想著為公司做宣傳。在市場經濟時代,更多人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時間之外,很少考慮公司的利益,更別說為公司作宣傳了。這種人根本就沒意識到,其實為公司著想,為公司贏得利益,也是為自己著想,也會為自己帶來利益,俗話說:“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乾。”一個企業的興衰和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必須懂得,企業是每個員工生存的空間,是我們發揮才智的舞台,是我們發展前進的依託。只有企業生存發展了,才有我們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只有企業興旺發達了,才能更好地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企業是我們幸福生存的家園,我們每個人在為企業奉獻著青春和智慧的同時,企業也在為我們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我們在增長著閱歷,豐富著自我,實現著人生的價值;在這個平台上,我們用激情點燃著理想,用薪酬支配著生活。因此,我們應該感謝企業,感謝企業培養我們,感謝企業讓我們成長,感謝企業給予我們一片展示自我的天地。用感恩之情轉化為忠誠企業的具體行動,用守候家園的心態去守候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只有心懷感恩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活力,才能夠激發起自己更多的工作熱情,才能把自己的力量貢獻出來,才能為公司做更多的事情,才能把自己的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完成。歷史已鑄就了我們公司全面騰飛的基礎,使命正激勵著我們闊步前進。因此我說,感恩就要有責任。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智慧,是員工忠誠企業的基礎。一個有著感恩心的員工,會執著而無私,博愛而善良,敬業而忠誠,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一個有著感恩心的員工,會把對企業感激,轉化為勤奮工作、刻苦學習、奉獻社會的實際行動。一個有著感恩心的員工,會關心他人,關心企業,關注社會發展,對企業利益負責,與企業同舟共濟。責任催人奮進、夢想在此飛揚。一個能盡責的人,永遠不會是渺小的;一個不負責的人,永遠不會是偉大的。責任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力量。人生百年,其實也是匆匆的一瞬間,只要肩上使命和心中的信仰還在,任何艱難坎坷、崎嶇曲折都會悄然退卻、迎刃而解。

工作是生命的載體。選擇了一種工作,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熱愛工作、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是企業更樂意聘用的人。熱愛你的工作,當你每天早上醒來想要做這份工作時,會覺得興奮,迫不及待地想去做;當你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覺得有很多事,希望明天可以快點去工作,這是對工作的激情。俗話說“好水釀好酒,好土塑好壺,好的環境造就好的人才”,企業為我們造就了這么優美的工作生活環境。再想一想企業輸導給我們的理念“崗位靠競爭,收入靠奉獻”,催我們奮進、趕我們超越,我們能不感激我們的企業!能不珍惜我們的工作!能不在乎我們的崗位嗎?!也許我們對目前的工作已沒有了激情,但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崗位,就必須記住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既然非做不可,與其被別人推著去做,還不如自覺自愿地盡力把它做得最好,努力找到工作的樂趣,當然,除非你真的不想工作。思想不同、心態不同,心態不同、結果不同,觀念可以改變命運。每一個崗位就是一片充滿生命力的土地,關鍵在於耕種它的人撒下的是什麼樣的種子,我相信只要我們用責任心去做好每一件事,那么在任何崗位上,我們都會收穫事業的春天!在我的身邊有很多親戚朋友沒有工作,找不到工作,更別說這么好環境的工作。所以我時常提醒自己“今天對工作不負責任,明天就得努力去找工作”。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定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他懂得珍惜,知道感恩。讓我們大家都成為一個象太陽一樣積極的人走到哪裡哪裡亮,而不是象月亮一樣消極的人,初一十五不一樣。經驗是最好的老師,當我們把平凡的工作重複一千遍一萬遍的做好,就是不平凡。我們做不了大路,何不做一條羊腸小道;不能成為太陽,又何防當一顆星星,成敗不在於大小,只在於你是否已經竭盡所能。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如果你存在,那么就不要讓自己可有可無的存在著”。對啊!我存在,我們存在,所以我們要讓我們的存在有價值——那就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情,無論事情的多寡與巨細,讓我們的責任心無處不在!什麼叫有能力?我認為:有責任心就有能力,沒有責任心就沒有能力!

工作和家庭一樣,永遠意味著責任,肩負起自己的責任是多么重要!因為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卓越!只有承擔責任的生命,才叫真正的生命!讓我們用一份責任心和一顆感恩的心,不斷提升自己所在的崗位資源,成為我們企業遠航的風帆!

有關擔當的讀後感篇二:擔當讀後感

我用業餘時間把《擔當》這本書讀完了,很受啟發,受益頗深。在此,我想把我的讀後感與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我們能夠互勉,共同進步。

勇於擔當是一種精神。橋的價值在於能承載,人的價值在於能擔當。擔當的越多,價值越大,擔當價值千金,擔當任重千鈞。人生在擔當中成長,在擔當中前行。

甘於擔當是一種情操。大事難事看擔當,勇挑重擔不為難。勇於擔當者,從來都敢於承擔起最重大、最艱巨的任務。這是優秀者和堅強者的品質。

善於擔當是一種能力。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沒有三板斧,不進瓦崗寨。擔當不僅要靠勇氣,更要靠智慧和能力。

做敢於擔當的部門一員,就是要在困難面前,敢闖敢試;在矛盾面前,敢說敢管;在風險面前,敢作敢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而在名利面前,則淡然處之。作為部門的一員,這樣才能有所作為,勇於擔當是對所在部門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合格工作人員的職責所在。

首先,要有勇於擔當的意識和責任。契約審查,就是要確保條款準確、權責清晰,沒有做到這一點,就要反覆核對、積極討論、細心修改。關於審計,就是要敢於指出違法違規的問題,如果無法承擔起這份職責,就會畏首畏尾,遇到困難想到退縮,看到問題避而遠之,這不僅與審計人應有的工作態度相背而馳,更辜負了公司對審計部門的期望和寄託。有問題,就要敢於提出問題,直逼問題本質。

其次,要有勇於擔當的精神。作為部門的一員,要敢於擔當,必須在面對困境和挑戰時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要學會在實踐中積累經驗、迎難而上,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只有對事業充滿激情豪情的人,才能保持奮發向上、奮力拚搏的精神狀態,才能在工作上超越自我。只有具備勇於擔當的精神,才能在困難面前敢闖敢試,在矛盾面前敢說敢管,才能準確把握公司旨意,發揮部門的優勢,提升部門工作發展大局的層次。

最後,要具備勇於擔當的能力和本領。只有不斷的學習,汲取知識,提高自己,才能正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才能更好地做好各項工作。學習是固本之舉,也是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我們擔當得起責任,做到能做、會做、善做,就必須勤勉學習、善於學習、認真學習。要以“兼收並蓄、厚積薄發”的求學態度,努力汲取新思想、新思維、新理論、新方法、新經驗。要把抓緊學習、刻苦學習、發奮學習作為提高素質、增強本領、做好工作、創先爭優的重要責任來落實,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做善於擔當的部門一員,就是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矛盾,不急不躁,冷靜處事,我們要有對全局和局部的辯證考慮,有解決局部問題和促進全局問題解決的方法,有克難攻堅的本領。

善於擔當要求我們在面對局面千差萬別,矛盾複雜多變,問題層出不窮時,必須從勤於學習、掌握規律等方面加強能力、改進方法。一要把學習作為看家本領,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先進學,不斷增強自身專業水平的能力。二要把握規律、遵循規律、運用規律,不斷增強抓重點、抓關鍵,應對突發事件,駕馭複雜局面,解決急難險重問題的能力。

善於擔當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不是要我們都去鑽研如何投機取巧、迎合領導,而是充分認清有擔當不等於蠻幹,要有把握全局、科學謀劃的智慧,要有立足大局、著眼長遠的境界。善於擔當最考驗我們的工作方式方法,對在工作中遇到繁瑣不同的問題,我們則要多動腦筋,多找對策,怎樣能成功解決問題,我們就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迎難而上,直面矛盾,巧妙解決,最終出色完成工作。

堅持原則、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的意志品質的形成,需要虛心學習,不斷實踐,長期積累。擔當,不需要掛在嘴邊,不需要辭藻的修飾。從現在起,用行動印證擔當,敢於擔當,甘於擔當,善於擔當,才能真正成為公司的合格一員。

有關擔當的讀後感篇三: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讀後感

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登xx同志在中央黨校20xx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講話的摘編,將文章名字訂為《領導幹部要敢於擔當》。結合近期在在俄羅斯索契所接受的專訪,提出要把“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作為執政理念。這樣一篇文章,其時代內涵就顯得頗為豐富。

敢於擔當已成為各級領導大力倡導,也是檢驗領導幹部是否合格的一個基本要求。“擔當精神”雖常見諸於中央領導的講話摘要,也散落於部分期刊雜誌,但多或缺乏理論深度、或不能系統論述、或文風因循守舊,和當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改革緊迫感,在契合度上相差甚遠。

這篇文章把擔當的勇氣和對民族、人民和黨的責任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系統、全面地闡發了新形勢下“擔當精神”的本質要求,從敢於擔當精神的現實意義和如何形成敢於擔當的良好社會風氣等幾個層面,進行了思想深刻、理論嚴謹、便於實踐的論述,是一篇高水平的理論文章。

弘揚敢於擔當的精神。這是一篇有時代生命力的作品,文章從五個方面詳細論述了新形勢下樹立敢於擔當這一高貴品質的時代內涵,講的不僅很清楚、也很詳實。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已經形成銳不可當的歷史洪流。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勇於擔當恰恰體現著共產黨人在深化改革時呈現的蓬勃朝氣、浩然正氣、昂揚銳氣,反映著領導幹部強烈的事業心、責任心、進取心。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黨員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直面難題、敢抓善管、敢擔責任,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一往無前,堅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

形成敢於擔當的氛圍。“為官避事平生恥”,身負擔當的大小,體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和格調。當前,在許多領域,之所以老好人吃香、好人主義盛行;不敢負責、不願負責現象頻出;在其位不謀其政、遇到矛盾繞道走成風;遇到民眾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屢發,就在於缺乏“敢於探腳試水”、“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擔當精神。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懷。在提及好乾部標準時之所以說“敢於擔當是一個很重要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要在黨內打造敢於擔當的社會氛圍。只有樹立在其位、謀其政、成其事,敢於擔當、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擔當意識,形成“鼓勵擔當、崇尚擔當”的良好環境,營造“擔當可貴、擔當光榮的社會氛圍”,才能更大限度讓幹部放下包袱,投身事業發展。

把握氣勢如虹的文風。文風連著會風、會風體現作風、作風凸顯黨風、黨風銜接政風,文風不僅僅體現寫作水平,更能體現作風和黨性。文以載道,文風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黨風政風,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具有敢於擔當精神的幹部,應該用一種質樸無華的語言和接地氣的文字,鋪就氣勢如虹的作品。本文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條理清楚、文字精練,把“敢於擔當”的道理、原則、要求,說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並用諸如“平平安安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邪氣壓不過正氣、罪惡見不得陽光”,“煉就思想上的金鐘罩、鐵布衫”等極為通俗又頗具氣勢的文字,凝聚了共識、形成了合力。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紛繁複雜,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征程上,各級黨員幹部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勇於樹立敢於擔當的觀念,為黨和人民做出自己更多、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