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讀後感作文500字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集大成之作,被譽為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十六計讀後感作文500字,歡迎參考!

三十六計讀後感作文500字篇一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半書,他的名字是《三十六計》,這是一本凝聚了中國五千年卓越的軍事思想和鬥爭經驗的智謀全書。我讀過瞞天過海、圍魏救趙、以逸待勞、笑裡藏刀和借刀殺人等等,我最感興趣的就是笑裡藏刀了。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講一講吧!

從前秦國和吳國是對頭,有一天,秦國的公孫鞅帶兵去吳國進攻,到了門口,一位士兵不小心踩到了機關,吳國的公子卯說:”又有不怕死的來攻城了?“,公孫鞅說:”吳城果然堅固“。突然一位士兵說:”吳國的守城將是公子卯。“公孫鞅聽了大吃一驚!因為公子卯和公孫鞅是多年的老朋友,於是公孫鞅就寫信給公子卯,說:”看我們多年的朋友份上,兩國戰爭和平,咱們好好聚一聚吧, 你定時間,我定地點。“其實,公孫鞅是想在附近埋好埋伏早點把公子卯一網打盡。公子卯等啊等啊,終於等到了那一天,公孫鞅提前到了一步,把埋伏先埋好了。公子卯來了,他續完舊,公孫鞅就說:”這裡花草樹木又多又好看,真是個藏埋伏的好地方啊!“公子卯說:”是啊,是啊!“接著又來了一句:”啊!“公孫鞅說:”上!“公子卯說:”你真是個叛徒,騙了我的感情!“從此,公孫鞅霸占整個吳國。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輕易地相信別人;或者他和你說完話,你要考慮一下再答應他。

三十六計讀後感作文500字篇二

三十六計中包含著種種陰險的手段,機智過人的聰明。三十六計中共有:《勝戰記》、《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以及《敗戰記》。三十六計中的每一記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有毛骨悚然,有體會到聰明的滋味。我共喜歡三計。

我第一個喜歡《攻戰計》的調虎離山,也就是第十五記。本記是指在敵我雙方力量懸殊,或者眼前形勢對我方不利的情況下,採取一定措施,把敵人的優勢轉移,是形勢有利於我方,此記的關鍵是”調“,或把敵人的優勢兵力引開,或弱化敵人的有利條件,或引誘敵人進入我方圈套。

我第二個喜歡《敵戰計》的隔岸觀火,也就是第九記。這一記是指當敵人內部產生爭鬥、秩序混亂時,我方應該靜觀其變,甚至採取措施加劇敵人內部矛盾,直至敵方在爭鬥中實力逐漸衰落,我方坐收漁利。使用這一記時的先決條件是:1、敵方出現混亂局面。2、我方不會受敵方的侵擾。

我還喜歡《敵戰計》中的順手牽羊,也就是第十二記。本機是指利用敵人活動中的疏漏和過失,乘虛而入獲取勝利的謀略。

這三個故事有陰險,有機智的聰明。但往往卻會害了某一個人···希望大家也能借閱到三十六計,體會一下故事中的陰險手段,和機智的聰明!!!

三十六計讀後感作文500字篇三

快樂而又短暫的寒假又過去了,在這個寒假裡我看了很多有意義的課外書。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課外書是《三十六計》。

這本書凝聚了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全書共分六套謀略,即勝戰計、敵戰計、功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百戰計。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走為上這一計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聽見別人說:“三十六計,走為上”。我就想走不就是逃跑嗎?為什麼還是上計呢?於是,我第一個看了這一個計。

原來,走為上指的是,敵人兵勢強大,不可抵擋,已經占據了中,我方不能戰勝他,那么留給我們的出路就只有三條:要么投降敵人,要么請求講和,要么撤退逃走。如果是投降,就等於徹底失敗了;如果是講和,敵人必定會提出苛刻的條件,所以我們也等於失敗了一半;如果是撤退,那么並不代表我們失敗了,而是為以後的勝利積蓄力量,尋找轉機。

比如在楚莊王在位的時候,為了成就霸業,發兵攻打附近的庸國。一開始沒有進展,後來,楚國的師叔決定用“走為上計”來滅庸國。楚國一交戰就站退,接連七八次,庸國以為楚國很弱就驕傲起來一直追殺楚國。這時,楚莊王趕來包圍了庸國,殲滅了庸國。在這次戰役中,楚國巧妙地運用這一計策使庸國驕傲,然後一舉擊敗庸國,真是妙用啊!

但是,現在我們通常說:“三十六計,走為上”似乎是為自己的逃避找理由。比如在我們不想做某事的時候,我們就會說這句話。

三十六計讀後感作文500字篇四

很早就聽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個俗語,長大以後漸漸的知道《三十六計》,是一本了不起的名著。《三十六計》是中國的十大名著之一,這本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寒假,我購買了這套《三十六計》。 這本書中所談到的每一計,都有軍事,商業,為人處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計,每個事例都是智慧的體現。在展現它博大精深的智慧的同時,也延伸其豐富的思想內涵。

在將這本書看完之後,我深深被裡面的事例所折服。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遇到麻煩,只要將事情巧妙的做好,將麻煩巧妙的避開,這便是智慧的所在。

最初《三十六計》只用於軍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早已超越了軍事著作的範疇,已經深入民間而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連,每一計都成為一句琅琅上口的成語,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廣為傳誦運用。軍事家以它運籌帷幄,政治家以它捭闔縱橫,商家以它爭贏取利,平凡人以它為人處世······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有各自的讀法,並在其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精華和養分,將它運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集大成之作,被譽為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並稱為古代兵法雙絕。他們作為我們中國的象徵,更應該值得我們去了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