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2000字範文

小的時候非常喜歡放風箏,你喜不喜歡放風箏?你會追著風箏跑嗎?下面是小編給你分享《追風箏的人》讀後感,歡迎閱讀!

追逐——《追風箏的人》讀後感20xx字範文:

歷時一個月,終於將這本書看完了,看完後內心是複雜的。其實,聽說這本書已經很長時間了,最近剛好得空便讀了起來。小說以阿米爾與哈桑之間的情誼為主線,交織著罪惡與自我救贖、懦弱與勇氣、戰爭與和平、對愛的渴望、對朋友的忠誠……這本書總體來說對我的感觸很深,先就我的感想簡單談一談吧。

不一樣的阿富汗

整體品味下來,這本小說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阿富汗。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至少我周圍的人都是這樣,如果不是美國雙子塔五角大樓遭到塔利班襲擊,我們甚至不知道這個國家。然而在911之後我們所能了解到的阿富汗也僅限於電視,僅限於美國聯軍對他進行制裁的那段。可能是先入為主的印象,總感覺阿富汗應該是一個很可怕的國家,到處充斥著激進的塔利班,到處充斥著戰爭帶來的恐怖,阿富汗人民的形象大約都應該是像拉登那樣的滿臉絡腮鬍子,身穿白色穆斯林衣服,每個人都是怒目相向,從不敢多看他們一眼,仿佛普通的四目相望都會帶來不測。書中阿米爾少爺帶我們了解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阿富汗。那裡的人民也是和睦、積極、期待和平生活的。他們也曾快樂,風箏節——民族靈魂的象徵,曾經節日的盛況也是那樣熱鬧。民眾當初在塔利班驅逐列俄時也曾信任,也曾奮不顧身。可不曾想他們的信任、他們的屈從讓他們又再度陷於塔利班的淫威之下。有實力的阿富汗人民出逃避難,可是客居他鄉的阿富汗人生活得也不盡如意,留在本國的阿富汗民眾更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書中,由於種種原因,阿米爾回到闊別二十餘年的家鄉,一切都讓他感到陌生,其實當初在拉辛汗提出想讓阿米爾回去時,他內心是強烈拒絕的。這裡的一切對於他都是陌生的了。兒時最忠心的夥伴哈桑早已娶妻生子,並且為了守護“自己的家”,慘死街頭,曾經最熟悉的街道,最親切的鄰居都看不到了,那個兒時美好的家鄉只存在於記憶里。就像哈桑給阿米爾寫的信中一樣“這個國度不再有仁慈,殺戮無從避免。”在喀布爾,恐懼無所不在,在街道上,在體育館中,在市場裡,在這裡,這是生活得一部分。

經過了美國式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多年熏洗,作為文明者”的阿米爾再次回到阿富汗,童年記憶里那個有大房子住,風箏自由翱翔在天空的故鄉,現在卻已經是戰亂頻繁、貧苦不堪的景象了。

關於哈桑——關於友誼

哈桑——阿米爾少爺同父異母的弟弟,老爺不被承認的隱秘的另一種身份。他會說的第一個字便是阿米爾的名字、終其一生都在守護阿米爾,守護他主人的家,可是,他至死都不知道其實他也是這個家的少爺、主人。他是阿米爾的另一個身份,是老爺終身愧疚、牽掛與不能說的秘密。

這是一段美麗而殘忍的友誼。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兩個人如影隨形。當阿米爾被人欺負時,哈桑總是第一個義無反顧地站出來保護他。這兩個男孩都失去了母親,喝同一個奶媽的奶長大,他們之間有著我們都羨慕的牢不可破的情誼。面對純真善良的哈桑,阿米爾卻生性懦弱。在哈桑為自己去追掉落的風箏被欺負時,他因為恐懼和懦弱選擇了沉默和冷酷,並因為愧疚感,選擇了誣陷,最後迫使哈桑離開了家,辜負了這一段坦誠珍貴的情誼。

越長大,越複雜。不禁讓我想到這幾天熱播的電視劇《那年青春我們正好》中肖小軍和高旗仿佛就是這樣。面對等級、面對利益有多少人能問心無愧地發誓,自己從未辜負過一段純粹的友誼,又有多少人能堅定不移地對朋友全心全意的付出。

“為你,千千萬萬遍”全文出現了四次,卻貫穿了哈桑短暫的一生,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有一個哈桑式的朋友,忠心坦誠,可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得像哈桑一樣,試問你心中有沒有愧對的人,愧對的友誼。

願每一個哈桑都被世界溫柔以待

整本書最讓我難過的其實是哈桑守在阿米爾門口為不知名的錯誤請求原諒,卑微的哀求回到過去,卻換來了一句“我要你走開”帶來的傷害,隔著厚厚的書頁仿佛都已擊碎了我的心。在這個糟糕的世界裡,哈桑是唯一的異類,他坦然、勇敢、善良、忠誠,他為了一支風箏交付了難言的代價,他從未懷疑過阿米爾對他的感情,得知真相後依然不為自己算計。阿米爾是幸運的,因為哈桑留給了他自我救贖的機會。

如果可能,我希望完全的善良和滿分的忠誠永遠不要捆綁在一個人身上,我希望所有淳厚的人們都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和願望。如果“哈桑”存在,但願他們總能遇到和自己相似的人,所有的真誠都被真心回饋,所有的善良都被世界溫柔以待。

放飛的風箏

追風箏的人啊,你追的是什麼?是業已失去的和平,是放逐荒野的友誼,是深埋心底的負疚感驅使的救贖,還是和哈桑一樣不計回報的付出。

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像風箏一樣,它嚮往更高更遠的天空,但卻受著那根細細絲線的牽引。正因為有這根線,才不至於消失在天際,而是在空中劃出優美的人生軌跡。當這根絲線被割斷,就要鼓起勇氣去追尋,這樣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