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紙飛機》的讀後感

《紙飛機》這本書講述的是楊金蘭一家在重慶發生的故事,讀完後令人震撼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關於《紙飛機》的讀後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紙飛機》的讀後感一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十分好看的書—《紙飛機》。

《紙飛機》是一本以重慶轟炸為主題背景的書,作者筆下的小女孩楊金蘭與她的家人栩栩如生,講述了楊金蘭因長期遭到日本轟炸而失去親人,她變得越來越麻木,也變得越來越堅強。

本文以1938年到1942年分為5個章節,描述了金蘭一家的悲慘經歷,先是媽媽死亡,爸爸死亡,哥哥溺水,妹妹被彈片炸瞎雙眼……小金蘭一次次從廢墟中跌倒,又一次次從廢墟中爬起。但她仍然努力練字,她這種好學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小金蘭這勤奮刻苦,不怕艱辛的精神不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

《紙飛機》這本書像清泉流入了我的心中,使我永遠不能忘記。

“這裡是地獄,還是天堂?”

“重慶大轟炸,一場持續五年的空中大屠殺。”

“一個女孩,一個家,一座城與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

“與兩千枚炸彈賽跑的日日夜夜”

“不屈服,不投降,不放棄。生活本身,即是希望。”

路遙曾在《平凡的世界》里說過:“每一個平凡的人,都在為自己而戰鬥!世界上的每一天,都不是平凡的。”

《紙飛機》給我帶來的不止是震撼,而更多的是反思。自己有如此好的生活,為何還不知足?

關於《紙飛機》的讀後感二

《紙飛機》一開篇就寫到:謹以此書,獻給中華大地上我們不屈的祖輩們。是啊,正是祖輩們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迎來美好的生活。

就像書中所描寫的:日漸頻繁的日本戰機轟炸打破了重慶的平靜,也攪亂了女孩金蘭的童年。曠日持久的大轟炸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懼與痛苦,在轟炸中她痛失雙親,哥哥淹死,妹妹也看不見了,但也讓她漸漸學會了堅強與勇敢。在猛烈的轟炸中,金蘭與她的家人飽受折磨,但她們沒有放棄,靠著一種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站起來,最後終於迎來了光明。

書中的第四章天地歌描寫了1941年6月5日的“六五”大隧道慘案。金蘭的爸爸就是這時候死去的。深夜裡,她和焦家媽媽坐在一起,眼淚肆意地往外流。看到這裡,我的心也不禁顫抖,我感受到了那種親人離去的痛苦,感受到了父母雙亡使金蘭產生的恐懼和悲憤。她悲她的父母都離開了人世;她憤日本飛機投下的炸彈殘忍地奪走了父母的生命。但生活還要繼續,日本飛機還會來,她們只能躲,躲到日本飛機不再轟炸重慶為止。終於,1943年8月23日,日軍最後一次轟炸近郊,之後再也沒有來過。痛苦的日子終於過去,終於不用再在日本飛機轟炸之後,一次又一次從廢墟中撿拾僅存的東西,再搭一個家,之後再被轟塌,再建,再轟塌……雖然她們的親人再也不會回來了,但她們還會活著,一如往常地活著!

女孩金蘭折的一架架紙飛機,不僅承載著她的歡喜與悲傷,信念與希望,還有她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勝利的期盼與渴望!當她將紙飛機放飛天空,她相信,終有一天,重慶的上空,一定會重新擁有一片寧靜美麗的天空!

關於《紙飛機》的讀後感三

這個暑假,我讀一本令人感慨的小說----紙飛機。

在背面,寫著一行行感觸的數據:1938年10月4日,日本首次轟炸重慶市區;1939年5月3、5月4月,“五三、五四大轟炸。炸死2615人,炸傷3668人;毀房3686棟;1940年8月19日,“八一九”大轟炸。死傷313人、毀房2224間、無家可歸者20xx餘人;1947年6月5日 ,“六五”大隧道慘案。據不完全統計,死亡者在120xx以上;1943年8月23日,日軍最後一次轟炸重慶近郊。

主人公楊金蘭便住在著被戰爭籠罩著的年代中。曠日持久的大轟炸給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懼,痛苦,也讓她漸漸學會堅強和勇敢。她的家被一次次的摧毀,她的親人也一個個相繼而去。最後只剩下她和被炸傷一隻眼睛的妹妹相依為命,她與家人彼此走過了最艱難的歲月,有過最為慘痛的分離,但始終心懷希望。用平梵谷貴的生活堅守著,抗戰著,直至曙光碟機散黑暗,暖春重回人間。

村民們在逃離轟炸的時候也能繼續拌拌嘴,依然能保持著快樂。他們表現出那樣樂觀積極的心態。令我驚訝,記得有一次,老師發了一張小試卷。題量就幾道,剛發的時候同學們看到,心想肯定都非常簡單。他們的聲音都傳到我耳朵里,“哈哈,這簡單。趕緊做完放學回家。”可過了一會兒。一堆同學都在那嚷嚷著,一連聲的嘆氣。於是,我也看了看。嚇得出了身冷汗,這也太難了吧?我才幾年級,那么難?老師說了可做可不做呀,太好了。可以回家啦!這件事情過後,我十分懊悔,連去挑戰的勇氣都沒有,遇到一點點困難就退縮。後來,每天激勵自己,遇到困難不退縮要勇敢面對。加油!

一架架紙飛機,乘載著金蘭成長中的歡喜與悲傷,信念與希望;也乘載了人們的那份樂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