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偷影子的人》有感3篇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1

不得不說,一本很溫馨的書,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段平凡卻神奇的感情。

友情很美,親情很美,愛情很美。

故事裡的小男孩倔強的可愛,固執的善良,細心的令人心疼。是不是因為這些才讓他擁有了偷影子的力量?

偷來的影子都有秘密,都有自己的故事。它們有著最細膩的感覺,最獨到的見解,也最了解自己的主人需要什麼。如果我的影子能說話,會對我說什麼呢?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每件事情的開始和結束,小男孩都在自我反省。是我,能不能做到?至少小時候的自己不知道反省是什麼,只是一直沉浸在自責中無法自拔,錯了,錯了!自責中卻又倔強的不肯認輸。對於父親的離開,小男孩固執的認為是自己不夠好,太淘氣!可是想走的人任憑你再怎么留都會走,不會走的人任憑你再怎么趕都會留下來相陪!所以,試著接受和原諒會比較幸福。

上天不會辜負善良的人!世界這么大,總有人會是朋友的!總有人會與自己真心相待的!所以珍惜當下還在身邊的朋友和親人。因為說不定哪一天有些人就會不見了。

小孩總有長大的一天,父母總有老去的一天!在身邊的人會讓自己憤怒,不安,不滿,生氣······只是因為在乎!

故事的情節總在讀者的意料之外,但結局總在意料之中。我們又未嘗不是在寫自己的故事?可有意料到什麼?

這本書就像有人在耳邊傾訴的故事,淡淡的,卻直達心靈。結局很美,只是傾訴的聲音涼涼的,溫馨里還帶點悲傷!

每個故事,每個人都平凡無奇,就像在每個太陽升起的早晨醒來然後互道早安般,只是這樣的平淡最美。

最美的亦不是完美的,所以帶著點點······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2

最近在看一本書,法國作家馬克.李維的《偷影子的人》,這本書沒有驚險刺激的情節,也沒有激情四溢的華麗語言,卻用藝術的真實引人入勝。書中講的是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擁有一項特殊能力——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別人的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說出口的秘密。於是,他開始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做他們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了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我羨慕這個孩子,同時也覺得可悲。羨慕他有可以擁有和影子對話的能力,可以看見別人的心事,聽見人們不願說出口的秘密。他可以知道校工伊凡沒有說出口的小時候被爸爸打的事,可以通過影子的求救而將伊凡從雜物房裡救出來,可以用他的柔情鼓勵患有自閉症的克蕾兒,可以幫助因為自己的朋友兔子被媽媽煮了而自己誤食的孩子擺脫罪惡感從而重新進食……通過和影子的對話,可以幫助這么多人。而最重要的是,在這人人隱藏心的世紀,在這謊話真過假話的社會,這項特異功能比測謊儀更加有用。如果,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可以不用我開口,就知道我的喜怒哀樂,知道我的心事,知道我那些無法用語言甚至不能用文字描述的心情,也許,可能會是一件好事。這樣,就不再有孤獨了。

可是,男孩兒幸福嗎?我不知道……他總是用他的特異功能去傾聽別人的心事,去幫助他們,他應該是快樂的吧。可是,男孩也是人啊,他總是在傾聽別人的心聲,那么,他的心聲,有誰來傾聽呢?當他一次次用他的特異功能的時候,他會不會也期盼,在這世上,也有這么一個人,可以傾聽他的心聲,可以幫助他呢?“子非魚,安知魚之不樂?”所以,我回答不了。我只能說,如果我是這個男孩兒,我不會幸福,至少,我會覺得很孤獨。男孩兒不能將他的特異功能公諸於世,他只能為他所知道他人秘密的事找各種各樣的藉口,撒下一個個謊。心靈上的疲憊甚於身體的,當然作者不會寫男孩兒厭倦、討厭自己的特異功能,可是,如果是我,大概會因為這個無人可傾訴的秘密而覺得孤寂。與其說男孩兒是在“偷”影子,不如說男孩兒給了眾多影子鼓勵與幫助。

讀《偷影子的人》有感3

這是一本被認為是20xx年夏季法國最暢銷的小說,這是一本充滿想像力的小說,這是一本很溫暖的小說。這份溫暖讓我很快樂地讀完了這本書,沒有感到疲倦,沒有間歇拖延。

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在學校受凌辱的小男孩,他擁有偷影子的特異功能,每每他影子與別人的影子重合,便會帶走別人的影子,然後知道影子的主人的一些秘密。這種特異功能讓他慢慢成為幫助身邊人的心靈伴侶,為偷來的影子帶去了生命中的一點點光芒,這種特異功能伴隨男孩長大,呈現出一個愛與友情盛開的美麗世界。

友情。馬格常常欺負男孩,他是如此的盛氣凌人。直到男孩偷的馬格的影子才了解到馬格內心的苦楚,強大的外表只是我們看到的,軟弱的內心卻是我們沒有察覺的。剛剛看完柴靜的《看見》,她也告訴我同樣的道理,事情的真相往往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樣。警衛伊凡是男孩的朋友,男孩用自己的特異功能從火災中救出伊凡並讓他找到了自我,真正的朋友是永遠希望你變得更好的人。呂克是男孩的朋友,男孩偷了他的影子後發現他的夢想是當醫生,但願歸願,現實是男孩當了醫生,呂克繼續跟隨著爸爸烤麵包。男孩長大後幫呂克實現了這個願望,但呂克發現醫學院的學習生活並不快樂,那份烤麵包的快樂才是他所享受的。願,不一定是合適的;工作快樂與否,與薪資、地位沒有多大的關係。我不知道未來的我會從事什麼工作,只希望找到一份真正熱愛的工作。

愛情。小時候男孩喜歡馬格也喜歡的伊莉莎白,男孩拚命等著她垂憐而看自己一眼,結果並沒有成功。直到男孩在海灘遇到克蕾爾,他才擁抱愛情,他答應克蕾爾他會再來,克蕾爾也答應他會等著他,但是男孩並沒有履行承諾。學醫之後與聰明美麗的蘇菲走到了一起,他相信他是愛著蘇菲的,但當他想起克蕾兒,他放棄了蘇菲,因為他最在意的是克蕾兒。很欣慰的是蘇菲和呂克,男孩和克蕾兒都幸福地在一起了。一段美麗的邂逅,有時間的問題,兩個人得在對的時間遇到對方。選擇合適的那個人,確定他真的是想要找的另一半。

親情。本書中的母親是個愛孩子的母親,而父親卻是婚外情後拋棄家庭的父親,母親用偉大的母愛支撐男孩的成長,但男孩沒來得及盡孝,母親就離開了人世。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的孝心孝行必須表現在生活的每一天。父親的離開,帶給男孩很大的傷害,不完整的家庭中孩子注定是受害者,組建家庭要深思熟慮,履行責任。祝福天下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是幸福美滿的,每個孩子都可以像花兒一樣美麗成長。

這本書感動了我,喜歡它的清新又純真,喜歡它的溫暖又動人。是否有那么一天,我的影子也會對我說一些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