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來》讀後感700字左右

編者按:每個人對雨的感受都不盡相同,《雨季不再來》記述的是三毛思想還未形成的青春時代,我們來看看作者的讀後感吧。

《雨季不再來》記述的是三毛還不是三毛的時候——思想還未形成的青春時代。就像她說的,經歷過的歲月,無法不承認。 每個人對雨的感受都不盡相同。對三毛來說,這段時光就是人生中的初始,受風吹雨打,經過時間的磨礪,變成一個對凡事有愛、有信、有望的女人。

“我想,一個人的過去,就像《聖經》上雅各的天梯一樣,踏一步決不能上升到天國去。而人的過程,也是要一格一格地爬著梯子,才能到了某種高度。在那個高度上,滿江風月,青山綠水,盡入眼前。”一個人的高度與遠程都是從小開始塑造,積累的。每一個面對未知人生的孩子,都是迷茫,彷徨的。三毛的小時候大大不同。作為一個聰明敏感的孩子,在對生命探索和生活的價值上,往往會因為過分執著,拚命貪求,而得不到答案。對小時候的三毛,不做過多的說明,每個小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立體系,誰都猜不透。可能是佩服於她對書的痴迷,驚詫於逃課去墳場看書,心疼在休學後面對父母無聲嘆息的愧疚以及自己無法控制的心靈深處。愛得太多,也很沉重。在學習畫畫後,三毛結識了三位引領她更進一步的老師,減輕了父母的擔憂,敞開了自己的心扉,也有了第一次的得獎。得獎後,三毛請求進入“文化學院”做一個選讀生,進入了哲學系。開始了自己的道路。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留住青春,有一日,要這么自然的消失過去。三毛活出了自己的姿態,贏得了自己希望的,想要的。活出了自己世界的人,都最徹底我們也是將近成年、已是成年,人生的路上也已淺輒。路蜿蜒的方向不知盡頭,不知黑白,又能怎樣呢,既然存在,就應該更活出自己的色彩。

處在高三這個正當重要的階段,我們已經成為一個有獨立思想,能夠為自己做主的獨立的人。自然也要耐住寂寞和苦痛,迎著風雨度過這個不會再來的雨季。

作者:高583班:樊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