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500字左右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那么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弟子規讀後感500字,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作文

在聽完錢先生對《弟子規》的解讀之後,我很感慨,在高強度、高壓力的今天,有人為生計奔波,有人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拼搏,但大多數家長討論的往往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出息,很多是會與經濟連在一起。看了錢文忠的解讀《弟子規》頗為感慨,我們好像忘了本,我們太世俗,我們原來應該這樣,我們是倒退了,這本書讓我們淨化了心靈,我們還能接受,但我們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們需要這樣做。

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你壽命多長,都只不過是人類生命長河中的一個極其渺小的環節,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就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怎么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以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這話是對的,孩子其實是看父母怎么做會潛移默化受影響的。

我是很孝順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電話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平時報喜不報憂,會專程帶父母去玩,掃除父母的一切後顧之憂。自己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告訴我,其實真正的孝順是要真正懂得他們需要什麼,其實多陪伴父母說話,告訴他們你的快樂,比給他們金錢更有價值。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響,知道對老人要哄著的,孩子也會尊重你好多。

其實,很希望我們的教材也能處處透出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會需要淨化,需要一片溫馨。

弟子規讀後感500字

學用《弟子規》,弘揚真善美。

我喜歡《弟子規》的一句話:“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輕訾。”

意思是:自己有能力,就不要自私,應該用來濟助天下人;別人有能力,也不要故意說人家的壞話。

這句話教導我們:每個人應該大公無私,把自己的才能奉獻給社會,還要養成不說別人壞話的優良品德

我也喜歡《弟子規》的這句話:“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意思是:不要討好富裕人,也不要看不起貧窮人,還不要喜新厭舊。這些都是不好的品德。

三國時期,有個人名叫全琮。父親為官,家境富有。有一次,父親讓他帶著幾千斛大米到江浙一帶賺錢,他卻把這些大米救濟了哪裡的窮苦人。中原大亂時期,他又拿出所有財產救濟無家可歸的人。並且,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他都以禮相待,與他們同甘共苦。從此,歸附他的人數以萬計,他的好名聲傳遍四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受到擁戴的人既要有才能,還要有美德。我們國家還有不少貧困人家,我們要像古人那樣,用自己的才能和愛心去幫助他們。

弟子規讀後感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最近,我讀了《弟子規》,令我受益匪淺。“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我最喜歡這一句。它講的是:子路聽說城中發生了大事,就駕車到城內,他沖在最前面,卻被敵人的武士砍斷了一條胳膊,帽子也掉落在地上,他大聲說道:“等我把帽子戴好,再來殺!”說完,子路拾起帽子,戴在頭上,然後從容而死。

它的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紐扣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系好。放置帽子和衣服應當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順手亂丟放,以免弄皺弄髒。

它讓我明白了:儀表是一個人美姿的展示,是心靈的視窗,小學生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儀表習慣,就要從穿衣戴帽做起。“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它的意思是:事情雖然很小,也不要擅自為所欲為而不稟告父母;如果任性而為,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的行為。

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來據為己有;如果真的私藏了,品德就有了缺陷,父母知道了,心裡一定十分難過。

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情,我們不能為所欲為,而不告訴父母,要不然就會讓父母擔心難過。

我愛讀書,因為讀書可以長知識,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