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思鄉詩讀後感

“詩聖”杜甫,其詩歌以寫實為主,記載了唐代末年,國家破敗,民生潦倒的局面,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哀傷情緒。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杜甫的思鄉詩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杜甫的思鄉詩讀後感(一):

杜甫,一位詩作萬首的詩界泰斗;一位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工程部員外郎;一位後人敬仰的詩壇巨星。

詩如虹,句如錦,字如珠。“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雄渾遼闊,意境深邃;“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意,深遠高闊;“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筆力雄健,大氣磅礴……

家鄉逆賊叛亂,他不得不攜妻帶子流落他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無論春光多嫵媚旖旎,面對支離破碎的疆土,一切都淒涼破敗;“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自然界宏偉綺麗的景象與憂國憂民的寬廣胸襟互相托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落寞惆悵,排斥貶低,但是一切都無能為力啊!

他自己的茅屋被秋風摧殘後的窘況,不管;雨夜屋漏,長夜無眠,不管;“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不管!永遠放在他心頭第一位的,是普天之下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是他的崇高理想,是他的博大胸襟,是他的偉岸情操。

讀罷惘然,掩卷沉思。“烽火連三月”啊,何日是歸期?鄉愁啊,“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儘管這樣,卻依然發出這樣的心聲:“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就是杜甫如明鏡般澄澈的心靈,這就是真正的詩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才想襄陽下洛陽。”“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人那渾厚的聲音正穿越時空,清亮亮地一代又一代傳頌,隨之傳頌的,還有中華民族的精魂。

杜甫的思鄉詩讀後感((二):

讓紙張挽起時代的螢幕,讓筆墨播轉歲月的年輪,讓我們對你的遙望在歷史的長河上架起一座用仰慕之心築成的時代橋樑。

從你的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讀出了你的心胸之開闊,襟懷之豁達,志向之高遠,讀懂了站在山頂上的身姿才瀟灑,把眾山飽覽於眼底的感覺才快樂。於是,在我自己心中,便有了一種充滿了自信的豪爽。

當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次又一次的浮現在眼底,我的大腦中仿佛出現了一個用怨恨織成衣衫,用愁苦覆蓋臉面的你,。你的腳步里透著沉重,你的舉止中含著壓抑,你的每一個表情都充滿了對世道的不滿與無奈。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天下百姓生活的艱難,令你擔憂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個國家的危難。於是,在我心目中,無私與偉大兩詞早已悄悄跟定了你。我為你的才華不得重用而感到惋惜,為你的豪情壯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嘆,既然上帝塑造了一個才華橫溢的你,又為何讓你在悲哀中死去?既然你帶著不凡的氣質來到世間,卻又為何匆匆離開人世?

當讀完你的《春夜喜雨》,我發現,原來在你的人生中還有愉悅歡樂。是啊,你是熱愛生命的,熱愛自然中的一點一滴,但是,黑暗的社會世道偏偏摧毀了你平靜的心,世道不允許你有快樂,戰爭不同意你過得灑脫,一切都阻斷了你與快樂之間的繩索。

從某種意義上說,你自小就被培養了一種社會責任感,一種民族憂患意識。你是中國曆朝歷代中最特殊的一個之一。身體並不強大,手無縛雞之力,卻有著鋼鐵般的意志。一身的傲骨,不管是面對外族的侵逼,還是權貴的壓迫,始終堅守著一種特定的文化精神,保持著對國家的憂患意識以及對百姓的關懷之情。

你用悲苦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卻用詩章延續了自己的生命,你的不朽靈魂會因你的詩而永葆青春活力!

杜甫的思鄉詩讀後感(三):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而且在文學、軍事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後人喜愛,廣為傳誦。

他在擔任陝西西路安撫使期間,指揮過多次戰役,成功抵禦了外族的入侵,使當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軍官互相告誡說:“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話里對范仲淹充滿敬畏之心、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這樣傑出的才能,與他在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係。早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日後的豐碩果實。

范仲淹的祖籍原來是陝西影州,遷到江蘇吳縣是後來的事情。他不到3歲時,父親因病故去。他隨著母親改嫁到朱家。十幾歲時,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辭別母親,隻身來到應天府書院,拜當時著名學者感同文為師,學習經邦治國的知識,立志報國為民。在應天府書院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把粥劃成若干塊,鹹菜切成碎末(劃粥割齏),當作一天的飯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發現他的一伙食非常糟糕,於心不忍,便拿出錢來,讓范仲淹改善一下一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堅決地推辭了。他的朋友沒辦法,第二天送來許多美味佳肴,范仲淹這次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朋友又來拜訪范仲淹。他吃驚地發現,他上次送來的雞、魚之類的佳肴都變質發霉了,范仲淹連一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稱字,不稱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點吃的東西你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太傷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後,咽不下去粥和鹹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生氣。”朋友聽了范仲淹的話,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問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說:“不是當個好醫生,就是當個好宰相。好醫生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國家。”這種不為個人升官發財而讀書的偉大抱負,讓周圍的人非常敬佩。後來,范仲淹當了參知政事,提出許多利民富國的措施,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志向,成為一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