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老頭有感900字

《高老頭》是作者決定把他的全部創作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後發表的第一部作品,在《人間喜劇》中占著重要地位。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讀高老頭有感900字,歡迎大家參考!

讀高老頭有感900字篇1

小說中高老頭是父愛的典型,高老頭有兩個女兒。他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傾注在了兩個女兒身上,女兒快樂,就是父親的幸福,女兒難過就是父親的傷心。在高老頭的嬌寵下,兩個女兒過慣了奢華的生活。她們長大成人,又按自己的意願嫁了人。她們出嫁時,高老頭給了她們每人八十萬法郎的陪嫁。進入了上流社會的女兒們,專向父親要錢,使自己快樂。窮困的高老頭只能搬進破舊的伏蓋公寓了,過著寒酸的生活。檸檬被榨乾了,皮就被扔在了街上。高老頭在病痛中孤獨地死去。

悲劇的造成是自私與虛榮占據了上流社會人們的心,人人都瘋狂地要權勢,要金錢,因為,在這個世界中,好像金錢與權威就是真理!它可以讓你拋棄父母,拋棄兄弟姐妹,拋棄知心朋友,拋棄心中的愛情,它似乎可以讓你得到最大的快樂,可最終,什麼快樂也沒得到。人的自私是沒有邊界的,你肆無忌憚地搜刮親人的錢包,把錢歸為己有,這是自私;你得到了錢卻一個子兒也不分給生你養你的父母,這也是自私。

高老頭愛他的女兒,可女兒卻從來沒有愛過父親。他的悲傷,他的痛苦,他的需要,女兒從沒半點體會。我們應該知道,是誰給了我們生命,是誰為了我們而熬白了頭髮。長大後,是我們掙錢來養活父母了,而不是再花父母的錢。多陪陪父母親,讓他們也感受到你的愛,這樣,愛的火花才會燦爛!

高老頭死前說:“金錢可以買到一切,買到女兒。”我覺的他真的很可悲,就算金錢可以買到女兒,可是用金錢換來的親情是廉價的。如果親情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話,那“親情”這個詞語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那樣和街上認識的人那有什麼區別呢?需要用金錢去維繫的父女之情,這樣的父愛真的是愛嗎?需要用金錢才換來親人的關愛,這樣的父親是偉大嗎?我只能說他可悲。由此可見,在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下那種人情的淡薄,親情的悲涼以及廉價的醜陋的人心。

也許造成高老頭悲劇的原因並不是階級和時代因素,而是普遍存在的。對比拿破崙時代結束後的巴黎,目前我們社會上也存在這個問題一樣。金錢統治的社會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以金錢來維繫的,親人關係也不例外。那個時代的社會,任何東西都無法動搖金錢。所以,面對金錢的高老頭,不禁開始動搖,並開始對女兒的愛走向畸形了。他希望,這些投資給女兒的愛,能夠得到些東西。而在中國,這是習以為常的。人們常說,“養兒防老”,這句俗語在某種程度上不就是高老頭的心態么?某些較落後的地區,為了生男孩而不顧自己負擔能力不斷生育,直至生出男孩為止。有些則透過性別選擇去選擇生男孩。而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還會把女嬰溺死。這些現象令人口性別失衡。

要女兒輟學工作賺錢供她們的兄弟讀書,即使女兒成績很好,兒子無心向學,這些父母也照樣如此。平時也會對兒子和女兒有不同待遇

有些重男輕女觀念較深的家庭里,女兒出世,父親氣得連飯都吃不下。即使是程度一般的,也常會認為女孩子長大後要嫁人,不需要讀太多書,於是不顧各子女的能力和意願,例如有些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優先考慮給兒子,卻要女兒做較多的家務。極端的情況甚至是把兒子視為寶貝,在家裡有如小皇帝,女兒則被視為奴僕看待,也常被打罵。這些現象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父母用功利的心去看待自己的親人,那些因為無法給家庭帶來利益而被輕視被嫌棄的孩子與高老頭因為被榨乾而被女兒嫌棄有什麼不同么?人類的親情不是錢所能夠代替的,需要的是彼此間真誠的愛。希望高老頭這樣的悲劇不要出現在社會上了。

讀高老頭有感900字篇2

讀完《高老頭》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觸是:多么可憐的父親啊,多么可悲的現實啊!而書後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人間的真情,美好的愛情,父母的親情……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錢面前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 是的,在19世紀上半期的巴黎社會中,人與人的那種金錢關係實在是太普遍了。這令我們感到多么的悲哀啊!

《高老頭》這本書,以巴黎社會為背景描繪出一幅資本主義的金錢社會百醜圖,是資本階級的真實寫照。書中寫出了這么一個故事—— 一個父親(高老頭)高里奧把畢生的心血傾注在了兩個女兒身上,但最終卻因為貧窮,被女兒拋棄,直到臨死兩個女兒誰也不願來看自己的父親,帶著遺憾病死在醫院黑暗的病房裡。在父親下葬那天,連塊埤也是兩個大學生當了手錶資助的。他以前是那么富有,可結局卻如此的悲慘。

高老頭的父愛,讓兩個女兒踏入上流社會,卻也正是由於他的溺愛,使兩個女兒拋棄了他。“6點鐘,高老頭遺體下了墓穴,周圍站著女兒家中的管事。拉斯蒂涅出錢買來的簡短祈禱詞剛念完,那些關事便與神父消失得無影無蹤。”即使在高老頭的葬禮上,他的女兒也沒來看他一眼。可憐的高老頭!還有他那可憐的父愛,在燦爛奪目的金錢面前,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終也只能折服在金錢腳下。

有人說,高老頭的女兒太可惡了。但我認為,如果高老頭對女兒的愛轉化為教育而不是寵愛,那么女兒現在應該懂得珍惜父愛,應該懂得如何善良、真誠待人。然而,許多人忽視了一點,那就是一個心地善良、毫無城府的人能在上流社會中立住足嗎?

高老頭的遭遇是許多當時社會中人們的一個最真實的縮影。他的結局是法國貴族社會失去人性的一種殺戳。他生前的光輝帶著痛苦與回憶,永遠藏在那座孤獨的墳墓中……

而文章的另一位主人公,高老頭唯一的朋友,那個原本正直善良的拉斯蒂涅,後來也因禁不住上流社會和金錢的誘惑,蛻化成不顧一切去弄錢的野心家。“他看著墳墓,灑下了年輕人最後一滴眼淚。這是神聖的感情在一個純潔心中逼出來的眼淚,一滴剛落地便立即飛到天上的眼淚。”這滴眼淚在那個金錢社會中是多么難能可貴。可是在這滴真誠的眼淚過後,“他貪婪的目光停留在旺多姆廣場的柱子和安伐里特宮的穹頂之間,那裡便是上流社會的區域。面對這個喧囂的蜂窩,他眼中熠熠放光,似乎要把那裡的蜜汁一口吮盡。”即將上演的又是金錢之間的交易和為了金錢不顧一切出賣自己的種種悲劇。 對於現在,過去的那個巴黎社會已不復存在。但其實,它那時種種的一切,仍潛伏在現在這個社會中。對於拉斯蒂涅,我不禁感嘆:人啊,為什麼那么經不起誘惑呢?我想這與人的本性有關吧!

《高老頭》這本書使我真正了解到:擁有權力獲得利益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不是永久。我們應該學會主宰金錢而不是被金錢主宰。並且,在做每一件事前,都問問自己的良心,因為如果你一不小心出賣了他,那么良心的譴責將讓你得不到好下場。

讀高老頭有感900字篇3

對於《高老頭》這本書的作者——巴爾扎克,我並不是特別了解,僅僅知道他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家,他的文學作品中我熟悉的就是《歐也妮·葛朗台》。讀完這本著作,讓我為之震撼的就是高老頭過分的、接近於病態的父愛。

這個故事看似很荒謬,但據巴爾扎克的話“作為原型的事件是夠可怕的,即使殘忍的人也難以做得如此之絕;可憐的老夫生命在垂危之中,喊叫了二十小時想喝口水,但沒有人去照應他。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在參加舞會,另一個在看戲,雖說她們明明知道父親的病情,但就是不管他。這樣真實的事情真令人難以置信。”卻強調了這個故事的原型“確有其事”。高老頭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最後卻以悲劇的方式結束了他的一生。

高老頭給我們的第一個印象,即他確實如巴爾扎克所說,是一個由本能驅使的人。他笨頭笨腦地來到伏蓋公寓時,伏蓋太太覺得他是一頭“身體結實的牲口”。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以盲目的虔誠態度施加在他的女兒身上;他對她倆的感情,他自已也認為幾乎帶有動物性的:“我喜愛拖她們上路的馬,我願意變成偎依在她們膝上的小狗。”這種本能力量又調動了“帶有情慾的父愛”,於是,他對女兒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的、過分的。然而,這種情慾最終卻給卑賤的麵粉商帶來了悲劇性的後果。高老頭臨終時,在病榻上,終於發出悲嘆,道出了真情:“我上當了!她們不愛我,從來沒有愛過我!這是明明白白的。倘若她們不來,她們也就不會來了。她們越是推遲,就越下不了決心讓我高興一下。我了解她們。她們從來就想不到我的悲傷,我的痛苦和我的需要,她們也想不到我死;她們完全不知道我的愛的秘密。是啊,我看得明白,在她們看來,她們折磨我已習以為常,於是我所貢獻的一切都算不得什麼了。”老頭懺悔了,他自己也成了情慾的犧牲品。就像作者在他的提綱里寫著:“一個老實人——市民公寓——六百法郎年金——被兩個女兒榨乾油水,她們分別有五萬法郎的年金——像一條狗一樣死去。”簡單而準確地概括了高老頭悲慘的一生。

可以這么說,高老頭是一個可悲又可憐的一個人。他為了女兒努力地賺錢,一有了錢,就一心一意地栽培他的女兒,拚命地把她們送進上流社會。可兩個女兒只認錢不認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著一顆醜陋的心靈。有了錢,就有了親情;沒有錢,連父親也不認。這樣的事實讓我們也認識到;巴黎上流社會只以金錢為中心,人與人之間冷漠而悲哀。在巴黎上流社會無所謂親情、愛情,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就像高老頭對拉斯蒂涅克說的那樣“用金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女兒”。父親愛女兒,而女兒愛金錢的悲劇是那個金錢至上的時代造成的。

看到這些,我不由得在心中說道:現在真好。至少現在我還有愛我的父母,陪著我成長的摯友。社會一天天在進步,希望高老頭的悲慘命運不會降臨在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