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5篇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1

我,是一個文科較弱,但卻對歷史情有獨鐘的這么個人。不管是什麼歷史書,就算再難看,也被我看得津津有味。自從我捧起了這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時,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是一個群雄並起,弱肉強食的社會,更是一個奇蹟般輝煌的年代。

在這個年代裡,正是英雄好漢,忠臣義士顯才能的時代。曹操風光無限,憑藉著過人的智慧、才幹,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大戰國克袁紹,統一北方;劉景升坐鎮荊州,治理得風調雨順,無人敢欺;孫權憑藉父兄留下的基業,更靠自己強大勢力,赤壁一戰大快人心,之後的火燒虎亭七百里,更是殺得劉備片甲不留,悲慘地死去,倒致蜀國的衰弱……

三國,是如此的精彩,如此地戲劇化,牽引著觀眾們的好奇心。

當我想起曹操宮渡大戰大勝袁紹,統一北方,不禁拍手稱絕,當我想起江南:“小霸王”孫策不幸中毒箭身亡,年僅二十六歲,不禁痛心及首,當我想起姜維無能為力,臨死前仰頭長嘆蜀國的滅亡,不禁黯然淚下。

無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以成夢。最後還是被司馬氏做收漁翁之利。統一三國,三分歸晉。

看完了三國,使我浮想聯翩,思緒萬千,但也無能為力,因為這只是歷史。但我要洗擦羅貫中對曹操的壞評價,曹操是一位真正的大英雄。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鴻篇巨製《三國演義》的開篇詞。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地想起胸懷大志、禮賢下士的劉皇叔;想起智謀超群、神機妙算、為蜀國大業嘔心瀝血的諸葛孔明先生;想起英武超群、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羽;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叵測的曹孟德……

《三國演義》中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中,諸葛亮的形象深深打動了我。他未出茅廬先知“魏蜀吳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智激周公瑾,聯蜀吳之力共謀大業。

孔明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又是長久的,直到現在他的那些妙計仍是婦孺皆知。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為蜀漢基業無私奉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可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便歸天了。想到這,我的心就隱隱作痛。誒!諸葛孔明先生一生坎坷,不顧身體虛弱,為蜀漢日夜操勞,這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呀!

我願立諸葛孔明之志,為國為民盡我全部的力量,振我中華,展我國威!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3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經典小說,我覺得小說最吸引人魏國、蜀國、吳國英雄人物間棋逢對手的描寫。三個中各自傑出的謀略家、軍事將領和治國能手,在人才了平衡。

在智謀人才,魏國有郭嘉、荀彧、賈詡、程昱、司馬懿等人,蜀國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吳國有周瑜、魯肅、陸遜,人都可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勢均力敵,是當時傑出才。

武將,《三國演義》的描寫,熟知了蜀國的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五虎上將。上,魏國的武將也不遜於蜀國,夏侯淵、徐晃等將領也智勇雙全,張遼在逍遙津之戰中顯示了超強的作戰能力,張合也在對蜀國作戰中屢立奇功。只不過《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以蜀國為正統,才著重刻畫了關羽、張飛等蜀國人物。吳國,呂蒙、甘寧、太史慈等人一時的豪傑,吳國老將軍黃蓋,赤壁大戰曾向周瑜獻火攻之策,以苦肉計詐降,率船火燒曹操水軍。

三國才旗鼓,才讓三國富有魅力。

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間人才對比均衡,魏國地域廣闊,政治上好才制度,了鄧艾、鍾會等人才,但蜀國和吳國才制度落後,優秀的文臣武將少於魏國,這蜀國和吳國走向衰落的原因。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4

翻開書頁,嗅到了中國文化的芳香;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璀璨;聽到了中國文化那輕巧的步伐,向日漸強大的祖國邁來。這是我對《三國演義》最初的印象。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著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作者羅貫中用他那如椽的大筆,描繪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藝術地再現了這一段歷史畫卷。作者通過集中描繪三國時代各封建統治部屬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揭示了東漢末年社會的動盪和黑暗,譴責了封建統治者的暴虐,反映了民眾的苦難和他們呼喚明君、呼喚安定的強烈願望。小說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寬厚仁愛的劉備,多疑奸詐的曹操,正氣凜然的關羽,勇猛異常的張飛,還有頭戴綸巾、手搖羽扇的諸葛亮,以計謀見長的司馬懿。《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經典故事,如:曹操“官渡戰敗袁紹”、陸遜“連燒七百里”、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巧擺八陣圖”等,他們鬥智鬥勇的故事早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的典範,是研究歷史的根本。是你值得信賴的歷史導師,走進他,會讓你受益匪淺。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500字5

今天,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它使我受益非淺、思緒萬千。使我最入迷的就是其中的一章,《諸葛亮草船借箭》。

這篇大意是:周瑜決意要殺諸葛亮,於是委任他十日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說:只需三天便可。他算定第三天江上會有大霧出現,便向魯肅借了二十隻草船,趁夜晚霧起靠近曹營,曹操不知虛實,糊裡糊塗地只命射箭不止。孔明不費一兵一卒,用船上的稻草人來“借”了許多箭,不止十萬支,使周瑜氣得目瞪口呆。

我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勇敢,也為曹操感到惋惜,一下子就被諸葛亮給“騙”去了十萬多支箭。其實,我小時侯也有時會這樣的。

有一次,我在晚上看見窗外有一盆玉蘭,那葉子隨著微風輕輕拂動,就象一個什麼東西在輕微搖動著自己的觸角。我害怕極了,連忙把頭縮進被子裡,蜷縮成一團,像一隻烏龜把頭和四肢縮進殼裡。我的被子早已像一個大球了。早上醒來,提心弔膽地拉開窗簾一看,原來是葉子,害得我睡不安穩,這葉子經過了窗簾的印照,變了個樣,就象是一個怪物的角在擺動,讓人看了都覺得害怕無比。

以後,我一定不再像曹操一樣疑神疑鬼,要先弄清楚是非,才去真正辨別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