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1500字

導語: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使人氣質高雅,才學出眾。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讀後感,希望您喜歡閱讀:

《名人傳》是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它們均寫於二十世紀初,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作者描寫的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還有一個是文學家。羅曼羅蘭都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雖然他們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畢生的精力。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生命抗爭的音樂,為後世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羅開朗基羅用一生的心血創作了不朽傑作;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說中描寫了萬千生命的渺小和偉大。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國古典主義最偉大的音樂家,是一個不幸而堅強的人,在青年時期就開始耳聾了。對於一個以音樂為生命的人,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幸的呢?上帝真是殘忍,把最美的音樂賦予了貝多芬卻剝奪了他欣賞音樂的權利,他聽不到自己的音樂,人們都在盡情享受他的音樂帶來的歡愉的同時,他卻必須獨自忍受無聲的折磨!

米開朗基羅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儘管他一直沒能實現自己最偉大的計畫,可誰也不能否認他的藝術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文精神。從大衛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嚴,人的意志;從摩西和奴隸身上看到了人與命運的抗爭……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是貴族出身,地位優越;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評如潮。總之,他是一個一般人看來什麼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他為城市貧民的悽慘處境感到鎮靜,為農民的生活貧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質富有,生活優裕而內疚……總之,他的博愛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難,他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安詳的生活。他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和農民生活勞動在一起,他在自己的莊園裡實行改革,解放農奴,把土地分給佃戶,他推行“愛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惡”,甚至提出“敵人要打你的左臉,要把右臉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變本加厲,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財產,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絕之後,他以八十二歲高齡離家出走,最後孤獨地死於出走途中。

羅曼羅蘭也曾說過:“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說來,

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而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作者寫的這三位名人,他們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們卻比常人遇到更多難以想像的磨難和障礙。不過他們都是從重重困難中勇敢站起來的人,也是從種種困難中造煉出來的偉人、名人,而且還是不屈服於命運對他們的挑戰和考驗。

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這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卷首語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或許,這也是他為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詮釋。

最後,羅曼·羅蘭在《名人傳》中告訴人們,任何成就都伴隨著艱辛的拼搏和痛苦的考驗,現摘抄其中部分能震撼我們心靈的警句,作為本文的結尾。

“不幸的人們啊,切勿過分怨天尤人!人類最優秀的人物與你們同在。從他們的勇氣中汲取營養吧!”

“他們(指這些名人)的偉大固然來自堅強的毅力,同時也來自所經歷的憂患。”

“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來說,生活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可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

“人啊!靠你自己吧!”(貝多芬語)。

拓展閱讀:

《名人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1866~1944年)創作的人物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基羅傳》(1906)、《列夫·托爾斯泰傳》(1911)三部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