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後感450字左右

弟子規》堪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生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那么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450字,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讀後感450字

《弟子規》這本書是我在今年國慶長假期間看的一本書,我看得很認真,因為爸爸說這本書不僅故事十分精彩,而且,其中還蘊藏著許多人生的道理,我這一生都受用不盡。

《弟子規》雖然字數不多,但是裡面的話全都是道理。其中,又教人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的;又教人學習方法的;有教人知書達理的,豐富的故事數不勝數。我最喜歡的是:“事勿忙,忙多錯;勿危難,忽輕略”。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事要穩重不可急忙,急忙容易出錯。做事還不能害怕艱難險阻,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我對這句話感受頗深,因為我性子急,做事會事與願違,所以我以後要加以改進。

《弟子規》讓我樹立了感恩、報恩的思想,“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從這裡,我深切感受到: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對別人的怨恨要儘快忘記;對別人怨恨的時間越短越好,對別人報恩的時間越長越好。是的,假如我們常懷感恩之心,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弟子規》還告訴我們:“人有短,切勿揭;人有私,切勿說,道貌岸然,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我想:這段對於我們提高自身素質多么重要啊!

《弟子規》真是一本好書,假如人人都能來認真閱讀,按照要求去做,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安寧,更加和諧,更加融洽,我們的世界會越來越美好。

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450字

上二年級的時候,李老師開始教我們學習《弟子規》。我通過一遍一遍的吟誦,漸漸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弟子規》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通過老師的詳解,我知道這些淺顯易懂的道理中含著許多做人的真理。

學習《弟子規》最困難的就是背誦了,老師讓我們反覆讀,直到理解,熟記於心。可是,我總有背不會的時候,這時爸爸總是陪伴在我的身邊,讓我體會到爸爸溫暖的愛。記的有一次,我在背誦“事雖小,勿擅為”的時候怎么也背不下來。這時爸爸看見了就對我說:“我來和你一起背吧!”爸爸自告奮勇的說:“我先背。”說著就背了起來:“事雖大!”“停,不是事雖大而是事雖小。”我打斷了爸爸的背誦。“對!事雖小,不擅為”“不對,不是事雖小。不擅為,而是事雖小,勿擅為”我又一次打斷了爸爸的話。這裡我發現我已經把這句話記在心裡了,原來爸爸通過背錯來教我背會《弟子規》的。

還記得有一次,當我背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想起了一件事情,一天,我正在專心的看書,正看到精彩處時忽然聽到媽媽叫我下樓去買兩袋鹽,我裝作沒聽見繼續看書,“寶,家裡沒鹽了,幫媽去買兩袋鹽。”我說:“你自個去買吧!我正忙著呢!”媽媽氣匈匈的走來;一把搶過書說“給我背一遍《弟子規》,《弟子規》你白學了。”說著,把書給我收了,然後去做飯,邊走邊說:“你今天不去買鹽,我們就做一頓無鹽飯。”我只好下樓買了兩袋鹽,提回來。今天想起來,我想對媽媽說聲“對不起”。

自古以來,“父母命,行勿懶”一直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可我卻是怎么做的呢?學習弟子規讓我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如何做人。今後,我一定要體貼父母,孝順父母,做個懂孝順、知感恩的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

蔡老師講到了,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要學一句做一句,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把好學的精神演給孩子們看。我們班的禮貌這段時間做的不好,作為帶班老師我要懺悔,沒有做好身教。“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以後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老師對生命的認知和高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師哉,師哉,童子之命也。作為老師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絲毫不敢懈怠。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發點。如果每個孩子,每個人都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就不會有中小學生跳樓事件發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一個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獨立不倚,不為外界利慾所搖奪,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標準,這就是立身。做事的時候,他的進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軌,不妄行,有始有終,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為眾人所敬仰。他的的父母也將因兒女德望光榮顯耀起來,這便是孝道的完成。

如果每個孩子能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立志,那么他們的一生必將是幸福的一生,那我們的國家也必將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