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余華《活著》有感:活著的意義

編者按:小說《活著》講述了在社會變革中,徐福貴一生經歷的故事。這也讓我們思考,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世界上每分鐘都有很多人死去,什麼名,什麼利,都會成棺材上的一縷塵埃。而更多的人還活著,過著摧枯拉朽的生活。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對於這個問題,能堅定且自信地回道的,莫過於唐僧了“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往西天取經去。”唐僧活著就是為了真經,為了大乘佛法,他身上,有普渡眾生的擔子,背後,則是一位君王對他的期望,我們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們還在日復一日的苟活,在柴米油鹽間忙碌,可誰又能否認這不是大眾的活著?

人群中誰認識我?

俗話說,前二十年看父養子,後二十年看子敬父。我們尚處於第一個階級,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給予的。退去全部,人群中誰認識你,又有誰稀罕去認識你。你,不過是樹蔭下,泥土中一顆卑微的種子,在黑暗中能靠的只有自己,你的未來,也只有你自己能解決。

你想成為什麼人?

你能成為什麼人? 往日,坐在窗前,看飛鳥掠過黃昏,心生一種莫名的悲涼,我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從前談天說地的老表們,一個個墮落,有的去了技校,有的在工地上揮灑汗水,只為生活的柴米油鹽,再見面,早己沒有當年的坦誠與感動,代替的只有客套、虛偽,可能這就是這個社會,慢慢地,慢慢地,我了解到所謂童真童趣,不過是步入社會前老天爺給人最後一點溫存的回憶。

這裡沒有末路你從不曾孤獨

這是韓寒對青春的詮釋,也是我想對所有老表以及和我一樣迷惘的人所說,無論處境如何,未來如何,我們要永遠自行,永遠不被現實擊敗,永遠扼住命運的咽喉。我個人覺得,生活就是攀爬高山,就是深潛海溝。它不是在一張標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歲月是把雕刻刀,但我們要拼盡全力在它讓我們臉上留下皺紋之前,雕刻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這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多少年以後,我垂垂老矣,倘若有人問我“你將如何祭

奠你的青春?”我會忘卻身上所有的傷痕與皺紋,或以沉默,或以微笑。

老師點評:能明白活著的意義,即使生活中有太多的坎坷,那也是有意義的一生。

僅管孩子的筆墨還很稚嫩,但對生活的思考也許讓很多成年人汗顏。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轟轟烈烈才是青春最好的註解!

作者:孫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