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背影的讀後感1000字

《背影》一文用了極為樸素的言語卻勾勒出一個平凡卻偉大的父親,讀完這篇文章後令我感觸很深。那么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背影的讀後感1000字,一起來看看吧。

背影讀後感

讀《背影》已經不止一次了,然而,這次,卻分外的失落。心情很是沉重,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糾纏著我,我想,那叫自責與懊悔。是不是,一定要到某個的年齡才會懂得父親的艱辛與偉大?又或者,非要經歷什麼不同尋常的事情才能體會到父親的愛?亦或是,我們一直都明白,只是不願意承認……

文章中,或明或暗的描寫了父親的背影,從側面體現出那濃濃的,不善言辭的父愛。恍惚間,我發覺,世界上的父親們都是一個樣子的。不在於外貌,不在於聲音,不在於身高,在的只是那一份,那一份感覺。那份無與倫比的父愛……

父親今年已經46歲了,一個即將年過半百的“老人”,至今,依舊在忙忙碌碌,為了全家的生計,更為了我這個“包袱”。父親很疼我,甚至與到了寵溺的程度,我不是不知道,卻不知怎么的,就是沒有辦法做一個乖乖女,做一個他們所希望的孩子。我有自己的想法,我需要自由,我渴望獨立!!!即使,爸爸的關心,拘束與嘮叨那是一種愛,對不起,我無法接受。在我的眼中,那個叫做限制,是你們不信任我的表現!!!我不要做一隻關在籠子裡的金絲雀,我不要!!

也許正因為我處於青春期的緣故吧,逆反心理很是嚴重。我與父親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多,本來就不融洽的父女關係更是如同危房一般,搖搖欲墜。那一天,終於,轟然倒塌……

“滴滴……”

“爸,我出去一下,晚上回來吃飯。”接到同學喊我出去玩的信息,我就跟老爸打了個招呼,準備出門了。

“啪!”他猛地把報紙拍在桌子上,“不許去!!!”

我停下已經跨出門的腳步,疑惑的回頭,“為什麼?”我非常奇怪,要知道,平日裡,爸爸對我的要求可謂是百依百順,出去玩都會問,身上的錢夠不夠用之類的,不曾拒絕吖!

“因為,你是個女孩子,因為,你太傻了,因為,你的朋友沒有一個好東西!!”爸爸的口氣似乎很不友善。

我一聽就火了,大聲反駁:“女孩子?你有本事生個男生就是了,關我什麼事啊?你罵我可以,不要妄加批評我的朋友,別人家的孩子不是讓來教訓的!!”隨即,甩門而去……

那夜,我沒有回家。

我獨自一個人,沒有去赴約,在山頂上呆了一個晚上。晚上的山頂,落葉不停盤鏇,冷風不停的吹。直到——旭日擊退黑夜,破浪而出沒,光芒如弓支,劃破沉默的天穹……我接到了媽媽的電話,她說:你爸爸昨天很後悔,他出去找你的時候,打你電話,沒有信號,以為你有什麼事,開車很快,還闖了紅燈,不小心出了車禍,現在在醫院……

後面的話,我沒有聽見,我早就沒有了心思去聽,淚水不知不覺打濕了眼眶,順著臉頰一滴又一滴的墜落,蔓延到嘴角,鹹的。腦袋裡面一片空白,只有那句話久久迴蕩,揮散不去“靜,我們都很愛你!”

是的,我曉得,爸爸媽媽都很愛我。所以,我很痛啊,我的心很痛!!!我懂了,我真的明白了。

駐足腳步,停在病房門口,躊躇半天,還是無法決定到底該不該進去。聽見裡面他們的談話聲,爸爸似乎醒了,聲音滿載疲憊與焦急,“靜呢?找到了么?”

壓制不住的,眼淚又嘩啦啦的流了下來,我推門而進,不顧一切的撲進爸爸的懷裡,呢喃著:“爸爸,對不起……!!”

他則是輕輕拍著我的背,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爸爸沒事沒事,過幾天就好了……”

父親,在家中,一直都是擔任著頂樑柱的角色,再多的苦難,再多的委屈,也只能自己往肚子裡吞。悄悄地,注視著父親的背影,細細的瞧,你會發現其中的心酸,與鮮為人知的苦痛!!

用心去體會吧,靜靜地,傾聽父親的心跳,也許,你會明白什麼;也許,你會在一夜之間忽然長大;也許,你會懂得什麼叫做“父愛無言,父愛如山”……

《背影》讀後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歌吟母親的詩文很多,相比之下,讚頌父親的篇章卻是很少。慈母嚴父像是一個定理模式,多年不變。在治理教育下一代時大多數是母親唱紅臉,父親唱黑臉。母愛如水,潤物細無聲,像楊柳風,吹面不寒。父愛像山,巍峨穩重,像樹遮風擋雨卻寡言少語。

而在背影中,朱自清先生撇開一切模式,用自然樸素的文字展現了一個在生活中常見但卻輕易被人忽視的一個小細節,從背影處著手將父與子的情感描寫的感人肺腑。從小的出口噴薄出滾燙情感總是能讓人心神激盪。朱自清先生將情感通過買橘子這一小事而展現出來,有父親對兒子的關心憐愛,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只是執意要為兒子買些橘子在路上解渴。有兒子對父親的愛惜與心疼,看著父親臃腫的身體穿越月台時的艱難而掩面抹淚。有時愛真的會讓語言變得蒼白無力,變得無力承載愛的重量。

從一個傻的冒氣的小伙得知將為人父的狂喜與激動中,到產房外惴惴不安來往返回的身影,再到聽到第一聲啼哭時的心酸與幸福,在我看來一個男人才剛剛蛻變成功。歷史與生活把男人鍛造成隱忍,內斂的生物,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有時更像枷鎖困住了情感的表達。曾看過很多的影視作品,父與子都是牛脾氣,犟的幾頭牛都拉不回來,在這時母親在旁邊焦慮的充當和事老,與其說給雙方找台階下,不如說給兩個不善於表達情感的大老爺么充當感情的傳輸帶。

背影讀後感:時光從眼前靜靜溜走,事物在一點一點的變化。從依靠到脫離,從崇拜到看輕,對父親是一個痛苦的難以接受的過程。我的母親曾對我說父親向他抱怨過”以前我和他走在河邊,他總是用小手使勁把我往裡邊拉,生怕我掉進河裡,現在他怎么變成這樣了”那是我聽了,有些觸動,卻不以為然,長大了嘛。二十歲左右,正是同樣的年齡,同樣的年少氣盛,同樣覺的父親迂,說話不漂亮。父親的一雙無所不能的大手,曾經曾把我高高的舉向天空,現在變的粗糙皸裂,力氣也沒我的大了。身材漸漸發福,頭上白絲見多。老對女人是一個殘忍的字,對男人卻更刻薄殘忍些。

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神青布棉袍,蹣跚的走到鐵道邊。買橘子一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樸素的文字,誠摯的情感。感情不需要太多花哨的東西,只需一句”天氣冷了,多穿點衣服”就能激起心潮,潤濕眼眶,而自己不需多言,只需在電話一旁,嗯嗯地應著。

“但他終於不放心”。不放心,簡單的三個字,包含的卻太多太多的。。兒行千里母擔憂。不管你有多大,在父母的眼中,你永遠是個孩子。

重讀,讀後感隨著生活閱歷增加也更深了。艱難的舉動,臃腫的背影,不僅模糊了兒子的眼,也讓讀者的胸口發悶,像一個人抽悶煙時,看著漸漸纏繞上升的煙時一樣陷入了苦悶的發獃中。

《背影》讀後感[1000]

從小就讀過來自朱自清的《背影》,文章中那個身體微胖且笨拙的父親讓我印象深刻;後來又讀了朋友寫得《背影》,文章中那個坐在機車前座為孩子擋風的父親讓我記憶猶新。今天我讀了三毛的《背影》,突然讀懂了最愛我們的人就在眼前,而我們卻一遍遍的傷害他們的心。

又一個秋來了,初到這個校園時,滿園的翠綠,鬱鬱蔥蔥,而如今這裡是我沒有見過的另一番美景。梧桐樹的葉子片片凋零,在空中翻飛起舞,地上也鋪了一層層厚重的秋的贈禮。秋日,是個悲傷的季節,而我則選擇在這時捧起三毛的作品,細細研讀、揣摩。若是之前的我只知曉她是個隨性灑脫的女子,那么今日的我又明白她還是個細緻柔弱的女子。

以前總是羨慕三毛與荷西的愛情平淡中有著傳奇,沒有轟轟烈烈但也算是可歌可泣,可如今才知道什麼是愛得越深傷得越痛。像三毛那樣重感情的女子又如何能放得下丈夫而獨活。儘管最終她的死因讓眾人百般猜忌,但最終也沒能吵出個結果來。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三毛在懷念丈夫的同時自責於自己沉浸於悲傷而忽略了深愛著自己的父母,母親的那個背影已深深的刻在三毛的心上。

文章中寫道:花被母親緊緊的握在手裡,父親彎著身好似又在掏手帕揩汗,耀眼的陽光下,哀傷,那么明顯壓垮了他們的兩肩,那么沉重的拖住了他們的步伐。雖然這只是一對普通中國父母的背影,可你仔細回想,多少次你的父母在你悲傷時也留給你這樣的背影。在你高考的那段日子裡,他們無數次的將奔波在學校與家之間的背影留給你;在你踏進考場的那幾個小時裡,他們一次次的將焦躁踱步頂著驕陽的背影留給你;在你步入大學的那幾年裡,他們來來去去的將留戀不捨擔心的背影留給你。而我們又何時注意過那逐漸衰老,微駝的背影。

文章中三毛寫道母親在台灣時不認路,而到了西班牙在不懂他國語言的情況下,她還出門問路買東西。“母親腋下緊緊夾著她的皮包,雙手重沉沉的各提著兩個很大的超級市場的口袋,那些東西是那么重,使得母親快蹲下去了般的彎著小腿在慢慢一步又一步的拖著”。這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即使天塌下來,她也會撐起殘破的身軀,打起精神來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大家都說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而我卻覺得女人更似那支撐全家人的“脊柱”,要是一個家裡沒有了母親,那將會是如何一副景象,我想像不來,也不敢想像。“她的頭髮在大風裡翻飛著,有時候吹上來蓋住了她的眼睛,可是她的手上有那么多的東西,幾乎沒有一點法子拂去她臉上的亂髮。”我最喜歡文章中的這段描述,那一位母親的形象似乎一點點浮現在我的眼前,然後與我的母親漸漸重合,再漸漸與天下所有母親的影子融合。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了我的初戀,記得那是那個大男孩做過最讓我感動的事是當一陣風吹來時將我護在身後,為我擋風的舉動。自那以後,與母親上街若有風吹來,我總會快走兩步上前,將她擋在身後,給她微不足道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