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 適合小學生參考範文

作者埃德加.斯諾,以一名外國人,一名記者的身份寫下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篇一

作者埃德加.斯諾,以一名外國人,一名記者的身份寫下此書。而它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亦表現了他們樂觀向上,甘於奉獻,奮力拚搏,勇往直前的紅軍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的紅色革命如一顆光華璀璨、熠熠閃光的“紅星”,永遠照耀著朝氣蓬勃的新中國。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此乃紅軍氣概。恰如斯,他們才走完,六千英里遙遙長征路,雖坎坷崎嶇,但他們終望見了“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那“正西風落下長安,飛鳴鎬。”的戰爭年代,他們知道“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但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紅軍戰士的誓言。

新中國建立在紅軍戰士的忠骨上,造就了今天的我們幸福安穩,不應慶幸,不應感恩么?

紅軍戰士如顆顆紅星,照耀中華大地。紅軍精神心中永存。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篇二

80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牆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彙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蒐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辭彙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亘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於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篇三

歷史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成的瓊漿――歷久彌香;歷史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滅的嚮往編織的彩虹――絢麗輝煌;歷史是用永恆的執著和頑強的韌勁築起的一道銅牆鐵壁――固若金湯。

所以《慰安婦血淚》說:“遺忘歷史就等於背叛”

七一建軍節,我懷著好奇之心翻開了《紅星照耀中國》,這一翻就沒停下來,直到看完。

《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是埃德加·斯諾所著。斯諾於1936年6月訪問蘇區,客觀、真實得向全世界報導了蘇區,為中國共產黨與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友誼打下堅實基礎。

斯諾筆下,毛澤東是他塑造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他的筆下,毛澤東被寫成一位有血有肉、和藹可親又不失缺點的政治領袖,當我想到他把HUNAN說成FUNAN時,我忍俊不禁。我們不得不承認,毛澤東對中國的革命史有著深遠的影響,儘管在這中間犯過錯誤。他幼年時的經歷對他的性格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他的父親是一位富農,但是他的父親對他極其嚴苛,這使得他與父親的長工組成了一個‘反政黨’。

同學們,你們可曾聽說過維新變法?聽說過康有為?維新變法是由康有為領導的一次重要的改革運動。毛澤東就從中受到思想啟蒙,開始崇拜康有為。之後,從多位教員中促進思想成長,最後,通過一些進步書籍,如:《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等,萌發加入共產黨的念頭。

故很多事情不要看表面,要深入了解。

本書的作者——斯諾先生冒著生命危險深入蘇區,報導真實情況。他的精神值得敬佩。

這就是我的感悟,不知同學們有何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