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讀後感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一本暢銷小說。小編最近很喜歡的一本書,跟大家一起分享讀後感吧。

《擺渡人》讀後感

書中一開場展現的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嘮叨的母親,不開心的學校,敏感而略帶自卑的個性,迷茫而又無聊的生活讓她顯得沉悶而又煩躁。這樣一個女孩好像曾經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一樣普通。然後一連串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或者說本書還是一部非科學類的書,是的,出現了人死亡後的靈魂。

在列車意外脫軌中死去小女孩的靈魂在黑暗中看不見任何光亮,她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掙扎著爬出列車,然後她看到了唯一的一個人,來帶領她的靈魂到另一個世界的人----擺渡人。擺渡人一路上帶領著小女孩的靈魂翻山越嶺走向目的地,他淡淡的迴避著女孩各種問題,不願直接告訴女孩已經死亡的真相,直到女孩在行走過程中發現身體奇怪的表現,逐漸接受了肉體已經死亡的事實。情竇初開的女孩在一次次的危難中漸漸喜歡上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她情真意切的關心與信賴,逐漸喚醒了擺渡人幾百年來內心深處麻木的情感。然而,擺渡人的工作決定了當他送女孩到達目的地後,他將再也不能見到女孩。

人性的回歸,可以讓人找到真實的自我;愛情的力量,可以讓人戰勝恐懼。曾經自卑,軟弱的小女孩開始變得勇敢而堅韌,如破繭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為了自己內心真實的願望,迸發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經閱遍人間生離死別幾近麻木的擺渡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心靈深處對生命的認知,對美好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情。最終人性的偉大改變了命運,面對未知的恐懼,女孩與擺渡人勇敢的選擇了即使灰飛煙滅也要在一起的決定。他們一起回到肉體死亡現場,然後奇蹟發生了,他們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類,可以如願以償的生活在一起。

閱讀《擺渡人》,更像是跟隨主人公曆經一場關於心靈變化的歷程。靈魂的擺渡除了意味著走向另一個世界,也更意味著找到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如果說擺渡人引領了女孩的靈魂,那么某種程度上,女孩也是擺渡人的靈魂“擺渡人”。

《擺渡人》讀後感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叫做《擺渡人》我我讀這本書是因為書中的內容簡介很有趣和有意義。這本書的作者是克萊兒。麥克福爾他是一個美國人,而且這一本書是從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非常短,結構也很簡單,但是有一個哲學的感覺。寫的是從一個女孩的第一人稱的觀點和角度,那個女孩死了而且她是試圖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擺渡人的幫助下她成功到達,但那女孩在天堂不開心因為她愛那個擺渡人所以她離開了天堂去找到她的愛人。

心緒到現在還悸動不定,好像自己和書中的迪倫、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惡魔追殺,一起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起,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為故事在這裡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為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尋找崔斯坦。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裡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可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去找尋崔斯坦,這讓我既害怕又特別期望崔斯坦趕緊出現,激動的是迪倫和崔斯坦終於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在一起。當看到最後,“原來你在這裡”“我在這裡”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鬆開,還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看過了很多本書了,這是第一次特彆強烈的想寫書評吧,《擺渡人》是一本非常棒的書,看完之後,你會思考很多,反觀自己,說是勇敢,但是我知道我從來沒有勇敢過,說會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堅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會恐懼的返回,找各種藉口返回,忘記初衷,我知道,這以後我想成為叫迪倫的這個女孩,為喜歡的人與事,勇敢的走到終點,

我非常喜歡這一本書,當我在閱讀時我放不下這本書因為真是太好看了。我也喜歡這書的神秘感,讓我一心只想書中會發生什麼事。

《擺渡人》讀後感

一口氣看完了《擺渡人》,合上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本關於生死、關於人生、關於愛情、關於選擇的作品,不同的心態能看到不同的觀點。人生是一場孤獨的旅行,會有迷茫、會恐懼,這都是正常的,需要一個“擺渡人”給你勇氣,帶你離開荒原,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豆瓣上對這本書的評價不怎么好,一萬個讀者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大概每個人從中讀到的內涵都是不一樣的吧,這裡記錄一下自己讀完的幾點想法。

關於生死

書中主人公迪倫,死於去見生父的交通事故中,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是唯一未能倖免的人,當得知這一切之後,她給人的是一種冷靜和坦然。沒有抱怨,沒有沉淪,依然保持本心勇敢面對,坦然接受命運的不公,關心他人的感受,這正是靈魂的高貴之處。對於生死問題,很少有人能平靜的看待,因為沒過好當下的人生,有太多遺憾,太多不滿,太多未做的事,太多未說的話。人們總喜歡說以後,等某某時刻,太多人忙於趕路,忙於應付各種各樣的人生瑣事,忘了最初的動機,忘了感受當下。然而真正讓人無法釋懷的不是做了什麼,而是那些沒做的事。

關於人生

現實生活中主人公迪倫無法與母親溝通,在學校不能被理解,唯一聊得來的朋友也因轉學而離開,似乎這個世界忽略了她的存在,沒有人懂她。不過這並沒有妨礙她成為一個積極勇敢的人,因為自己遭遇的不幸,更能夠體會到別人的感受,更願意去愛別人。擺渡人崔斯坦一步一步的走入她的生活,帶領指引她穿越荒原來到分界線。同時,在指引迪倫的過程中,擺渡人也被眼前這樣高貴的靈魂所感動,跳出命運的安排、重獲新生。我們這個時代充斥著太多的選擇與誘惑,我們茫然、迷失,需要這樣的“擺渡人”,在人生路上給出正確的指引,陪伴我們走出危險地帶,穿越低谷時期。

關於目標

在穿越荒原的旅途中,經歷了艱難困苦,最終迪倫發現了對其最重要的意義,即便是面臨靈魂的灰飛煙滅也要重回荒原,去找回對自己重要的存在。很多人在困難面前妥協了或是因為種種未能去到想去的地方,也許是因為內心不夠堅定,也許是那些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渴望。對於那些內心堅定著夢想,執著追求的人,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前行的腳步,只能成為證明其價值的基石。

關於愛情

任何好的愛情不是費勁千辛萬苦追求而來,也不是窮其所有換來的,而是在各自努力前行的途中遇到彼此,相互鼓勵互相支持的人。發自內心的去了解、去關心他人,一同穿越荒原,走出低谷,看山頂最美的風景。一味的索取不懂回報終究會透支感情,完全的交付自我只會加速感情的流逝。愛而不失自我,才是最美好的狀態。

當然看完這本書,想到的遠不止如此,這是感覺寫不下去了。好吧,不得不承認,寫作能力有限,亟待提高。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已經定下了目標,剩下的就是一步一步走,堅持看完一本書、一部電影都寫些感想,或多或少,或深或淺,保持一種思考的習慣,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