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1000字讀後感3篇

傲慢與偏見1000字讀後感1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在文學歷史長河中閃爍光芒的著作,它平實的題材、生動的形象以及重要的社會意義為本書奠定了及其高的地位。

我在同學的推薦下開始看這本書,書的開頭並沒有什麼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甚至幾次我對它喪失了興趣,差點讓我錯過這本書。直到一次看到電影版本,影片中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我這才重新捧起這本書,從頭細心看了起來。果然感覺有所不同,從先前的平淡中,我看到了作者的別具匠心,大量形容詞的運用為人物形象做了鋪墊,極其誇張地體現了人物的性格。

作者在書中塑造了各種人物對婚姻的不同態度,有姐姐簡的一波三折,有妹妹的一味追求外表、金錢和地位,以及夏洛特與柯林斯的愛情悲劇等,他們雖然都是對伊莉莎白和達西婚姻的陪襯,但凡是可以看出作者自己內心的愛情婚姻觀,以及對社會風氣的批判。

女主人公伊莉莎白酷似奧斯丁本人,她是那種對封建反抗、姐妹情深,以及不願被父母和社會所約束的女性。她對當時對女性不平等的條約提出了反駁,打破了人們常規的封建思想。奧斯丁一生未婚,雖然母親曾經同她介紹過一些地位、金錢很可觀的男性,但他們擁有的這些東西始終無法打動她。奧斯丁追求的是自由、平等的婚姻,書中夏洛蒂一角的愛情悲劇就是她對這種婚姻的否定和批判的典型。

在批判的同時,作者也褒揚著伊莉莎白與達西的婚姻。他們不顧地位的差異,儘管一波三折,但他們最終美滿的結局卻是作者所頌揚的。作者呼籲著女性要有自己的主見,房源眼光,這樣才能去主宰自己的一切,才能促成自己的美滿生活。在女性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社會,她的這種呼籲是難能可貴的。

此外,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文字的表達,自然而樸實的文字充分體現了她絕不造作的特點,而詼諧又帶有批判性的文字豐富了各種人物和作者的觀點,使讀者馬上形成對人物的觀點,奧斯丁的這種獨樹一幟的寫法,很快就得到了眾多讀者的推崇,至今仍然如此,這種不朽的魅力實在讓人感嘆。

表面看來這是一本纏綿的言情小說,但是它深層的意義卻不同凡響,這是一個女性的呼喚。奧斯丁的作品,在主題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批判當時上層社會以及哥德式文學作品的矯揉造作,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作家,在文學歷史上,她是一個無法磨滅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如此極具魅力的作家,怎能讓人不為之傾倒呢?

傲慢與偏見1000字讀後感2

簡.奧古斯丁的力作《傲慢與偏見》在將近220xx年的歷史中,折服過眾多的善男信女,通過解除傲慢與偏見給正常溝通造成的障礙,最終演繹出有情人終成眷屬,在世上傳為佳話。

起初讀《傲慢與偏見》是為了消除人們對我的偏見,尤其是剩女們對我的偏見。

昔日的堂堂清華博士後怎么做起剩女的文章?淪落到這地步?鄙視之意溢於言表。

曾經我從事水資源項目的時候也有不少人疑惑,為什麼不為諾貝爾努力,做沒有技術含量的水?我當時回答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能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多大的效益?我就算獲得諾貝爾獎能夠創造這么大的效益?

知識的價值在於它能夠給社會帶來多大的益處,而不在於榮譽、科技水平等,雖然也有這種因素,但畢竟不是核心的價值。那么給國家帶來1-2萬億直接經濟價值的水問題的解決應該遠遠超過獲得諾貝爾獎的價值了!如果考慮間接價值恐怕怎么也有5-6萬億吧。所以,我當時就能夠義無反顧的執著地追求。

對剩女的問題而言,雖然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也許婦女的婚戀早已經不是唯一的生活目的。但是在任何社會,尤其在現在的我國,婚戀仍然是大多數女人的生活最主要的部分,甚至是全部。最少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果在很多方面很出色的女孩因為各種原因一時嫁不出去甚至終身嫁不出去,那么可以肯定的說耽誤她的終身。如果我能夠幫助找到意中人,過著美滿的婚戀生活,那么在某種程度上說挽救了她的一生。因為婚戀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使她享受天倫之樂,也可以幫助她在事業上更有信心。如果我解決一群人甚至一個群體的問題,那么這一事情的社會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

當然,我相信絕大多數剩女是最後不會選擇嫁不出去甚至終身嫁不出去的!那么在大多數剩女認識到婚戀在她人生中的價值的一天,客觀的經濟效益也是可以預期的。這樣通過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的同時不僅可以挽救我,也許還能夠挽救我的事業。

在《傲慢與偏見》文中,我沒有想到自己也受到很好的教育,原來我自己的傲慢也是溝通的主要障礙之一。雖然我也是時常告誡自己儘量避免無謂的錯誤,消除不該有的誤解和損失,但是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呀!最要命的是我自己有足夠的理由並且確信我的觀點的時候就是很難做到給人不“傲慢”的印象。我只好更努力學會傾聽的藝術消減不良後果了。

傲慢與偏見1000字讀後感3

在好朋友的極力推薦下,我買了英文原版的《傲慢與偏見》,花了幾天的時間努力的讀完了。一見傾心!當然名著也不是毫無瑕漬的。在喜歡的同時我也萌生了很多的想法。

先說說我發現的優點吧。從風格上看,它有與眾不同之處,這是毫無疑問的。大多數書都是從男性的角度來寫,即使是《簡*愛》和《呼嘯山莊》這樣以女性為主角的小說,也基本上從男性的角度去詮釋,而《傲慢與偏見》則明顯地充滿了女性思想色彩,包括世界觀及生活方式。這一點在寫作內容上得到最好的體現:假如是男作家,寫作的作品大多具有驚險色彩(只是強弱的問題),而本書中,最激動人心的一段也不過是威克姆與伊莉莎白之妹私奔(而且結局並不悲慘),作者能想到的最惡劣的行經也只是一些人與人之間的簡單欺騙;貫穿全文的一件事就是母親如何嫁女兒。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表現了這本書的女性化,而這類書在那個時代當然極少,所以我認為這是本書極大的成功之處。

一部好的小說應當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風貌,就這一點而言,此書也表現得相當成功。讀了這本書,頭腦中不難形成當時歐洲女性社會的狀況——所有女子都以嫁出去作為一種榮譽,而不管嫁給誰,婚取成了婦女唯一的人生目標,真正的感情既少見,又難以被理解,作者深刻揭露與批判的正是這些。

談到缺點,我想與其他書作比較:就利用語言的能力而言,它不如《基督山伯爵》;就故事的曲折豐富性而言,它不及《亂世佳人》;就表現社會顯示的高度而言,它不及《高老頭》;就人物心理描寫而言,它不及《紅與黑》。但畢竟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它要描寫的社會現實決定的。

讀完這本書,我想將它與《亂世佳人》進行對比。這兩本書在故事內容、情節發展上太相似了,就連人物也如出一轍:伊莉莎白對應斯佳麗,達西對應瑞德,賓利對應維希利,簡對應媚蘭。前兩者間關係由感情封凍到暖化,再到強烈;後兩者的感情始終如一。唯一不同之處就是,《傲慢與偏見》以和平為背景,後者以戰爭為背景。試想,讓賓利處在亂世,他必然會與維希利一樣落魄。

在感情的激烈鬥爭與轉化上,這是無法比擬的。《亂世佳人》以戰爭為背景,那么感情的衝突自然容易表現,而這些是《傲慢與偏見》無法輕易達到的藝術效果。對整場戰爭及戰後的社會問題,《亂世佳人》也都表現的很成功,於是這本書的境界也就由兒女私情升華為對國家、對社會的深刻思索,這是《傲慢與偏見》匱乏的東西。

從整本書的藝術性來看,《傲慢與偏見》的確不如《亂世佳人》。但這在深刻思索後的確不難發現,也不難理解。奧斯丁作為女作家確有她對藝術感悟能力的局限性,這是可以原諒的。所以至今我還是堅信,《傲慢與偏見》的確有很多過人之處,毛姆將它列為世界十大著名小說之一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