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讀後感

關於讀後感的作文:讀了《駱駝祥子》有感_600字

會自主學習,讓寒假變得更充實些。漫長的假期要用讀書來充實。利用這個暑假,我閱讀了著名作家老舍寫的著作——《駱駝祥子》。我一直很好奇它為什麼那么出名,但是合上書的那一刻,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一個要強好勝但卻又老實,富有理想的鄉下人——祥子。他來到北平後,乾起了拉車這一職業。他的理想就是買上一輛自己的車。為了車,他吃盡了苦頭。被搶、被詐,無奈成親,卻喪了妻,喜歡的人也走了。這一路上起起伏伏,坎坎坷坷。這樣無情的社會就像一瓢冷水,將祥子最後的希望的星火也被澆熄了。祥子拉車不勤快了,乾脆不拉車。他開始騙錢,借錢不還,甚至為錢出賣別人。祥子徹底墮落成一具行屍走肉。曾經向上、不屈的祥子變了,他變得無賴、自私,變得沉淪自棄,吃喝嫖賭他都學會了,成了“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這本書帶我看見了無情的社會是怎樣把一個不喝酒,不吸菸,沒有沾染上一點點地惡習的老實人逼成一個墮落的“個人主義的末路鬼”的全過程。祥子是一個悲劇,他盡了所有的力,也吃了所有的痛苦,但卻依然落了個兩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們這個年代,也許他就不會變成那樣的“刺兒頭”了。因為他是那樣的要強、那樣的善良、那樣的正直,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放下一切!

我很喜歡作者老舍在書中的一句話:“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是啊,祥子的墮落不是祥子的錯,而是整個社會中的烏煙瘴氣使原本善良正直的祥子變了質。這讓我想起了我們自己,當今的社會比起以前是很不一樣,沒有那么無情,更沒有那么多不公平的事。應該說每個人都能夠有機會達成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的那些“社會敗類”,或許他們奮鬥過,但吃不了苦,最終淪落到這種不堪的地步。我們既然有這個條件,為何不努力奮鬥,去達成理想呢?

我們也應當學習祥子的那種“吃得苦中苦”的精神,雖然未必“方為人上人”,但只要努力了,奮鬥過了,便能問心無愧。無論再苦再難,都要奮鬥下去。真正學會“不拋棄,不放棄!”

擁有信念,擁有成功 _讀了《駱駝祥子》後感_600字

當我合上《駱駝祥子》的那一刻,腦海中浮現了祥子剛拉車是的情形,是那么自信,那么不甘示弱,但一切轉眼即逝。現在的祥子渾渾噩噩,再也沒有往日的熱情,他不再是“車迷”了,他已經麻木不堪了。

祥子從希望走向了失望直至絕望。開始他一心想買上自己的車,為此他不怕苦與累,不論是烈日炎炎還是颳風下雨,他都堅持拉車。因為他在為這個信念奔波著。我想,當一個人擁有理想並為之拼搏時,生活才會充滿色彩。貝多芬儘管耳聾,儘管疾病纏身,為了音樂,為了夢想,他依然堅持創作。在夜以繼日的努力中,他譜寫了世間最美妙的樂章,也譜寫了自己壯美的一生。同樣,帶妹求學十二年的大學生洪戰輝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絕不氣餒,永不言棄,支撐他如此做的就是一個信念——自強自立。正是這樣,他的生活才會逐漸雲開霧散。

然而暴風雨過後的祥子徹底崩潰了,他不會在颳風下雨是繼續拉車,他會在家歇幾天,終日抽菸,喝酒,他迷惘了。這樣一來,手中的錢也所剩無幾了。於是他開始借錢,他學會欠債不還,久而久之,他成了無賴,十惡不赦。我不忍心眼睜睜地看著祥子墮落。如果他能像愚公那樣,為實現志向敢於迎難而上,鍥而不捨,即使受了嘲諷也不退縮;如果他能像奧斯特洛夫斯基那樣,雙目失明後在黑暗與孤獨的折磨中,不屈服,身殘志堅,與命運挑戰。如果他能像司馬遷那樣,儘管屢遭挫折,還是一往無前地拼搏,爭取得到成功......祥子,你是可以做到的。為什麼,你停止向前呢?要強的你到哪裡去了?處處努力的你又在何方?

祥子開始是一頭任勞任怨的牛,他只求拉車,只求買車。對於生活的其他方面,他總顯得順其自然,逆來順受,甚至任人擺布。可是隨著世事的變遷,他的生活方向開始轉移,他對一切顯得隨心所欲,他成了一頭懶散的牛。他只知一味的享受,不知辛勤地耕耘。

我們要擁有祥子剛拉車時的那股拼勁,同時我們要以祥子後來的狀況為借鑑,學會做生活的強者,揚起奮進的風帆,在人生的旅途中乘風破浪,駛進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