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感恩勵志的讀後感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你的心也會美滋滋的。那么,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有關感恩勵志的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有關感恩勵志的讀後感篇一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這生命讓我們有了感恩世界的機會。而感恩也是一種生命,這生命讓我們的靈魂得以成長和快樂。一個人活著,不光在於你是否還有呼吸,更重要的在於你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題記

當《感恩的心》這首歌傳唱大江南北時,很多人的心被觸動了。在歌詞中,我們聽到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呼喚:“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依然會珍惜……”感恩的心情,為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在這樣的心境下,我們無法不感恩一切,它讓我們擁有了這么多愛,即使痛,也要上揚著嘴角。

文中的女主人公夢子兩年前病了,死神一次又一次叩響她生命的大門。最後,夢子隨著父親到北京求醫。在求醫的日子裡,她站在死亡的臨界面,手術是否成功,對夢子來說是個未知數。在未知的日子裡,她只有吟詩作畫,吟唱那未知的生命。

夢子愛楓葉,沒想到卻在楓林里遇見了一個臉上雖布滿了病容,卻笑得如陽光般燦爛的女孩。夢子和女孩一見如故,馬上就成為了好朋友。夢子將自己的情況告訴了女孩,並告訴她自己明天要動手術了,她好害怕。女孩卻鼓勵夢子要堅強,塑造堅強才能抓住永恆。夢子很感謝那個女孩,在她人生最失落之時,給了她莫大的鼓勵。

第二天早上,夢子帶著火紅的楓葉與女孩的所說的話,更帶著對生命的執著與信念,勇敢地走上了手術台。門外的女孩正焦急地等待著,祈福著。夢子的手術成功了,她奇蹟般地“走”出了手術室。睜開的第一眼,心中的喜悅之情不可言喻,她急於想跟女孩分享快樂,可女孩早已默默地走了。

是啊,想想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就會發現在我們的周圍環繞了多少的關愛。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我們感激:父母、朋友甚至陌路人,他們都曾在人生的路上讓我們感動。儘管我們還無以回報,但感恩的心須時時刻刻存在。有了感恩,我們才知道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所以,我們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去學會感恩。感恩像陽光一樣給予我們燦爛的光輝,像鮮花一樣帶給我們芬芳,更像雨露一樣滋潤我們的心田。

感恩的心出自真誠,感人肺腑。因為有了這顆至誠的心,才換來了天長地久的歡樂!

有關感恩勵志的讀後感篇二

初讀唐曉龍的《感恩的心》一書,封面赫然一句“以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引起了讀者的共鳴,發人深省。

這個浮華的社會上,各種紛繁而又無限美好的誘惑無時不刻不在吸引著人們的善變的目光,不知不覺中人與人之間少了關愛,淡薄了情誼。《感恩的心》這本裝幀談不上精美,詞藻算不上華麗的書用一句句樸實的話語,一個個生動翔實的例子向我們講述著中華傳統美德在默默中的延續,也引導著我們在翻閱本書的時候不斷的思考、反省。

常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忘記感恩是人的天性。的確,當我們從偶然中來到這個鮮活的世界上,在我們剛睜開眼睛審視這個陌生的人世時,我們就已經讓周圍關心我們的父母、親人欣喜若狂,同時也讓我們父母在接下來的人生中開始了無盡的擔憂與期待。他們擔心的是我們的健康,是我們人生旅途的坎坷與否;他們期待的是我們第一句含糊不清的“爸爸、媽媽”,我們第一次得到老師的表揚,第一次拿回優異的成績單,以及我們成長過程中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書中一句樸實的“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要對父母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提醒著我們在任何場合和時間不能因為各種各樣的蒼白的理由和藉口去敷衍父母無時不在的關心和愛護。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曾經有一個真實而又感人的例子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也感動了我。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小女孩以她自己帶著重病的親人刻苦讀書,她數年如一日的孝行感動了她的同學、校友,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普通市民,以及全國各地無數看到相關報導的人,在論壇的留言簿上留言的人將自己真實的感悟毫無保留的留在了網頁上,傳為佳話。這種類似的例子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肯定不止一例,但是正是這種未經加工的生動實例喚醒了我們內心伸出那顆感恩的心,使我們捫心自問——面對父母無私的愛,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對父母感恩戴徳!我們有什麼理由去忘卻父母生身之恩、養育之情!我們對父母付出了多少!我們對父母的關心又有多少!

網上流傳有這樣飽含哲理的一句話——一個人只有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的意義。在大學時看鄧小平的記錄片中,正是懷著感恩的心,一代偉人鄧小平在古稀之年飽含深情的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的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需要多么博大的胸懷才能說出這樣一句話,放眼整箇中國,也只有鄧小平才有資格說出這句讓無數國人認同的話語。鄧小平以他樸實、務實的態度為我們中國的迅速發展與強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國人創造了美好的生活,使國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得到了飛速提升。在他讓我們中國人贏得尊重的同時,他也得到了我們全國人民的尊敬與愛戴,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尊重。他之所以得到這些是因為他在他的整個一生當中懷揣著一顆拳拳的赤子之心,始終感恩我們共同的祖國與人民。正因為如此,他才在古稀之年說出了那句感動億萬中國人民的話,他無愧於我們整箇中華民族,無愧於偉人的稱號。從鄧小平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他不是一個常懷感恩祖國之心的人他能為中國做出那么大的貢獻,並且得到我們全民族的敬仰和世界的尊重么?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感謝朋友無私的幫助,感謝同事的一臂之力,感謝上級的賞識和鼓勵。的確,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現在社會,個人的力量越發顯得渺小,缺少了朋友的幫助,我們生活當中步履維艱。如果沒有領導的賞識和鼓勵,我們得不到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機會,缺少了同事的鼎立協助,我們將在工作中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常懷感恩之心,才能使我們以知足的心去體察和珍惜身邊的一切事物;常懷感恩之心,才能讓我們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裡,發掘出生活的多姿多彩;常壞感恩之心,才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應對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每一個人在啟蒙教育初期都會學習“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德教育,而在很多人的一生當中,有多少人能發自內心的說他在他的一生中真正時時刻刻都履行了這一道德規範?讀完此書後調整好良好的心態,去積極應對生活中各種事物,才能體會到生活和工作的樂趣。

書中另一讓我關注的觀點是感恩對手讓我在競爭中成長一章。該章節列舉了自然界和實際社會存在的競爭事例,其實就是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物競天擇,適者的道理。同時,讀者只要略做思索便可體會到作者的用心,認同作者的寫作意圖。有許多成功人士在分析自己事業的成功無不把出現在自己奮鬥路途中的競爭者作為自己的動力之一。只有優秀的競爭對手最能夠發現他的競爭對象的軟肋所在,同時也是最擅長用他的長處來集中突擊對手的短處。只有正確認識自己的競爭對手,正視競爭本身並勇敢的應對競爭才能使自己在競爭中獲得發展和進步,而感恩自己的競爭對手其本質就是代表一種應對競爭的積極心態。

感恩是一種心態,它能讓我們樂於面對人生中每個階段面臨的各種境遇;感恩是一種素養,它能讓我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更多的影響身邊的人;感恩是一種催化劑,它能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催生更多美好的回憶;感恩更是一種境界,只有真正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珍惜。

有關感恩勵志的讀後感篇三

讀著讀著,我的眼淚在眼眶裡不停地打轉,小女孩在雨中一遍一遍地用手語“唱”這首歌,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這個情景一直銘刻在我的我的腦海中。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我為小女孩的堅強,更為我那偉大的媽媽和自己過去的無知而流淚。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難償世上兒女債,可憐天下父母心!”

此時此刻,我才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理解。天下有多少父母為兒女奉獻著,而天下又有多少兒女能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呢?我和別的孩子一樣,一直都過著公主般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爸爸媽媽總是早早地起了床,給我做早點,我總是挑三揀四,爸爸總是苦口婆心地教我做人的道理。我總是我行我素,愛聽不聽,我總認為父母對我們多好是天經地義的,卻從沒有換位思考過,從沒有學會感恩。

看完文章,我悄悄地走到媽媽身旁,慚愧地說:“對不起,媽媽,我以後一定做個乖孩子,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你和爸爸。”

還沒等我說完,媽媽就一下子抱住我,說:“孩子,你長大了,學會感恩了。但你要感恩的不止是我,還有老師,同學。”

“嗯。”我使勁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