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600字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感悟

在每個人心中都有愛,愛是無私的,也是博大的。關於愛,我們有太多太多的理解,而在《愛的教育》一書中,我們可以探索到答案。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愛的教育讀後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愛的教育讀後感600字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淺。

我覺得卡隆是一個善良、正直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樂於助人,愛打抱不平。學習的時候總是很認真,這一點我要向他學習。

卡隆樂於助人的事讓我很難忘。有一次,在雪地上發生了一件意外。卡洛斐無意中把一個雪球扔到了一位過路老人的眼睛上,砸傷了老人的眼睛。卡洛斐心裡很害怕,不敢承認錯誤,卡隆走來對他說:“承認是你的義務。”卡隆陪卡洛斐一起去承認了錯誤,老人也願意原諒卡洛斐。

還有一次,卡隆看見一個二年級的小同學丟了買筆記本的錢,卡隆就用自己的錢給他買了一本。

我想起了我們班張宣昊的媽媽給我們一人一本口算,因為叢老師讓我們一人買一本口算用,所以就幫我們把口算全部都買出來了。

正是因為我們身邊有愛,我們才能過得更加美好。

這本書里,有很多值得我向他們學習的地方,其中我最佩服的是斯帶蒂

斯帶蒂以前算數一竅不通,寫作文寫幾句就文不對題,上課時老師說的他也聽不進去。現在他算數可以算的又快又好了,還可以寫出有意義的作文,而且還得了二等獎,他為什麼可以拿到二等獎呢?原來,他只要有一點錢就去買書,不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就是在街道上他總是在學習。據說他家有一間小小的屬於他的圖書室,他很長時間都在書中遨遊,他平時從不和家人遊戲,今年他得了二等獎,真是不容易,放學了,他拉著他爸爸的手,急忙回去複習功課了。

斯帶蒂一有錢就去買書,而我一有錢就去買玩具;他一有時間就去學習,而我一有時間就去玩。我以後上課要認真聽講,還要管住自己的小手。下課我要多看書,好好複習,爭取把成績搞好!

2.愛的教育讀後感

曾看過這樣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籍,每每想起書中的故事情節都會讓我感動。那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詳細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書中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

這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醫院的天使”。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齊啟祿的小男孩,由於他的父親到法國做工,前天回義大利。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後突然生病,因此住進了醫院。一面寫信給他妻子,告訴她自己已經回國,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信後雖然擔心,但因為有一個兒子正在病著,還有著正在哺乳的小兒,不能分身,不得叫大兒子去看望父親。孩子在醫院卻一直照顧著一個外人,最後不但不和真正的父親回家,卻要堅持照顧著那陌生人。

愛自己的親人那是情理之中的,但如果一個人只懂得愛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愛,那他就是一個可悲的人,他並不真正明白愛,因為不單單要愛親人,也要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其實愛就在我們身邊可是,有時候,我們卻常常忽略了身邊的愛:如爸爸、媽媽對我們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同學之間互相幫助……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是多么美好的啊!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3.讀愛的教育有感

愛,是一個很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心中都有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才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後,才真領悟了愛的境界。這部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的情感力量真大!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林小孩而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所寫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後,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在這美麗的世間“愛”究竟是什麼?在這本書里愛又是怎樣去體現的呢?它又帶給了我們什麼教育的結晶呢?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書名時,這些問題便如潮水般向我湧來。帶著這些未知的疑問我走進了《愛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這是一本以日記形式撰寫的小說,書里的每一個故事雖然比較短小,但是每一個個小故事都講述著那父母與孩子間美好的愛、那老師與學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間的純真友誼……這一切的一切永遠都離不開一個字——愛。讀完了這個故事,我十分感動,感動於小敘利奧的堅強。他雖然出身貧苦,但他不但努力學習,而且還默默為家庭分憂,即使是受到了責罵也默默地忍著,這是怎樣的一種堅強!他也曾想過停止抄寫,他深知這樣的下去絕對不行。可是一到十二點,就有一種力量促使著他去做。不做,就像偷拿了家裡幾塊錢似的。這股力量是什麼?是一種責任感。“窮人孩子早當家”,敘利奧小小年紀就背起了支撐家庭開支的重擔,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事情!而且,他頂著爸爸的責罵去幫爸爸抄寫,更是一種堅強。為了看到爸爸舒展的笑臉,他寧願自己默默吞下淚水和委屈,如果是我,肯定會和爸爸賭氣不幹了。敘利奧的責任感,和那種堅強,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