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後感1000字

又一次細讀《三國演義》,不知這是第幾遍了,對它一直愛不釋手,這不僅是因為它曲折有趣的故事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因為每一次讀它,都獲得不同的感受。

《三國演義》是中國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故事起於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到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最後終於王睿平吳,司馬氏取代曹氏政權,建立晉國,最後統一天下。描寫了東漢末年和整個三國時代統治集團之間的矛盾鬥爭。

在《三國演義》的從多人物中,最令我喜愛的莫過於趙子龍。他一身虎膽,有大無畏的精神,他在長坂坡懷抱阿斗,在曹操的千軍萬馬中單騎縱橫,如入無人之境,漢中之戰,殺入曹兵重圍,救出黃忠和張著回歸本營,然後又打開寨門,單槍匹馬迎戰追來的曹兵,以寡敵眾,隨諸葛亮一出祁山,年已老邁還爭做先鋒,在鳳鳴山力斬韓德父子五將,而且搶先入陣,“馬到處,陣陣倒退。”街亭失守,率部撤退,獨自一人斷後,槍刺蘇顒,箭射萬正盔纓,不折一人一馬,他戎馬生涯幾十年,雖多次立下赫赫戰功,但也為蜀國默默奉獻了他的一生。他的勇敢讓我敬佩,他的無私更讓我感動。

讓人印象深刻地也莫過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他正直、忠誠、敬業、廉潔、志向遠大。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兵法戰術,足智多謀。他為助劉備完成興復漢室大業。出山輔助劉備;連孫抗營,大敗曹軍於赤壁,奪占荊、益二州,形成三國鼎足之勢,但劉備卻因關、張之死,不納他的忠言,草率出兵,以致損兵折將。白帝城託孤,他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竭力輔佐“扶不起的阿斗”劉嬋,恪盡職守,嘔心瀝血,一篇勸勉後主賢遠佞的《出師表》,誠摯懇切,感人至深,之後,六出祁山,五次攻魏,卻因積勞成疾,病死於五丈原軍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的無私,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令人讚嘆。

從古至今,也同樣有著許多同諸葛亮、趙雲一樣的仁人志士為社會、國家、民族的利益,鞠躬盡瘁,捨生忘死。他們更多看到別人而不是自己,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貢獻。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他們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有喜愛,也有痛恨,我痛恨的非奸雄曹操,而是奸佞董卓,他趁天下大亂之機率兵出擊進入洛陽,奪朝政大權,禍國殃民。拜為丞相後,更是掠奪天下的金銀珠寶,荒淫無度,最後死於呂布的方天畫戟之下,這是他必得的下場。

現在的中國,也同樣存在一些不正之風,特別是某些官員同董卓一樣,憑著手中的權力,不為民服務,犯貪污人民的公款,貪圖美色。唯利是圖,禍國殃民。他們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將會被歷史所遺忘,歷史的恥辱柱上將永遠有他們。

《三國演義》讓我領悟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送人荊棘,手留芒刺。前者將名留青史,後者必將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