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600字

童年,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輕輕拔開草叢,發現神秘的昆蟲世界。這看似幼稚的舉動,“科學界詩人”法布爾卻用幾乎一生的精力反覆做著。他不知疲倦的擁抱著自然,一次次走近昆蟲,最終寫下整整十部的《昆蟲記》。

法布爾說“你們探究死亡,而我探究生命。”而現實何嘗不是如此,其它科學家們用冰冷的刀鋒揭開昆蟲的秘密,換取一項一項的榮譽。而法布爾卻用細膩的指尖,用會發現的一雙眼解答了他對昆蟲的疑惑。而他所寫下的《昆蟲記》也是如此,有趣易懂而不如科學論文一般枯燥,為我們打開了昆蟲世界的大門。

而法布爾所打開的,僅僅是昆蟲世界之門嗎?《昆蟲記》這面鏡子,又折射出多少光輝?

就拿《綠蟈蟈兒》這一章開刀。法布爾用擬人,不僅使昆蟲更生動形象,還通過蟲性寫出了人性,在他筆下,身材優美,體態優雅的綠蟈蟈也是一個勇敢的戰士。面對比自己更強壯的蟬,它憑著自己強有力的大顎和鋒利的鉗子將蟬開膛破肚。而它可憐的俘虜則只能一邊尖叫,一邊無力地蹬著腿了。這還是身姿優美的蟈蟈嗎?它勇敢,敢於戰鬥,勇於奮鬥,不論對方有多么強大,它也願放手一博。它的勇猛與它的身姿形成對比,仿佛讓我們看到了那個由阿娜少女花木蘭變為戰場上殺敵的戰士,不禁讓人佩服。

說到螢火蟲,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它提著小燈籠,在夜空中發著幽幽螢光的浪漫情景,可當我們看到螢火蟲對待獵物時,對它的好感就減少了幾分。螢火蟲似乎有些狡猾,有點陰險。它們會將獵物麻醉,最終輕鬆享用大餐,螢火蟲將獵物轉化成稀薄的流質,再次食。而且當一隻螢火蟲獨自完成後,其它“食客”便也陸續來臨,毫不客氣地享用完畢,卻不羞愧地離開了。

而法布爾就是如此,在嘲諷、攝揄間,諷刺了人性的貪婪自私,或又讚揚了人的寬容與善良,而這掌握田野無數小蟲子秘密的語言大師卻還未等到諾貝爾獎,就安然長眠於鍾愛的荒石園了……

願你還能回歸童年,在翻開這本書後,回到兒時嬉戲的單位找到昆蟲帶給你的童真與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