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後感800字

《水滸傳》是我國的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諷刺了封建階級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揭示了中國封建農民起義的本質是“官逼民反”,同時讚頌了農民階級的反抗精神。

在這本書中,對於人物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傳神,書里的一百零八個好漢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他們個個都是英雄好漢,卻在朝廷的壓迫下組織了一支反對朝廷權力的隊伍。這支隊伍,就是“忠”與“義”的化身。

在這群人中,先不說宋江為人講義氣,樂於助人,也不提魯智深嫉惡如仇,有著俠肝義膽,也不講武松英勇無比,一拳打死了老虎。單單說滿腹經綸的吳用,他卓越的才華和頭腦已讓人敬佩不已,在這群幾乎全都會武術的人當中最為突出,因為只有他一個書生。但可以在這亂世存活的,又有幾個不是平凡之輩呢?想來他肯定也不是一名宵小之輩,能以一介書生的身份在梁山泊生存下來,委實不同凡響。

讀《水滸傳》不僅能夠感受到文中的人物魅力,還能夠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作者通過自己的神來之筆將人物的經歷通過真實的環境,一環扣一環,吐出各個人物的遭遇。作者雖然並沒有直接道出當時的寫作背景。但是我們通過各個階級的人物描寫,可以體會到當時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的殘酷和現實。朝廷官員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讓那些有為之人不能為朝廷所用,所以導致了最後對封建的反叛。

但其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些人不甘就此認命,逆來順受,想闖出自己一片天地的精神氣魄。以宋江晁蓋為首逐漸新亞,四方豪傑上梁山。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朽的政治,他們齊聚忠義堂排座次,然而人的劣根性是不可改變的,再後來水滸英雄們一心招安,卻被朝廷利用,導致他們死的死,散的散,歸順的歸順,雖然他們之前一直與朝廷作對,可他們只反貪官不反忠臣。可無論怎樣,朝堂的局面早已根深蒂固,就算水滸英雄們再怎么勇猛?可終究抵不過朝廷。結局是悲慘的,一百零八個英雄好漢永遠無法重聚,世上再無梁山好漢,但他們的故事,卻世世代代的流傳下來,在時間的長河裡經久不息。

仔細思考,時代的局限下,人物思想的局限下,他們又能有怎樣的結局呢?這本書令我感觸太深,我會把它當做我心中的經典,再三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