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選讀後感700字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詩人呀,也應該拂去往日的憂鬱,讓希望甦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負傷者的心裡。”

——《艾青詩選》《復活的土地》

《復活的土地》雖然篇幅短小,卻是一首真正的大詩。這首詩,作者以渾樸莊重的語言將中華民族覺醒的樣貌迎接新中國到來的喜悅之感充分的體現出來。

在這首詩寫下的第二天就爆發了戰爭,這是詩人多么真切的預感。

艾青由一個貧苦婦女的乳汁養育長大,自小就濡染了農民的憂鬱,在抗戰爆發之後艾青立刻投身解放戰爭中,用詩歌訴說著中華民族的苦難。他也十分關注民族的命運,所以才能夠預兆中華民族命運。

《復活的土地》的前三節看似是作者在描繪春天萬物復甦,辛勤勞作,百鳥之鳴的景象。實則是在以春天的到來隱喻著中華民族即將覺醒的事實。前三節的語言風格十分的寧靜愜意,但是在後兩節中作者充分的展現出人民對中華民族覺醒的渴望。

“復活的土地”講的不僅僅是土地因為春天的到來而復甦,而覺醒。更多的是將土地比喻成中華民族,在這首詩里,作者更想要體現的是復活的中華民族將要覺醒。詩人對中華民族的感情猶如個體對土地的感情一樣深厚,一樣親切

《艾青詩選》的語言在解放前是詛咒黑暗,嚮往光明。訴說著中華民族的苦難與人民的苦難。解放後,依舊歌頌光明,同時思考人生。而且內容更廣泛,思想更渾厚,情感更深沉,手法更多樣,藝術更圓熟。

艾青的詩,不是簡簡單單的形式化和概念化,而是通過一些具體描寫來體現出自己內心真真切切的愛國情懷。

我愛艾青的詩,愛那樸實莊重的語音;我愛艾青的詩,愛那渴望光明的情感;我愛艾青的詩,愛那心繫民族的博大胸懷。

艾青不是一位清高的詩人,他也從不標榜自己。他是追求自由,保持個體特性的,他是一位擁有自由感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