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河觀後感

第一篇

通過學習于海河同志的先進事跡,讓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共產黨人的鬥志和情操。“恪守信念,清正廉潔,一心為民,忘我工作……始終如一地堅守著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始終如一地踐行了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這是于海河同志最本質的精神所在,學習于海河同志就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為人民民眾辦實事。學習于海河同志,就要學習他牢固樹立正確的地位觀、權力觀、利益觀,不計名利得失,不計榮辱進退,做一名無私奉獻、一身正氣的好黨員。

于海河同志的事跡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要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艱苦崗位鍛鍊身手,承擔挑戰性工作增長才幹。要保持創新銳氣,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

于海河同志把一生最大限度地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表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高風亮節。

學習于海河同志,就要學習他心繫民眾、真情為民的公僕情懷。于海河同志為民服務意識強,時刻把民眾的事放在心上,經常深入村屯了解情況,能撲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對面、心貼心溝通,想方設法為基層民眾排憂解難,是百姓眼中難得的“好官”、“貼心人”。于海河同志患有嚴重的關節疾病多年,主治醫師和家人曾多次勸他臥床休息養病,但是他一直拖著病腿堅持工作在一線,忍著病痛深入百姓家中訪貧問苦、解決困難,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和愛戴,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得知他不幸離世的訊息,數千名幹部民眾自發參加告別儀式,痛哭著為他送行。于海河同志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體現出黨員領導幹部一心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本色。

學習于海河同志,就要學習他艱苦樸素、廉潔自律的優良作風。于海河同志在工作上高標準、在生活上低要求,生活簡樸、為政清廉,從不貪圖享受。他衣著樸素,生活節儉,同事們都說他不像領導幹部,天天一瘸一拐、滿面風塵的背個大包出入在田間地頭、村屯小道,是典型的“農民”形象,即使出公差跑項目,他也堅持吃住簡單,從不講排場,儘量為組織減輕負擔。儘管于海河同志長期擔任寶清縣鄉鎮和縣直重要部門黨政主要領導職務,卻始終經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管得住小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秉公辦事、嚴於律己,從不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和家人謀求私利。于海河同志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辦事,全心全意為民,以實際行動樹立了黨員領導幹部清正廉潔的先進形象。

第二篇

近日,我局黨委組織觀看了于海河同志先進事跡。于海河同志是用生命踐行黨的民眾路線的好乾部,他視黨和人民的事業為生命,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事農業農村工作23年,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為農民民眾謀發展上,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的關鍵時刻,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于海河同志先進事跡,就是要學習他“愛如海河”的無私奉獻精神。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于海河這位在家人和親友眼裡最平凡的人在農村、農業、農民這最不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愛如海河的驕人業績。于海河同志用他51歲的生命踐行了一個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莊嚴承諾,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帶領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農業事業,常常一天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無私奉獻,毫無怨言。他可以為緩解緊張的幹群關係,在村里常駐走訪幾個月;他可以為了村里建學校,頂著菜刀把自留地收回來重新發包;他可以為了天下第一難的上訪問題,耐心地傾聽每一個上訪人的“訴苦”。“我爹媽都是農民,我就是農民的兒子。”把農民當爹媽,怎么做都是應該的了。對他來說,就是報天恩!。沒有豪邁誓言和驚天壯舉的于海河是平凡的,但他卻用任勞任怨、大公無私書寫了一個凡人的崇高。他不愧為農民的好兒子,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

學習于海河同志先進事跡,就是要學習他“心如海河”的淡泊名利精神。“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他這個縣農業局局長可以為了解決農戶的假種子問題,一趟趟往返哈爾濱和寶清之間,請東北農業大學的專家進行技術鑑定,請省城的資深律師為農民代理訴訟,到省有關部門找領導陳述案情,把原屬於是農業局的下屬單位種子公司告上法庭,憤然拒絕種子公司老闆的10萬元現金。他任農業局局長和示範園區主任期間,每年由他經手審批的項目資金多以億計。然而,身邊的人都知道,他做事極為認真、極為清廉。人到無欲品自高。于海河的簡樸不是刻意做出來的,而是從小養成的習慣。這習慣讓他一輩子對衣著沒有奢求,乾乾淨淨,穿暖就好;這記憶讓他一輩子對糧食珍惜如金,粗茶淡飯,吃飽就成。

學習于海河同志先進事跡,就是要學習他“志如海河”的只爭朝夕精神。“只爭朝夕”是黨員幹部一種作風,表現的是大幹、實幹、快乾;“只爭朝夕”是黨員幹部一種思維,突出的是創新、創造、創優。他10多年的“老殘腿”,一直靠吃藥對付,那么多事情要忙,他實在捨不得花時間去看病。直到XX年9月,他被妻子硬拽著去了哈爾濱,需要馬上手術,但他為了不耽誤工作硬是拿上醫生開的應急藥,拉著妻子離開了醫院。他在寶清農業戰線工作了20多年,從鄉鎮到農業局,他的足跡幾乎遍布全縣145個行政村。為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他起早貪黑領跑項目,領導民眾建基地、辦講座、做示範、抓指導,力推良種科學種植,足跡遍及全縣145個行政村,建起大豆、水稻、甜菜等產業基地、園區,引導農民走致富路。在任農業局黨委書記、局長的兩年多時間裡,他帶領班子成員爭取了國家級和省級農業項目50餘個,爭取項目資金7.9億元,引領農民民眾建起55個農業園區,其中國家級6個,帶動農戶3.5萬戶,人均增收幅度達19.8%。于海河就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毫無怨言;于海河到哪兒,哪兒就雲開霧散、風平浪靜。

學習于海河同志先進事跡,就是要學習他“清如海河”的清正廉潔精神。“清廉則無畏,秉公則無私。”于海河同志始終經得住誘惑,耐得住清貧,管得住小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秉公辦事、嚴於律己,從不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和家人謀求私利。在常人眼裡,當過鎮長、局長、政協副主席的于海河,想給妻子找份工作應該不是很難。然而,不只妻子,包括妻子的那些娘家親戚,還有于海河一直住在農村的五個兄弟以及15個侄子外甥女,都沒沾過他一點兒光。海河清廉,清廉海河。于海河的清廉,如海那樣透明清澈,如河那樣揚清滌濁。在潔身自好的同時,他也為黑土沃野注入了股股清流,清流四溢,清爽洗心。于海河同志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辦事,全心全意為民,以實際行動樹立了黨員領導幹部清正廉潔的先進形象。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以于海河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心繫民眾、為民解難的公僕情懷;學習他艱苦樸素、廉潔自律的優良作風;學習他腳踏實地、無私奉獻的實幹精神;學習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質。以全黨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活動為契機,做到活學活用,多學多用,學以致用,堅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為景區事業更好更快發展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