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勇士觀後感

不一樣的角色展現不一樣的勇士,與時間和生命賽跑,用鮮血維護榮譽,他們在民族和國家危亡之際所展現出的大無畏精神,將永遠引導我們,珍惜現在美好和平生活,升華民族情感以及凝聚力,這支主鏇律,唱的很響。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勇士》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觀看勇士觀後感一

為了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校團委組織我們觀看了戰爭動作片《勇士》,該電影講述的是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國小課本中有飛奪瀘定橋的課文,然而文字的描述總歸是蒼白,今天看了這部電影,才讓我意識到,那是紅軍戰士的艱辛與不易。我看見在這條長征路上,有戰士上一刻還在逗弄著林間的動物,下一秒卻被子彈擊中,有戰士一夜疾行二百四十里,在到達目的地的那一刻再沒了聲息,有戰士頂著炮火,用生命為瀘定橋鋪上橋板。用生命鋪成瀘定橋,用鮮血染成長征路!我印象尤為深刻的是穿插片中的特別處理過的路,那時鋪滿了紅色的路,斑駁的紅色,是戰士們的鮮血與生命染成的,我看著看著鼻子就有點酸,心裡特難受。

我記得穿插影片整體的是行軍路上,那寫在背囊後面的詞語,“理想”“紅軍”“生命”“勇敢”,一字字一句句,迴蕩在長征路上,不僅僅是識字的話語,更是紅軍戰士,那些偉大的勇士們不屈的信念和理想!

觀看《勇士》從始至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四個字,那就是——堅持、無畏。紅軍懷著堅持、無畏的信念,因此能夠成功地渡過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這種信念、這種精神,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學習。懷著堅持、無畏的信念,我們可以成為一個勇士,不斷爭勝路途中的困難挫折。比如即將到來的體測中有一個800米的耐力跑測試,這個耐力跑中途我們會很累,但是如果我們一直堅持著,咬著牙跑向終點,我們終究會勝利!

堅持、無畏,我們都會成為一個勇士!

觀看勇士觀後感二

據悉,該電影由著名動作執導羅禮賢操刀指導,講述了紅軍長征中最驚心動魄的兩大事件,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黃開湘團長接到組織上要求飛奔二百四十里,最終攻占瀘定橋為軍隊爭取時間的任務,他帶領著22名突擊戰士,一路上躲過槍林彈雨,不畏艱險地完成命令,即使死傷慘重,即使血肉模糊,他們始終堅持著,為了國家的安定和諧。曝出的預告片中,以祖國大好河山為始,飛度瀘定橋時的壯烈為g.c,解放戰爭勝利為尾,將解放戰爭真實地還原給觀眾。

據悉,該電影將於10月4日上映,但光是預告片就已經讓很多觀眾熱血沸騰,可見該電影的票房前景一片光明。網友也都評價說寧海強導演執導的電影一定不會差,因為他之前導演的不管是《中國兄弟連》還是《百團大戰》都獲得無數好評。

為了能夠讓觀眾真實地感受到當年“紅軍不怕遠征難”、“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壯舉,寧海強導演要求全組人員到達高海拔的樹林中取景,就是為了將當年的長征還原到最高度。據知情人士透露,拍攝期間,很多演員因為長居深山而被蚊蟲叮咬到傷口化膿,但沒有人埋怨和退出,大家都想把這種長征精神發揮到極致。

主演李東學還在微博上發文稱“敬仰曾經為了國家和民族犧牲的先烈勇士們”,我想著並不是單單的宣傳電影吧,更多的是他重走長征路時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當初的不易,相信這部電影一定會啟發當代人們珍惜現在的生活。

觀看勇士觀後感三

今天學院集中觀看了長征系列電影《勇士》,講述了紅軍戰士在長征路上披荊斬棘、奮勇殺敵的歷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飛奪瀘定橋”的部分。

選擇這部電影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它描述的是長征故事中的《強渡大渡河》,與考研熱點“長征精神”有聯繫;二是作為一個“青馬”學員,電影主題引起了內心的責任感和強烈的共鳴,我應該去支持它,了解它。為了不辜負看這部電影犧牲的學習時間,我利用午休的時間把中國近代史綱的長征部分看完了,以便更深入電影情節。

這部電影裡面有幾個主要角色。首先是作為部隊主心骨的紅四團團長,在關鍵時刻統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領隊友們穿越槍林彈雨的圍剿;其次是作為部隊智多星的政委,及時準確地做出決策,儘量減少部隊損失並完成任務;小紅軍王冬宇,是最讓我感動的,他一心為了戰爭勝利,最後為了學習到打炮技術,犧牲生命;第四個人物是狙擊手廖大強和余振中,他們在任何危險時刻都是做最危險的“斷後”工作;第五個人物是從為了錢財成為國x黨炮兵到願意投入不給發福利的田生才,第六個是那對因為戰爭而成為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這些人物,出身不同,官職不同,卻互相關心,平等對待,因為他們心中都有恨意,因為心中都有理想。他們恨帝國主義侵略了中華大地,恨戰爭讓他們顛沛流離,恨不斷有人阻礙祖國統一路線,恨自己不能保護親人。

帶著這股恨和對戰爭勝利的決心,為了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他們在崎嶇的上路上跑步前進,糧食帶也成了他們前進的負擔而不得不扔掉,晝夜兼程奔襲240里,這是堅持。

“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場關鍵性戰役,戰士們在兩天之內長途跋涉了兩百四十里山路。連夜的兼程,戰士們穿著草鞋都磨破了腳。一路上,中央軍前後夾擊,山路崎嶇泥濘,等戰士們歷經艱險到達了瀘定縣,有的終於疲憊地倒下了,倒在了瀘定橋的西岸,永遠地與之為伴。敵軍拆除了橋上的木板,紅軍戰士們一個個扒在索鏈上交替匍匐前進。兩邊的炮火聲震耳欲聾,我們的戰士在槍林彈雨中衝鋒前進,最終奪下了瀘定橋。電影真的很震撼,戰士犧牲的片段讓我們看得抹眼淚。前人浴血奮戰的歷史,我們要牢記在心,有了他們的奮勇殺敵,才有我們的現在。這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應激盪在我們每個人的心懷。

原來我一直不懂“民族”的概念。曾私以為民族只是同一片土地孕育的碰巧生長在一起的一群人罷了,各種過活,各取所需。但原來,民族是信仰,民族是理想,民族是堅持,民族是在千萬的炮火中也要衝出一條血路的執著,是就算我倒下也有下一個人替我活下去的決心,是錚錚鐵骨下的款款柔情,是雖然畏懼但義無反顧往前沖的勇猛,是一場歷練,也是一段成長。電影讓我動容,讓我震撼,讓我開始想要作為“民族”概念下的人而活著,讓我為我們的偉大民族而驕傲,而自豪。

觀看勇士觀後感四

10月21日下午,福林氣體公司黨總支組織機關部分黨員、員工代表觀看影片《勇士》。我觀看了影片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想了很多很多。

影片《勇士》是以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史實為原型,生動刻畫出紅軍戰士的勇士之魂、勇士之情,以戰爭類型片的手法展現勇士們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戰生死關口的非凡經歷,並以這樣的史詩巨片向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獻禮。

240里路,是用艱辛和智慧走完的。所有勇士一路上被敵人圍追堵截,但他們心中始終堅持著一種信念:“跑完二百四,拿下瀘定橋!”這種信念就是勇士精神。攀爬鐵索橋的艱險是這部影片中最具看點的,也是最令我感動的橋段之一,很多觀眾在觀看影片的時候,都掉下了眼淚:生死關頭勇士們的剛烈與機智一步一步的擊退了敵人的攻擊力,那個不幸被炮彈擊中的勇士在掉進大渡河的瞬間,時間都凝固了……活生生的死的代價換來的今日美好的生活,足以令人感動淚流。這個勇士用犧牲告訴人們,勝利是需要犧牲的。

最後,戰鬥勝利了。這是全體倖存的和已犧牲的戰士們共同奮戰的成果。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影片,還原了當年長征的諸多場景和事件。草鞋、鐵索、森林穿梭,所有的元素都是課本中文字的真實還原。影片中奪橋團的黃團長,作為一個隊伍的領導者,能顧全大局,果斷指揮整個隊伍的進退,制定明確的作戰目標,應有的頑強、果敢、足智多謀和糾結等各種情緒傳神演繹,極大烘托出紅軍勇士的張力。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毛澤東的這首《七律·長征》,她不僅是長征路上千難險阻的高度概述,更是飽含著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的真實寫照。

今天,13億中國人民正在進行“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我們要繼續發揚紅軍艱苦奮鬥、不怕犧牲、一往無前、敢於拼搏的長征精神,以“萬水千山只等閒”的豪邁氣概,團結一致、奮發圖強,早日迎來“三軍過後盡開顏”的美好未來。

觀看勇士觀後感五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主席曾在詩中歌頌長征精神的偉大。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新片《勇士》深情獻禮,李東學、聶遠、于小偉等人重新演繹了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電影《勇士》將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兩段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再度搬上大銀幕。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創作角度和表現手法上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片中的每位戰士都富有自己的個性張力。

作為一部戰爭動作片,電影《勇士》在畫面呈現和影像處理上也有著突出的特點。特效技術的加強將傳統故事重新展現,場面絢麗、壯觀,震撼人心。

鐵索橋上的萬丈深淵和火牆密布,極具視覺衝擊力。而拍攝角度的設計、畫面的交叉剪輯,也使得這場戰爭更加地緊張刺激。強渡大渡河時,勇士們乘一葉扁舟,在波濤起伏中與急流抗爭。同時,與敵軍真刀實槍的對壘,炮火紛飛鮮血橫流,無不體現出戰爭的殘酷。

《勇士》講述的是紅軍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這一段故事,以飛奪瀘定橋作為收尾。影片取名《勇士》,那么,何為勇士?勇士也會憤怒,會悲傷,會絕望,但他的與眾不同在於能保持理性,分析情況,用有限的條件,創造無限的可能。戰友犧牲?抹一抹眼淚接著前進。橋板被拆?用鐵鍋做的盾牌開闢出路來。一句”前進“的背後當然有恐懼,只是勇者知道害怕不會帶來任何好處,敵人就在身後,前進才能迎來希望,這份堅韌正是勇者的美學。勝利之後的從容淡定,總是令人嚮往,讓人以為這就是勇士該有的模樣,但勝利之前的血與淚才是成為勇士的必經之路。

震撼!最深刻的感受還是震撼!有血性,有黨性,《勇士》,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首先,就取景來說,很美,有竹林有動物有生氣,有石灘的氣勢磅礴,有大渡河的波浪滔天,從頭到尾滲透著中式紀錄片的大氣與意境,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細節掌握得十分到位。

其次,電影情感豐沛而多樣,使觀眾身臨其境,無論是神槍手老余與女兒的親情糾葛,還是紅軍哥哥與小女孩的戰場兄妹情誼,亦或是團長與戰士們之間的兄弟情義,都催人淚下,直擊人靈魂的最深處。然而最動我淚點的,還是中央軍炮手田生才與紅軍青年王冬宇的故事,紅軍小弟為了向炮手學習如何打炮,在炮手行進途中想要放棄的時候,選擇了背著炮手奔跑,只是為了學習打炮技能,然而,終是體力不支離開人世,這一打擊,讓炮手堅定了內心,為了紅軍奉獻自己,最終完成紅軍小弟的心愿。那一幕,看得我眼眶濕潤,心中酸澀卻不知如何言說。

最後,若是要說唯一有些不足的,就是某些鏡頭可能顯得有點刻意了,導致情感的抒發略有些生硬,但總體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值得民眾多遍品嘗欣賞。

觀看勇士觀後感六

今天晚上六點,在錦繡會堂觀看了《勇士》這一部電影,一開始我以為這部電影會和以前看過的相似的“抗日神劇”或是其他題材的抗戰片類似,便沒有抱著太大的期望去看,可是影片遠比我想像中精彩得多。我們中的大多數隻知道飛奪瀘定橋這一歷史事件,卻很少有人知道在飛奪瀘定橋前,紅軍戰士們經歷了1天徒步步行120KM的壯舉,這也創造了歷史,看到紅軍戰士們在行程中不斷地倒下,不由得感嘆,我們現在的和平是多多少少的前輩以自己的鮮血與生命為代價才換來的。最後,以紅軍們刻在木板上的字勉勵和警示自己:堅持、信念、未來、理想!

紅軍戰士英勇的面孔和矯健的背影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但除了英勇神武的形象,更讓我感慨的是他們堅韌不拔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團隊精神精神,以及攻堅克難、艱苦奮鬥的精神。

影片中,當無家可歸的流浪的女孩與紅軍戰士結為兄妹,兩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孤兒又找到了親人,相依為命;當小將士王冬宇突然犧牲,原本力求自保的“神炮手”幡然醒悟,誓死為兄弟報仇,義無反顧地沖在第一批隊;當紅軍用人作梯,以腳為路,即使敵人喪心病狂地拆除了瀘定橋,我們依然能依靠那十三跟鐵鎖沖向對岸,奪取勝利。 最讓我為之動容的是,影片中,團長在接過藏語朋友的糧食之後,留下了兩張借條。這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一心一意為人民黨,是一個親民的黨,不拿民眾一針一線。

“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直視淋漓的鮮血”,而我今晚所看到的勇士們,更是火線上的英雄,紅軍中的模範。我看到了,一群堅守命令、視死如歸的紅戰士一路披星戴月就雨水嚼生米、邊跑邊用餐在彼時山路崎嶇的環境下“奔”到了瀘定橋。240里路,一晝一夜不停歇,只為抓住遠方的希望。影片濃墨重彩地強調“紅軍精神”、“信仰”,還原了歷史本真,完整反映奪取瀘定橋的過程,給觀眾帶來了超棒的試聽體驗。作為紀念長征勝利的80周年革命大片,《勇士》的上映有著重大的意義,它無不充分展現了中國社會當下缺失的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價值觀,所以作為中華兒女的一員,無論在任何時代都不能忘掉血與火的歲月中勇士們的慷慨悲歌和他們所書寫的偉大事跡。

願堅韌不拔與艱苦奮鬥的精神能在當代繼續傳承,與時俱進,熠熠生輝。也真誠祝願我們親愛的黨和國家能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