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征》觀後感

【篇一】

在飛機上,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回憶著說道:我最幸福的回憶是我的長征,我最痛苦的回憶也是我的長征。這是電影《我的長征》開始的畫面。說實話,我很奇怪,這位老人為什麼這樣說呢?沒容我多想,我已跟隨主人公走進了他的世界裡。

是的,在毛主席等領導人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在過赤水河和婁山關時都取得了大捷。這給我黨我軍將士極大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在婁山關大捷後,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不僅是能打仗的隊伍,還是一隻團結的隊伍。當彝族兄弟拿槍對著他們時,他們堅決不抵抗,就怕不小心傷了這些無辜的人,接著他們用代表友好的歌聲化解了一場誤會,讓他們認識到了共產黨與其他黨不同的地方。且看今天五十六個民族擰成一股繩,把中國推向更美好的明天。作為漢族的我們,絕不歧視少數民族,我們做到了。

兩萬五千里的長征注定是艱難的,它充滿了無法預知的劫難。冰山雪地沙漠永遠伴隨著將士們。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到的地方就是渡過大渡河的場面。那時候,要想過河必須先搶回瀘定橋,而這是一個極其艱難的任務。但是,所有將士在接到兩天的路程要一天走完的命令後,沒有任何的抱怨,就這樣穿著草鞋跑到了瀘定橋。為了讓大部隊安全過橋,將士們一邊阻擊敵人一邊往鐵橋上鋪板子。面對不長眼的子彈,誰也沒有退縮,只是前進,在槍林彈雨中前進。鐵索上的斑斑血跡,河裡數不清的屍體,但是一撥一撥的士兵從未間斷。為民族獻身的集體榮譽感在他們身上一直延續著。雖然歷史不斷發展,但我希望這種精神會歷久彌新,永不消亡。

到此,影片結束了,我感覺自己又重新認識了長征,並且被主人公王瑞感動著。就像影片開始時他說的那樣,長征是他最幸福的回憶,因為他在長征中學會了成長,學會了奉獻;長征是他最痛苦的回憶,因為他在長征中失去了父親,姐姐,姐夫,好兄弟,好連長,那個為了救他失去生命的連長。我無法想像主人公內心的痛苦,我也無法體會他內心的痛苦,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長征會永遠在他心裡,永不消失。

我沒有經歷過長征,我無法確切地了解那些經歷過長征的人的感受。但是,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我覺得自己懂了很多。突然發現,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有時候,我會抱怨生活中的不公平,批判現實中一些看不慣的人和事。比如,看到政府官員的負面新聞時,會忍不住說幾句,覺得共產黨並沒有那么好,可是現在,我發現我錯了。不管怎么樣,我們必須承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的今天是他們用血和淚換來的。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話,跟著走,跟著中國共產黨走永遠不會走錯路。對於我自己來說,我會將長征精神永遠記在腦海里,刻在心裡,並用它來時刻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現有的生活,並且為美好的明天不斷地奮鬥,爭取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

各種感動一路相隨,流著淚看完了《我的長征》這部影片,電影中的各種情節依舊曆歷在目,那種不畏千難萬險的革命長征精神滌盪著我的心靈,感人至深。

回想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生活在新世紀的蜜罐之中,我們任意的享受著各色漂亮的衣服,各種特色的美食,但是,放眼望去,食堂里的餐桌上一片狼藉,殘羹剩飯鋪滿餐桌,白花花的饅頭,隨處可見,殊不知,這些果實都是革命戰士用生命換來的,殊不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如果老人們看見糧食被這么糟蹋,他們會心疼,我們會嗎?我們經常做的就是鄙夷的望著老人的心疼,不顧一屑的的指責者老人的小氣,更有可惡著,抬腳一踢,饅頭痛苦的躺在一邊,我們則昂首闊步的走開。在戰爭年代,別說饅頭,就是一塊小小的窩窩團對紅軍來說都是一種奢侈品,我們知道嗎?我不希望我們回歸到紅軍的那種艱苦的生活,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不要浪費糧食。縱使你有家財萬貫,但是也請你們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現在,學校的保暖乘涼設施多種多樣。夏天,風扇,空調忙個不停;冬天,宿舍教室暖氣熱氣逼人,但是人的奮鬥精神卻每況愈下,條件越好卻越能滋生人的惰性。每天早晨宿舍6點開門,但是6點出門學習的人卻寥寥無幾,絕大部分的同學踩著點去教室上課,更有甚者乾脆逃課。我就想,學生的天職是什麼?是學習還是玩,還是參加各種無意義的社交活動去增加所謂的綜合實踐分?逃課的同學,如果今天丟了200塊錢你們會心疼嗎?肯定會的,但是你不去上課去覺得自己賺到了,實不然,你們沒有賺到,反而丟了某種內在的東西——知識,這種東西是金錢遠不能衡量的。學生的天職不就是學習嗎?還有什麼東西比得上存儲知識更重要呢?有時候我就想,我們的吃苦耐勞的精神再也回不到長征的時候了,富足的生活,安逸的生活環境已經打敗了我們奮鬥的欲望,激發了享受的源泉,我們身為泰院的一員,本應為泰院感到自豪,但是在眾多名牌院校中我們泰院處於何種地位,我們心裡清楚嗎?難道我們就自甘落後嗎,甘願忍受別人鄙夷的目光,甘願平庸嗎?我不願自甘平庸,自甘墮落,除了父母有錢有勢,還能有什麼能力讓我們飛上枝頭做鳳凰的?唯有學習也。別忘了在山區,許多學校的房屋是茅草屋,粉筆是石灰,沒有暖氣,甚至有些地方沒有電,點著蠟燭,但是他們的學生依舊在學習,小手凍裂了,讓人看了觸目驚心,結了層層的痂臉蛋凍得發紫,他們的學生依舊在學習,因為他們深知,唯有學習才是他們唯一的出路。看到他們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仍然在學習時,我們的內心就沒有激盪起一絲漣漪嗎?就沒有一點點的感觸嗎?現在我們的奮鬥的動力哪裡去了,難道都被富足的生活吞噬了嗎?如果富足的生活消滅了我們奮鬥的動力,那我寧可捨棄富足的生活。生活在比別人幸福的生活里,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努力奮鬥,為自己的人生添彩。縱使我在二本院校中學習,但是我也要有決心不輸給一本院校的學生,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有激情,才會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長征時期的那種捨己為人,犧牲自我,保全他人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也著實令我感動。現在,社會中常流行這樣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我常想,我們生活在一個大世界中,一個地球上,共享一份土地,為何時常發生利益爭鬥的?為了一點利益,雙方大打出手,毫不留情,那種捨己為人的精神哪裡去了?如果人人都能謙讓一點,禮貌一點,寬容一點,多理解一點,許多事情不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嗎?歸根結底,終究源於人內心裡的一個“私”字。如果人人都能無私一點,都能貢獻一點,那社會不就更和諧了一點了嗎?雖然有點理想主義,但是真心希望長征中的那種無私能夠回歸到現代社會,讓孔子的那種“仁愛”的儒家思想貫穿始終,這樣我們的民族何愁不能強大,不會富強,何懼我們的民族不會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呢?如果人人心中都裝著“仁愛”的思想,社會生活中就不會出現如此多的欺詐行為,“切糕”的事件就不會出現;如果人人的心中裝有“仁愛”的思想,社會中就不會出現這么多的貪官,官員,“我爸是李剛”的這類事件也就不會出現。

看完我的長征這部影片,感觸頗多,長征的精神又一次在我身上重生,發芽。我希望在以後的生活中,細心澆灌這棵幼芽,讓長征精神伴我一路成長。行走,在路上;落實,在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