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觀後感1500字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Thelegendof1900

郭敬明曾說,當他寫下他最愛的導演王家衛的時候,筆尖曾尖銳而敏感的疼痛過。我曾對此一笑置之。但是當我寫下被中國人翻譯成《海上鋼琴師》的Thelegendof1900時,我承認郭敬明說得沒錯。雖然我只看過一遍加一點零星。

故事從1900開始。從1900這個數字開始不,不是。它不是個數字,而是一個人名,一位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再準確點,是一位從沒有下過船的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長,永遠一身西裝革履,對鋼琴和音樂有著超於常人的天賦和熱情。他熱愛大海,熱愛得甚至從未下過船。

或許他對陸地並非懼怕,並非恐懼,有的只是無所適從和一臉的茫然。他的人生過於悲壯,以至於和那艘從未下過的船同歸於盡。朋友的勸說沒有起絲毫的作用。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裡我能看到嗎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闢一道風景,然後一齊走向死路。太多的選取,太複雜的決定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此刻也沒有人明白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但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NineteenHundred

使這部電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優美而華麗的音樂,雖然它至始至終吸引著我。真正使我著迷的是他悲厭的人生觀和陸地至始至終奇怪的理解。真是這些,使我夜闌時難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帶幽默的話語,卻是我心中最難過的記憶。

故事中他唯一愛著的女孩無疑是幸福的,雖然她可能永遠不明白他愛她,更不明白那個冒險半夜闖進寢室去吻她的人是他,這些美麗的剪影讓人落淚。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那裡,請必須要去看這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那份美麗的悲哀和永世的溫存,值得珍藏一生。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說實話,看《海上鋼琴師》我哭了,我不明白為什麼會哭,只是看到小1900在輪船上的所有人都上岸以後一個人躲在船窗前眺望紐約的時候,孤獨無助而又憂鬱的眼神衝破了我的心裡防線。我哭了。整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名為1900的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大海由始以來都是寬闊的代名詞,象徵著自由,激情,幻想。以海為主題的電影看過不少,講述潛水員挑戰人類極限的〈碧海情天〉,講述完美親情的《海底總動員》。鋼琴則是一種黑白二色的憂鬱,淡許飄蕩出來的優美鏇律,陪伴著多少個孤單的心房,《鋼琴別戀》中不動聲色的感情激發,《鋼琴師》中灰暗的人生境地……都是生活中只有聽到才會迸發的感情。

1900天才的鋼琴技藝來自於大海,來自於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如果說在餐廳那一場隨海浪拍動而進行的鋼琴舞讓我大打眼界,那么在和那個他媽的爵士樂的創始人謝利進行對抗的表演就足以讓我眼珠子互換了,一身潔白的禮服,高貴,典雅,汗水凝滿的面容上有一種堅毅,在88個黑白鍵上舞動的那一雙手就是千手觀音姐姐見了也不得不甘拜下風。當1900把那根從琴弦上輕易點燃的香菸放在目瞪口呆的謝利的嘴裡時,頓時心中便是陣陣叫好。

大海是有生命的,鋼琴也是有生命的,琴聲與海浪的共舞表演讓生命賦於了更多的美妙的韻味,電影中配樂來自顏尼歐。莫里康這位現義大利最有名氣的音樂大師,他的鏇律由於樂思寬廣、質樸流暢、極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間滲透人心靈的強大感染力,包括天堂電影院,洛麗塔,索多瑪的120天,都是來自這位大師的作品。本片的所有曲目都是編寫的,激情四溢的,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著我。

凌晨的晚上,看不清時間的逝去,蹲在馬桶的邊緣上,腦袋裡還擠滿了油畫般色彩的維尼吉亞號,那美奐美侖的海邊天際,1900隨著巨輪的爆炸聲消失了,就像他說的,反正這個世界也沒人明白我,沒有國家,沒有名字,沒有出生證明。薩特同志說“人生即是虛無,存在既是荒繆“

這一棒子打死了許多包括我這樣的捧著一顆滾燙燙的心永遠奔向完美新生活的熱血青年。每個人都在存在的好處,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件事,再或許是你家養的小烏龜也不盡然。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為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個左右手笑話的傢伙是不會還有什麼事物值得害怕的。他追求生活存在的好處,大海是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就像一個三角形一樣,雖然三角的世界是最穩定的架構,但是任何一方脫掉都將導致整個世界的破滅。1900告別時曾說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能夠用88個鍵彈湊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那裡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

當火光亮起,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

1900的朋友邁爾斯曾說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但是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1900最後的一些讓邁爾斯流淚的演說詞更加說明了他對外面世界的不相信,恐懼感,一個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起巨輪中簡單的日子。

人是懼怕新環境的,就像我們總喜歡蹲在自己被窩裡添傷口一樣,我們不只是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悲哀,還因為我們懷念被子熟悉的味道……一旦空質量變了,我們的心也就飄蕩不定了……是沒有勇氣還是我們習慣安逸?是沒有本錢還是害怕失敗?沒有答案,一切都在發生,一切都流逝,生就是死的一部分罷了。就像雙腿蹲在馬桶上一樣這么的不可思議又切實存在!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第一部電影,有讓我想看第二遍的衝動。

影片以三人稱的敘述開始,敘述了人們對美國的渴望。紐奧良,美國的重要港口,他是大批移民的聚集地,看到他就看到了自由。而這樣一個包容的城市卻容不下1900。一個白人孩子,在1920xx年的第一天被遺棄在一條豪華輪船貴賓艙的鋼琴上,卻被輪船最底層的黑人添煤工人收養了。影片一開始就充滿了戲劇性,具有強烈的象徵好處,黑人Danny是他的爸爸,而鋼琴就是他的媽媽。

“什麼是孤兒院”“孤兒院像監獄,關沒孩子的人。”;“什麼是媽媽”“媽媽就是馬,媽媽是世界上最棒的馬,你賭她絕對贏。”一開始爸爸Danny給1900的世界觀念就是與普世價值相反的,早已經在1900的潛意識裡刻下了“船是整個世界而陸地是不可登上的船”這樣的觀念。在爸爸出現意外死了之後1900開始展現了他過人的音樂天賦——鋼琴演奏。準確的說,是鋼琴和船一齊組成了媽媽這個概念。1900把所有的能量都傾注再了鋼琴和船的身上。

為什麼他不下船先前就有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可惜當時我還沒看這部影片。

船在港口停靠過無數次,影片中透過畫面表現出來的有4次。

第一次是故事的敘述者也就是1900之後的同事兼好友Max上船的時候,因為這次靠岸才有了這個故事和1900這個人,因為是Max向岸上的人講述了1900的故事,讓1900在世界上有了存在。

第二次是船靠岸後Max問1900“你為什麼不下船你就應去看看這個世界,哪怕一次也好。”,“whywhywhy"1900也開始問自己,但他給出的回答是”岸上的人把時間都花在質疑上,有些事情無須強求。”他真的是這么想的么他是不敢質疑。不敢質疑船上的世界,不敢質疑他的職業——海上鋼琴師,也就是不敢質疑他媽媽。而在他心裡有些觀念一向在被動搖。和農夫的那場對白髮生在經濟艙的鋼琴邊,就1900和農夫兩個人。農夫說:“幾年前我只懂耕種,我的世界就是那一畝地,我從沒見過大城市。”這句的潛台詞其實是“1900隻懂彈鋼琴,他的世界就是這隻輪船”。這是1900的自問。但是1900應對農夫說的話,回答卻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有個朋友和你一樣。”這個“朋友”就是他自己。他實際上是不理解此刻的自己的,但是他卻離不開自己的媽媽。農夫為了自己的小女兒外出闖蕩,說自己因此感受到了大海的美麗並被海洋的聲音所震撼。“我從來沒有聽到過海洋的聲音”這是1900的回答。真的么從小生活在海上的人卻沒聽過海的聲音我想,那裡的”海洋“是指外面的世界,指自由,指夢想。農夫告訴了1900,生命是能夠改變的。

在第三次船靠岸的情景中畫面呈現的是1900對一個女子的送別。別人為他的琴聲錄製唱片的時候他看到了那個女子,悠揚動聽的琴聲表達了1900對女孩的愛慕。他想要把錄製的唱片送給她,卻一向沒有勇氣開口。他半夜跑到船艙偷偷的吻她,在船上遠遠的望著她。他明白了女子就是那個農夫的女兒,在女子下船的時候他像女子求證了這個猜想,看得出女子對他也頗有好感,但手裡拿著唱片卻最終都沒能把禮物送出去也沒能下船追那個女子。他在船上遇到過無數的美女為什麼偏偏喜歡上了這個女子而這個女子為什麼又恰好是農夫的女兒因為這個女子象徵著“自我”,農夫為了他女兒出來探索、闖蕩去紐奧良尋找自由,而1900也對她有無限的渴望,只是他沒能克服自己的膽怯,他把唱片折斷了,也斷了自己的夢想。這次送別對1900來說是個巨大的挫折,他在第一次尋找自己的過程中失敗了。然後就有了第四次靠岸。

在消沉了一陣子之後,1900最後決定下船了,去尋找新的世界。他和Max聊自己下船之後的完美生活,聊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暢想。船靠岸後,船上所有的員工都與他告別替他高興。但是,他下船走到一半時突然停住了,影片進展到那裡變得十分揪心,觀眾最不期望的事情發生了。他站了好久,注視著自己嚮往的城市,他猶豫了。他把自己的帽子向空中扔去,期望它能落到岸上,但是帽子卻穩穩地落在了水裡,然後他徹底絕望了,轉身回到了船上。

影片以插敘的手法呈現故事,Max站在此刻的時間裡講述著過去的故事,而此刻的故事仍舊在繼續。那艘船經歷了戰爭,已經破舊不堪,準備被爆破。過去和此刻兩個故事就在這個時間點上交匯了。Max去廢棄的船上瘋狂地尋找1900,他相信1900肯定還在船上。破舊的船艙里全是廢鐵和積水,Max用留聲機在船艙里放著被1900折斷的唱片,音樂放遍了每一個角落,然後他們相遇了。

他為什麼不下船“大城市,看不到盡頭,盡頭在哪裡當初我下定了決心下船,下船的時候情緒很好……眼前的景色難不倒我,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我沒看見的景物。”,“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是太美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郁的香水,是我創造不出的鏇律,我永遠下不了船。”他從一出生就不被這個世界所承認,他是被遺棄的孩子,應對拋棄自己的那個世界他充滿了渴望也充滿的無力。真正想要的東西是最沒有勇氣去爭取的。他對陸地的排斥實際上投射出的是他認為自己不被這個世界接納,他沒有勇氣去擁抱這個世界,實現自己的夢想。甚至在離別時,在他對天堂的幻想中,自己也是不被天堂接納的。他不明白自己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他的能量都固著在了戀母情結中,似的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應對這個世界。最終,在自由與死亡之間他選取了死亡,和船一齊被爆破。下船就是一個情節,他在那個情節中一次又一次輪迴,直到死去。

影片一開始就說這是個大家都不相信的故事。1900,真的有人叫這樣的名字么影片中時不時出現荒誕的情節,這讓我感受到1900根本不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子人格,他是Max的子人格,是我們每個人的子人格,他包含著我們的欲望、無比渴望卻不被自己承認的欲望,故事的結局就是我們自己把自己困在了船上,永遠都下不來,我們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永遠都走不出去的世界。

影片一開始就感動了我,越往後情緒堆積的越多,最後忍不住在最後那段看似平靜的場面中爆發了,影片結束之後都無法平息。影片敘述很緊湊,兩個小時每個場景都很經典,鋼琴演奏在作為影片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表達情感渲染氣氛推動情節上起了很大作用。這是我長這么大寫的第一個影評,我沒辦法把每個覺得精彩的地方寫下來,因為真的太多了。我沒敢看別人寫的影評,我怕看了之後就不能最真實的表達自己最及時的看法了。可能再看幾遍之後會有新的想法,那就是之後的事了。

我迫不及待的將感受寫下來,是怕任何時間或事情的打擾讓我忘記此時的感受。只是我的感受,我不明白對或者錯。

我打算將這部影片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