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我們觀後感範文5篇

電影之後的我們是劉若英的導演,該片從開放預售以來票房成績就不斷高漲,熱度空前,那么,之後的我們到底好看嗎?網友們的觀後感不一,很多人覺得該片淚點很足,讓人感動。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最近兩天朋友圈都在轉發一句話:“真正愛你的人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原先他們都看了劉若英導演的電影《之後的我們》。可能是出於從眾,可能出於對劉若英當年那首《之後》的感情,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聽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它的資料了,大致就是男女主人公早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後經歷了挫折,分開了,多年以後,偶然相遇,又在一齊回憶當初自我深愛的那個人以及回不去的青春。故事情節是緊湊的,演員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拍攝角度也很唯美的,甚至每一幀都能夠當手機壁紙那種。我身邊很多朋友都說看電影的時候,止不住的流眼淚,因為電影裡的情節讓她們想起了當初自我錯過的那個前任,而我個人來看,我不是很贊同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三觀。

多年之後,男主角已經成家並且有了孩子,女主角也找到了屬於自我的生活軌道。再次相遇,既然明白回不去了那就應當好好寒暄,好好說再見。而她們呢?在旅途中開房,一齊回憶青春,甚至哄騙自我的現任和孩子,精神出軌,甚至要不是中途遇到同事,她們也會肉體出軌。兩個人相愛沒有錯,錯的是不應當心裡裝著一個人,而生活中又拖著另一個,一隻手拉著過去不撒手,一隻手又死死拽著此刻。你們相愛,能夠,和此刻擁有的一切說再見,處理好一切然後重新在一齊開啟你們轟轟烈烈的感情故事。

好像此刻的人都喜歡懷念過去,從前任3開始,我們都開始把過去的那個人當成真愛,好像以往擁有的才是最好的。可是有人注意到現任嗎?那個為你付出青春,為你生兒育女,組建家庭的人,她把她的一生交給你,而你卻把她當成一個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心安理得的愛著另一個人,享受著自我的精神出軌,並且大肆宣揚真愛無罪的言論。就像《之後的我們》裡面那個現任一個兩個小時的電影,連名字都不配擁有,只是一個過客。也許就是電影情節要求突出的是前任,也許是我對於這個情節過於偏激,只是我不能想像,一對情侶牽著手走進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都哭了,然而她們的眼淚都是為前任而流,何其悲哀。

電影裡有一句話我跟印象深刻:“不辜負彼此就好,想不辜負此生太難。”也許這是這部電影的主旨,可是電影的資料卻是在徹頭徹尾的在辜負他們的現任,辜負那個真正為他付出的人。他們真正的辜負了彼此,也辜負了此生。既然放不下過去那就一個人好好懷念過去吧,不要禍害一個無辜的人。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對電影導演,演員,自以及一切為電影付出努力的人沒有偏見。

願所有人找到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愛人。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三點五吧,看的西安交通大學提前點映場。

張一白說劉若英想給大家的是淚笑縱橫,笑的部分成功了,很真實的記錄身邊大學男生硬碟里的那些事兒,出租屋裡隔壁尷尬的聲音…全場都笑崩了,不靠低俗賣醜,真實才是笑料最好的來源

可是哭的部分需要同樣的經歷才能引起共鳴。因為沒有同樣的有關前任分分合合的經歷,感情部分沒有戳到我,可是勝在男女主的感情是敗給了他們自我性格的轉變,敗給了低谷時一個逃避一個失望的正常矛盾,不是敗給了其他狗血劇里什麼奇奇怪怪的理由。兩個人最終的結局也很成年人很理性,回憶固然完美,可是也要對此刻負責,這一點很贊。

畫面構思也算比較精巧,從現實的灰暗,回憶的色彩斑斕,到最終內心真正放下這段感情時現實從黑白變成彩色,電影鏡頭很小清新,卻又讓人覺得無比真實。

比較觸動我的是親情這一部分,如果你也在父母打電話時不耐煩,教父母使用新電子產品時很暴躁,趁他們還能享受你的孝順,珍惜時間,耐心地跟他們聊聊天吧。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影評人鸚鵡史航寫到:《之後的我們》,也太好哭了。想起導演自我在從前的文章里寫過的,大意是我的眼睛像壞掉的水龍頭,眼淚流淌不止,記憶隨著水錶向下轉動不停。

嗯,就那樣。周冬雨井柏然田壯壯,都那么好,劇情偶有套路,但,必須二刷,必須再來看那兩個彩蛋。期望這電影五一奪冠。

影評人影志在豆瓣點評:賣光碟的地下通道,鼎好電腦城,北京的地下室和隔斷房,捨不得打車,老家的辣椒醬…20xx年的北京匯成一道回憶光景。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之後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了我們。“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前半段和結尾哭成狗…

影士禾木兄認為:《之後的我們》這部電影和《之後》這首歌一樣戳人,之後的我們恐怕都唱著《之後》消失在人海了……

劉若英真的很會挑演員,井柏然不到三十歲,卻演出了三十四五歲的滄桑;機靈活潑的周冬雨哭出了感情錯過後的絕望;更不用說田壯壯教師,眼神里都是老林對見清的父愛如山。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

這是一部超級好的電影。

總會讓人想起每個人的過去

電影中有一幕異常的戳心,就是男主給女主說,我怎樣這么不懂你

女主說,你什麼時候懂過我

就這樣

兩個人在相濡以沫之後

不得不

相忘於江湖

期望每個人都能夠珍惜此刻身邊的人,不要用自我的價值確定去確定別人,也不要把自我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不要讓我們

成為之後的我們

對此刻的人不辜負

對於過去認真地道一聲珍重,認真地說一聲再見

之後,才懂得如何去愛

可是,你愛的人,在哪裡?

不要等過去了再後悔再追憶

請珍惜此刻身邊的一切

此情可待成追憶可是,為何要待?

《之後的我們》觀後感:只是又一個歌曲電影

這個五一檔最具話題性的電影,應當屬劉若英的《之後的我們》,從一開始的預售過億,到此刻的退票風波,甚是尷尬。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票房也是一騎絕塵,上映5天已達9億多。不管怎樣樣,目前來說整個國內電影市場中最火爆的電影依然是《之後的我們》了。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整個《之後的我們》電影的話題熱度就是帶起來了,真正的把這部電影打造成了一部經典的催淚感情

對於許多人來說,劉若英的《之後》,唱出的是滿滿的回憶,或是塵封在心底的一段故事。在《之後的我們》這個大熱的生成過程中,音樂儼然成了奇襲情懷、引發共情的最大爆點。《之後》這首歌曾火遍了大江南北,能夠說人人都聽過,可是我們聽著聽著就成了《之後的我們》。

網友說:“有時候,一旦錯過就不再。這是劉若英的金曲《之後》為什麼總能撩撥人心弦的原因。”在微博上,不少網友在曬圖的同時,大都發出了類似“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感慨,有人更是直接表白,就是為了《之後》這首歌而來的。其實,這也是電影《之後的我們》發布這支MV的初衷。

在電影界,一首歌變為一部電影,這樣的例子在之前也有不少。據媒體報導,之前在路演中,劉若英一再聲明,《之後的我們》並不是把自我的歌《之後》翻拍成電影,“而是改編自我的小說”,但大眾還是被《之後》這首歌毫無抵抗力地圈了進去。

如果以往無數次陪伴你、叩擊你心靈的、讓你倒唱如流、KTV必點的歌曲,拍成電影,你會不會去看?據了解大多數人還是會為這份情懷買單的。

20xx年《同桌的你》上映,這部從一首學校民謠發酵而成的電影,以不到3000萬元的投資,獲得了4.55億元的票房。按照媒體的說法,“《同桌的你》這四個字,就值1個億”。這首發行於1994年的學校民謠,鏇律簡單,歌詞淺白,卻藏著許多人心底的暗涌,以及關於青春和學校生活的種種回憶,稱得上是上世紀90年代標誌性的文化符號之一。

把一首經典歌曲改編成電影而賺得盆滿缽滿的,還有《梔子花開》(票房3.79億元)、《匆匆那年》(票房5.84億元)等。這些音樂,天然與青春、感情有很強的勾連,它們共有的語境就是懷舊,抓取的主要客群冬粉,基本上是70、80後的這一撥人。

據了解,一大批由經典歌曲改編的電影,都已經出此刻電影立項的名單上,包括《明天我要嫁給你了》《你的背包》《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小情歌》《我的未來不是夢》《為你寫詩》等等。

雖然《同桌的你》《梔子花開》收穫了令人艷羨的高票房,可是口碑並不與票房成正比,《同桌的你》豆瓣評分5.8分,《梔子花開》豆瓣評分僅有4.1分,網友評價:“感覺就5分鐘的劇情含量,能拍這么久,也挺難得。”之後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也並沒有延續《同桌的你》的成功,票房累計1.28億,還不及《同桌的你》的一半。

可見,歌曲改編電影有風險。原因之一是“術業有專攻”,做音樂和拍電影畢竟是兩個行業,不是空有一腔情懷就能跨界成功的。《一生有你》還未開拍時,盧庚戌曾談到拍攝的困難:“難點不是一兩個。做音樂相對簡單些,但做成一部電影,從文學到鏡頭、從劇本到美術、攝影等,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

另外,歌曲不像小說、漫畫等已經有基本的故事架構和情節,改編起來較為容易。有業內人士認為,一首歌能否打造成為一部電影,歌曲與電影的結合度很重要。不但要聽它的鏇律,還要看它的歌詞有無發揮的空間,“太實在了不行、太淺白了不行,結局太明顯了也不好。”就像歌曲《梔子花開》,簡單的歌詞不斷反覆,描述的是離別的心境,缺乏故事性,歌曲的簡單導致了電影的空洞,也就不奇怪網友稱其僅有“5分鐘的劇情含量”了。

《之後的我們》最終能創造怎樣的票房奇觀,這是未知。如果歌曲延伸不出好故事,拍出的電影就像加長版MV,還不如只讓金曲在大眾心中留下完美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