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科幻電影《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精選5篇

《終結者:黑暗命運》是提姆·米勒執導,阿諾德·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麥肯茲·戴維斯主演的美國動作、科幻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xx科幻電影《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精選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

距離1984年第一次遇見終結者,終日活在追殺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了35年,薩拉•康納至今都忘不了第一次見到終結者那一刻。

“永遠不死的死神”手持重機槍指向自己的時候,薩拉還是個年輕女孩,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孩子,將會成為指揮人類反抗人工智慧軍團的領袖。什麼約翰?自己還沒想好要不要嫁人,孩子的父親連個影兒都沒有呢。

直到在逃亡路上,被同樣來自未來的英俊男人雷斯一遍又一遍從死神手中救下,直到那個絕望的夜晚第一次和雷斯有了肌膚之親,薩拉才隱隱意識到,也許這就是所謂命運的安排。

1985年2月28日,薩拉和雷斯的兒子出生。“約翰,他一定叫約翰。”望著懷中的嬰兒,薩拉想起,這個時候,孩子的父親雷斯其實還沒出生,約翰倒比父親先出生,這一切都不像是真實的,想笑又笑不出來。 逃亡,依舊是隱姓埋名。甚至不敢給約翰拍一張照片,怕那些來自未來的人工智慧殺人機器終結者們找到未來人類的救世主,薩拉每一天都在祈禱,那個所謂的未來、那個黑暗的審判日能不能不要來。 “約翰!”薩拉無數次中噩夢尖叫著驚醒,夢裡,已經長大的約翰沒能逃過終結者的追殺,倒在血泊中、倒在薩拉的懷中。夢醒,看著枕邊的約翰,薩拉淚流滿面。她在心裡暗暗發誓,就算真的有那么一天,就算與終結者同歸於盡,也絕不獨活。 人類的未來,薩拉不知道會怎樣,她只知道,她與約翰共同的未來,很短暫。早在1985年2月28日約翰出生的那天,她就做好了要為約翰赴死的準備。 千算萬算,仍躲不過天算。終結者再一次出現,薩拉的噩夢終於成真。就算手中的子彈打穿終結者的身體,也沒能阻止約翰被終結的命運。

此後餘生,薩拉的生命只剩下唯一的目標——殺死每一個從未來回到現在的終結者。 “坐標:墨西哥城。為了約翰。”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按照匿名信息到達指定地點,都能及時阻止一次終結者的殺戮。“為了約翰”像是一根刺,扎在薩拉的心裡。每一次在炮火中銷隕的終結者,都是對約翰的陪葬,一遍又一遍,薩拉重複著對未來的復仇。 終結者不論幻化成怎樣的人類外形,都逃不過薩拉的眼睛。她永遠忘不了終結者T-800的樣子,眼中沒有任何的情感,只有殺死目標人類這唯一的使命。

“他們不是人。”薩拉對自己說。第一次扣動扳機的驚恐早已不復存在,只要閉上眼睛,就能想起約翰被殺的情景。而不論再殺死多少個來自未來的終結者,都不可能讓約翰重生。如果約翰還活著,今年也34歲了。 開往墨西哥城的高速上,薩拉打開了車上的廣播新聞。 據美國《科學》網站20xx年10月30日報導,阿貢國家實驗室計算、環境和生命科學實驗室主任里克·史蒂文斯說,儘管能源部尚未詳細說明其計畫,但它可能包括為國家實驗室提供資金,以最佳化現有超級計算機,讓其“變身”為人工智慧機器;以及為進行人工智慧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學術研究提供外部資金等。 DOE官員稱,該計畫不僅可能加快數據分析速度,還可以使用AI提出假設並設計新實驗,以此加快數據收集速度。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實驗室副主任傑夫·尼古拉斯說:“人工智慧不會取代科學家,但使用AI的科學家將取代不使用AI的科學家。例如,電池研究人員可使用這些工具在幾天內測試數千種材料的特性。” 愚蠢的人類啊,正是你們的自大,才葬送了我的約翰。

薩拉望著反光鏡中的自己,戴上了墨鏡。很多年不能直視鏡中的自己了,白髮和皺紋都是歲月的恩賜,能強撐著自己活到今天,不過是等著盼著再一次出現夢中的奇蹟。 夢裡,雷斯不曾死去,陪著她和約翰一起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他們一起陪約翰長大,聽他講學校里的趣事、講戀愛中的甜蜜,講工作上的煩惱,講他想要娶哪個女孩為妻....... 前方的槍聲驚叫聲打斷了薩拉的思緒。成群的車輛被撞翻,遠遠就能看到爆炸騰起的火光和濃煙,沒錯了。終結者所到之處,總是這么明顯。混亂的現場,一直對兩個女孩窮就不捨的那個怪物,一定就是薩拉今天的目標。

油門踩到底,薩拉的車直直地沖向持槍掃射的男子。 “為了約翰。”

《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

莎拉•康納+終結者T—800,終極回憶殺+女性英雄崛起+卡神坐鎮編劇,最新版《終結者》脈絡清晰、敘事流暢、節奏緊湊、動作線上,整體好過龍媽領銜的第五部。 1,回憶殺。琳達•漢密爾頓的回歸振奮人心。當莎拉與州長齊活了,《終結者》才完整了。尤其當莎拉扛著高射炮出場時,霸氣似乎比之前還炸裂銀幕。當揭開發信人的懸念時,州長的現身不僅夾帶時光碎片,更是把自己洗得白白淨淨偉光正,但看上就是叫人舒服。 2,女性英雄的再次崛起。上世紀80年代,席捲世界的男女平權令好萊塢大銀幕女英雄崛起,尤其是在科幻大製作中,女性以粗獷硬朗的救世英雄形象橫空出世,《異形》系列中勇猛高大的西格尼•韋佛,《終結者》系列中彪悍霸氣的琳達•漢密爾頓,憑藉名導、大片和“救世主”似的大女主形象塑造躋身超級動作女星。1991年,一部現實主義力作《末路狂花》,將商業大片的女性崛起符號發展為更加飽滿的女性覺醒和獨立意識。如今,新一版的《終極者》進化成了高能末日版“末路狂花”。與上一代女英雄莎拉不同的是,2.0版的女主丹妮,已經不再作為未來救世主的母親而被保護、並在被動中百鍊成鋼,她的角色定位已經進化為主動成長、迅速覺醒的未來領袖本人。而她與莎拉的兩代人類領袖成長對照也隨著新一輪的追殺形成了完整的輪迴。體現了主流大片敘事的成熟。 3,卡神坐鎮編劇,可見他多愛《終結者》系列,少年時的夢竟然斷斷續續拍了35年。為少年夢護科幻的航,卡神自信著呢。對此,只想催問:《阿凡達》第二部啥時候上?十年彈指一揮。感覺《阿凡達》系列會打破《終極者》的戰線周期,甚至超越《星戰》也說不準 相對於其他類型,我格外喜歡科幻片。科幻片基本分兩類:一是展現末日危機的科幻片,二是由末日危機引發的科幻片。情有獨鍾原因有二:一來,它往往釋放了人對自身起源、孤獨情結與存在意義的胡思亂想;二來,它總是讓人剎那間感受到日常擁有的珍貴。有時寓言就是預兆,有時預兆終將實現。好的科幻作品有時就是一個詩性寓言。從《20xx太空漫遊》到《銀翼殺手》,從《十二猴子》到《異形》,從《星球大戰》到《星際迷航》,莫不如此。

《終結者:黑暗命運》影評觀後感

這幾天我意識到一件事:“終結者”電影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比我原想的更重。

按一部正常科幻動作電影的標準來說,《終結者:黑暗命運》放在今天並不算出挑,觀影后我也沒產生什麼多餘的“興奮”;但作為一部《終結者2:審判日》的正統續集——詹姆斯·卡梅隆是編劇和監製,該片與第一、第二部終結者電影一脈相承——它卻極大滿足了我的情懷,感覺相當欣慰。

因此,本文不會按照我平時的習慣去解析點評,而是會在盤點《黑暗命運》部分致敬元素的基礎上,加入一些個人見解,以突出本片“照顧情懷”這一最大價值。

其實昨天我已經發過一篇預熱帖了(我們為什麼喜歡“終結者”?),裡面講了不少點,比如T-800騎臉開槍等等,說過的就不再特別重複了。

【友情提示:下文在回顧《終結者》和《終結者2:審判日》的同時,會有少量《終結者:黑暗命運》的劇透。】

No.1

鐵棒、鋼筋、斷手

該系列電影真的很喜歡“帶有原始工業質感的棍棒狀”武器:鋼筋、鐵棍。

《終結者1》最後的決戰里,凱爾·里斯就抄起鐵棍狠狠砸過T-800,可惜並沒什麼大用……

不過,T-800卻在《終結者2》里喜歡上了用這種武器,在用不上槍時,它便使用鐵棍與T-1000展開不對等的決鬥。

順帶一提,“終結者”系列也是好萊塢電影中喜歡玩“斷手梗”的一員,第二部里T-800還用鐵棍扯斷了自己被齒輪卡住的手去救約翰·康納,而在《黑暗命運》里,卡爾(T-800)又再次以斷手狀態迎戰了REV-9。

所以在看《黑暗命運》時,看到格蕾絲投擲鋼筋、並手持鋼筋作為自己最後的武器時,我是真笑了。

卡梅隆和米勒說得沒錯,《黑暗命運》在這方面確實重試了前兩部終結者電影的調調:粗糙、剛硬,既是傳統復古,也是“不合時宜”。

No.2

卡車、敲擋風玻璃

在成為導演之前,卡梅隆做過卡車司機,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卡車的鐘愛,而卡車也成為了終結者系列裡最重要的招牌道具。

《終結者1》中,T-800就開卡車追擊過莎拉和凱爾,不過當時沒啥特別的技巧。

到了《終結者2》,T-1000開卡車的次數和花樣就多了起來,最突出的一點,便是敲碎、卸掉卡車的擋風玻璃以獲得更好的視線。

卡梅隆太喜歡玩這個梗了,在《阿凡達》中,邁爾斯上校也敲碎過戰鬥機甲上的玻璃,這種打破常規的小動作確實帥。

而在《黑暗命運》中,REV-9已經是“敲玻璃”上癮了……

卡車的擋風玻璃,敲!飛機的擋風玻璃!敲!有那么一會兒,我都不知道他是為了追殺丹妮而不擇手段,還是僅僅因為喜歡砸玻璃……

No.3

終結者的自學能力

《黑暗命運》給了我們一個很沮喪的開場:約翰·康納還沒成年,就被新來的終結者T-800殺死。

執行完“過時”指令後,失去目標的T-800逐漸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熟悉掌握了各種人類的生存技能——其實,關於終結者的自學能力,前兩部里一直都有描繪。

在《終結者1》剛登場時,T-800很多時候更像個僵硬的木頭人,但它學得很快,後期在旅館房間應對別人敲門問詢,它都會像個沒教養的混球一樣罵人了。

但T-800也不是什麼都學,尤其是對任務沒用的技能,《終結者2》里它還是在約翰的“命令”下學習的微笑……

不得不說,《終結者2》在這方面做得很完美,在闡釋設定的同時融入了笑點、淚點以及情感鋪墊,沒有T-800跟著約翰學微笑、學擊掌、學說“Hasta la vista baby”,也就沒有最後告別時的感情爆發。

當年T-800僅用幾天時間就能學到那種地步,《黑暗命運》中過了20xx年,T-800變成什麼樣我都不會奇怪——所以我更情願叫他“卡爾”。

卡爾應該是唯一一個完成了任務的終結者,失去目標的它賦予了自己新的生存意義:成為阻止家暴的男人,變成一位丈夫和一位父親,開一家窗簾店,以及賜予莎拉·康納活下去的動力。

懂得七情六慾、學會悲天憫人的卡爾,是“自願”出手幫助莎拉、丹妮她們的,這是他要還的債。

No.4

抓腿、穿刺、陣亡

在最終決戰和動作戲方面,《黑暗命運》還有許多致敬前作的小細節。

比如《終結者1》中,只剩下半個身子的T-800突然起身爬向莎拉,此時凱爾已經戰死,驚恐萬分的莎拉只能狼狽逃生……

在此過程中,T-800抓到了莎拉的腳,而在《黑暗命運》大決戰里,同樣出現了REV-9抓住丹妮腳的鏡頭。

《終結者2》里,T-800一度被T-1000插入鐵棍“殺死”,隨後它啟動了備用電源才“復活”。

醒來後,仍被釘在原地的T-800為了恢復行動,必須先把身上的鐵棍拔出來。

《黑暗命運》中卡爾和REV-9的決鬥場面有不少眼熟的鏡頭,最突出的便是前者拉著後者同歸於盡的一幕。

兩者從高處摔下去後,雙雙被(疑似)鋼筋樣的管狀物穿刺,REV-9本想拔出來,卻被卡爾伸手阻止,於是REV-9再也沒有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卡爾臨終前眼中畫面消失的一幕,也90%復刻了《終結者2》里T-800的離別。

時至今日,仍能在銀幕上看到紅底白字的顯示器歸於一片黑色,也算不枉此行了。

No.5

薩拉與T-800

看《黑暗命運》時最令人感慨的是莎拉與T-800的關係,卡梅隆有一點說得沒錯,只有阿諾和琳達兩人共同出鏡,才是真正的“終結者”電影,因為這兩人意味著該系列最刻骨銘心的愛恨。

在絕大多數時候,莎拉對T-800的感受就只有仇恨和恐懼。

《終結者1》里被追殺就不用說了,《終結者2》里她還差點敲碎T-800的晶片,直到一起逃亡才有所改觀……隨著最後T-800在熔池裡消失,薩拉與T-800之間短暫的友情也就結束了。

由於約翰的死,莎拉這20xx年來一直活在對T-800的仇恨中,自然不能指望她見到卡爾時有什麼好臉色。

我完全相信,即便之後並肩作戰對卡爾有所改觀,但真當丹妮獲救、REV-9被終結時,莎拉照樣會毫不猶豫地殺了卡爾。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明明仇人就在身邊,卻仍要為了大義暫時握手言和。

但在並肩作戰的過程中,莎拉還是對卡爾改觀了:如今的它,除了身體仍是終結者T-800,言行舉止已完全是個想要贖罪的人類了。

莎拉會銘記卡爾人性的轉變,但相應的,未來的她也會變本加厲地獵殺那些“殺人工具”終結者。

No.6

墨鏡

這點是最明顯的,主要就是為了服務冬粉。

這么說吧,每當我看到《終結者2》中BGM響起,T-800奪過槍、拿起墨鏡戴上,跨上機車瀟灑離去時,我都忍不住泛起陣陣激動的雞皮疙瘩,這是我一生都忘不了的經典鏡頭。

然而在《黑暗命運》里,卡爾最終卻沒有選擇戴上墨鏡。

我毫不懷疑72歲的阿諾戴墨鏡依然很帥,賣情懷的效果也會很好……但影片卻用這種更高明的方式來演繹漸變的情緒,可以說真正讓觀眾們感受到了“時光”的力量。

No.7

舞刀弄槍

如果說阿諾的T-800是終結者系列的牌面和靈魂,那么琳達的莎拉·康納就是該系列的底色和心臟。

莎拉的狀態和成長,為每一部終結者電影定下了基調,而“槍”就是這一變化的最佳註解。

在《終結者1》里出場時,莎拉不過是一個在餐廳打工的普通女人,在凱爾保護自己時,柔弱的莎拉也幫不上什麼忙,她完全是在凱爾的要求下,才學著握槍、做炸彈。

隨著結尾親手幹掉T-800,莎拉開始走上了“自強不息”的道路。

到了《終結者2》里,莎拉已經是個多次炸賽博坦公司未果、被關在精神病院裡做引體向上的彪悍女人了,她交過許多男朋友,每個人都讓她變得更加強大,出去找個朋友就能拉出一倉庫武器來……

可在《黑暗命運》中,莎拉更多是一個被仇恨和悲痛驅動的女人,又強大又可憐。

且不說莎拉教丹妮一上手就用重型槍械合不合理,她在《黑暗命運》里的人設確實是合理、有嚼頭的,一開始她以為丹妮是另一個自己,結果丹妮是另一個約翰。

這種視角的變化,也與莎拉心境的轉變(以及好萊塢創作環境轉變)如出一轍——我的子宮不再是我的武器,我就是武器。

琳達·漢密爾頓此番回歸《黑暗命運》是最大的驚喜,遠離好萊塢多年的她,為了重新飾演莎拉特意去做了恢復訓練,還染白了頭髮,她在片中的活躍絲毫看不出63歲的痕跡,依然很有力量感。

無論文戲武戲,琳達的表現都很有看頭,我要把《黑暗命運》中的MVP頒給她!

No.8

守護者和終結者

終結者電影能被廣大影迷們銘記,很重要的一點便是足夠鮮活、有型的角色,最傳世的《終結者2:審判日》中,阿諾·施瓦辛格的T-800與羅伯特·派屈克的T-1000都是非常經典的銀幕形象。

阿諾的T-800,整體上完全是按照鋼鐵機械感覺去演繹,但與此同時,影片不斷用各自小技法去“軟化”他這種形象,最終形成了剛柔並濟的質感(“槍炮玫瑰”的解釋最是傳神)。

而麥肯茲·戴維斯的格蕾絲走的則是相反的路子,她本身就是人類,還是個原本柔弱的姑娘,身經百戰外加肌體改造才成為強悍的戰士。

先柔後剛,再達到“剛柔並濟”的感覺也不錯。麥肯茲小姐姐的演出我很喜歡,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她太颯了!”

羅伯特的T-1000陰狠無情、殺人如麻,但在扮演“冷酷殺手”的同時,他也為這個角色注入了許多“反形象”的東西:比如在精神病院穿鐵欄時,手上的手槍被卡住了,在冶煉廠莎拉打光子彈功虧一簣時,它還得意洋洋地擺了擺手指。

這些小細節潤化了T-1000的鋒利,使其角色形象在保證堅不可摧的同時,也不至於顯得單薄。

加布里埃爾·魯納的REV-9在許多層面上都是T-1000的升級版。設定上好理解,有液化能力還有鈦金屬骨骼,可以分身,一個頂兩兒。

更關鍵的在氣質上:不殺人時,REV-9根本就是個溫文爾雅的人類,會微笑也會開玩笑,伴隨著接下去的大開殺戒,他這種人畜無害的形象更令人不寒而慄。

講道理,《黑暗命運》中麥肯茲的格蕾絲和加布里埃爾的REV-9表現都很棒,如果放在同時代的話,並不會輸T-800和T-1000多少,但現在已經不是1991年了……這也是我最後想說的話。

END

該道別了

除去“情懷”,《黑暗命運》其實不出色,節奏不對勁(缺乏壓迫感),人員設定也失衡(REV-9的對手個個是戰神),全片整體上就屬於“有佳句無佳章”,能讓我記住的,也就是開頭公路追逃以及最後4V1等少數幾場動作戲……

並不全是電影本身的問題,畢竟《黑暗命運》已經儘量在還原前作的質感,我想更多還是因為觀眾們“成長了”——時代前進的步伐,從來不曾停下過。

《終結者1》和《終結者2》能在1984年和1991年大獲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走在了時代的前面,人工智慧的概念、時間穿越的悖論、領先行業的特技、登峰造極的商業性等等,即便不是獨樹一幟,也稱得上是出類拔萃。

隨後的《終結者3》、《終結者20xx》、《終結者:創世紀》三部片子,在視聽層級、故事環境、線索結構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改變與升級,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也有觀眾喜歡,但再也無法達到前兩部的高度,因為該系列最引以為傲的“先進性”已經泯然眾人了。

詹姆斯·卡梅隆其實很愛惜自己羽毛,他真正自編自導的電影沒一部撲的,剩下想拍又有所“顧忌”的片子就給別人,《銃夢》交給了羅德里格茲拍了《戰鬥天使阿麗塔》,真·《終結者3》交給了米勒拍了《終結者:黑暗命運》……

作為一部“終結者”系列續集,《黑暗命運》已足夠令我滿意;但作為一部“卡神”掛名的科幻動作電影,它還不夠。

這種“不夠”更多是先天不足,除非能做到劇本或者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否則該系列電影已經很難重獲觀眾們的青睞了,然而這兩點都很難很難做到……

所以,趁著還有“情懷”存在,阿諾和琳達也都做了他們的道別,不如就讓“終結者”的故事到此結束吧。

《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

老實說,我想到它不會像1,2那么經典優秀,但沒想到這個故事簡直簡直了.....

首先,不知道是不是好萊塢真的編不出故事了,和星戰7一樣的軟重啟似的故事。看這部的時候,我有一種當初在影院第一次看星戰7時的困惑,這不就是把1,2合一起重新來一遍嘛?而且刻意的殺掉某人然後看似故事推進了,但當看到10分鐘後,我就發現,這故事還是一樣啊,這是在逗我嘛?天網換成Legion,不就是帝國換成First order? 星戰7已經讓我噁心了一次,這一次實在噁心不下去了.....

另外說到老施瓦辛格那段,我真的無語了。一個大師用一整部電影都拍不清楚的機器人意識覺醒這種概念,居然你老施瓦辛格兩句話就給我帶過來,而且說的那么理直氣壯,大家接受的也那么的順利。要知道當年第二部最經典的一個點就是用機器人執行命令的方式來模擬出人性。其實大家都能看出,就算最後在第二部T800進入高溫的鐵水,然後伸出一個大拇指,這些動作其實講道理,並非什麼人性,而只不過是一種機器執行命令選擇命令的表現,只不過看起來好像T800成精了似的。但這一部,天哪,任務結束所以就無拘無束,然後碰到幾個人,機器就活了,還有了自責愧疚之情。最誇張的,這么高深的哲學問題,您了兩句話就帶過了。總之,實在無語。

再說機器這次,說白了也就不過不失。最大的創新基本也在預告中就看出來了。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有意思的地方,可能就是這次的敵人繪聲繪色,有了表情。其實想想,這一部的機器還是蠻多的,但基本都是以前玩剩下的。女主其實就是第四部的男主設計。反派就是第五部和第二部的一個結合,不過表現起來確實比較酷,尤其是外殼機器人的整合過程比起第二部來得要更炫一些。說到機器,順便吐槽下未來戲的部分。老實說,前五部除了第四部就是未來故事以外,剩下的四部都是用主角回憶的方式來展現未來戰爭的場面。其實我真的蠻喜歡這個未來戰爭的場面的,尤其是在21世紀還能看到biubiubiu的雷射槍大戰其實非常有意思。但可惜,這一部的未來場面少的可憐,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畢竟比起前三部,現在的科技這么發達,多一些未來場景應該不會太貴吧。

優點的話,機器的這次雙重身感覺還算可以,雖然半機器半液態金屬的設計印象里和第三部是一樣的,但有意思的是骨肉分離的設計還是不錯的。不過可惜預告片漏光光,導致觀影時毫無驚喜了。另外動作戲的部分,雖然感覺設計感不是很多,而且大多是老套的動作戲場景,但好在足夠緊湊,確實很抓人。

最後想說說這次的一些有意思的點吧。首先如標題,一個必須要打針,不然就渾身沒力的形象看起來就好像是個癮君子一樣。而拉丁女主就這么從一開始在墨西哥當工人,成功偷渡到美國最後落地生根,這個確實有點讓人想歪歪。尤其是偷渡國界的辦法就是在牆底下挖洞,不知道川普看了作何感想。另外,片子一開始那段工廠戲,即使在墨西哥,機器人也在淘汰人類,而最後被淘汰的人類反而要奮起反擊。雖然這部戲比第五部晚了好幾年,但整個故事的科技感反而下降了許多。當第五部天網以手機平板的形式侵入人類時,這一部仍然是老掉牙的機器代替人類之類的內容,不得不說,在思想上,我總覺得這一部甚至不如第五部來的深刻。而故事的一個槽點,恐怕就是故事最後大戰的方式。施瓦辛格一屋子熱兵器都不敢群毆反派,結果到了大壩,手裡幾個冷兵器反而開乾?

總的來說,如果給終結者系列排個序,我覺得大概是215463。所以這一部就算差,我覺得也比3好吧。

《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

很遺憾在影片中聽到靈魂人物說出了這么一句台詞,這似乎也坐實了阿諾從此以後便不在參與該系列的說法——無論是否還會成一個系列。小時候觀看的系列的電影除了《侏羅紀公園》,另一個便是《終結者》,阿諾的離去不能不說讓人感概萬千。

有一個難以否認的事實就是本片的確是非常像《終結者2》的特效升級版本,因為你可以在本片中找到非常多和《終結者2》類似的橋段,甚至還能找到1和3的某些橋段。簡單舉幾個例子:

《終結者》:第一部最後莎拉在凱爾便當之後獨自一人面對瀕死的終結者並將其用液壓機擊殺;本片最後丹妮在“全軍覆沒”情況下同樣獨自一人面對瀕死的Rev-9,不過區別在於她並沒有獨自完成擊殺;警察局戲份與羈押所戲份。

《終結者2》:影片最開始的追車戲份顯然和2裡面的經典追車類似;以及本片中試圖塑造保護著與被保護者之間的羈絆都與2相似,甚至同樣都試圖賦予T-800人類的感情。

《終結者3》:都給反派機器人來了次高速磨皮,只可惜都沒有致死;均以保護者“生命”為代價——或者說能量源——擊殺反派。

可想而知導演和編劇是花了非常大的功夫來打造本片,卡梅隆的掛名也不是有名無實,一切的一切都希望向最以前的版本靠攏,希望喚醒觀眾們最初的記憶。但畢竟珠玉在前,無限的接近帶來的也只能是無限的平庸,對此表示失望或者不屑的觀眾自然大有人在。只是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吃這一套的,本就千篇一律的故事也無所謂有多少創新,或許我只是想看到那些造型獨特的機器殺手在銀幕上繼續纏鬥。

正如之前所言,最適合拿來最為對比的自然是《終結者2》。

首先就是鐵打的T-800。有點意思的是本片中的T-800還真的就是2裡面那位的延續:“我現在終於知道人類為什麼會哭泣,但這是我永遠無法做到的事情”和“我曾經覺得沒有人類情感是我的優點,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台詞完全不一樣,意思卻是殊途同歸。如果說2裡面的T-800最後沒有終結自己,恐怕就真的會和莎拉、約翰組成本片中這樣的一個家庭。本片中的T-800算是了卻了當年因為T-800和約翰之間淡淡的父子情哭的感天動地的冬粉的一個小心愿。

然而很遺憾的是這件事情並沒有迴旋的餘地,T-800在天網消失之前就是必須死的存在,同樣可惜的是2裡面那位直到最後才覺醒了作為生物的自主意識。

不過老實說,看到T-800有了家庭感覺還蠻彆扭的。或許前作中若即若離的父子情結才最能讓觀眾動容。

其次就是水打的……全新全異的Rev-9,單看名字屬實全新,畢竟新的未來機器人都不叫終結者了,那個T開頭的神秘代碼自然也就不復存在。好吧,其實就是萬年不變的液態機器人,唯一有個亮點是可以原地搖人耍賴(話說T-X都能變個電磁炮、火焰噴射器出來了,你這legion組織不太行啊,還擱這兒冷兵器)。萬年不變液態機器人倒也無可厚非,機器殺手的魅力主要還是來自於演員本身的塑造(很遺憾目前最優秀的機器人扮演者在管理facebook),當年T-1000不可謂不技驚四座,全程一個表情、基本沒有台詞、眼睛都不眨一下,卻成為了影史最經典反派之一。

先說結論,魯納塑造的Rev-9我認為是非常優秀的。面容看起來人畜無害的他的確有那種范兒,但奈何羅伯特·派屈克這個珠玉在前的珠玉實在是過於耀眼,以至於任何試圖演繹同樣角色的人都像是普通的模仿——包括之前的李秉憲。這就讓本片中的Rev-9顯得十分平庸,但我也看到了導演的努力,因為他的台詞簡直是史無前例的多,還能和路人談笑風生——甚至還很有禮貌,單看羈押所那一段,換成他的前輩早就開無雙了,而他卻巧妙的用了一個理由便矇混過關。

可以看到導演是在試圖讓Rev-9擺脫前輩的陰影,塑造一個更加“人性化”的反派,但問題就在於這樣一個“人性化”的反派到底是不是畫蛇添足。或許有些觀眾更喜歡傳統的面癱啞巴型,而或許有些觀眾喜歡這樣的反差型——平時真就人畜無害,打起架來毫不留情。我是很高興導演敢於做出這樣的嘗試,一成不變的事情畢竟不能長久,真扔個面癱上去說不定也是審美疲勞。

莎拉的設定倒是有點意思。倒不是說她的人設有變化,而是她實際上是被游離於本片之外,這一點可以和T-800拉到一起來說。“終結者”講的一直都是現代與未來循環往復的故事,而在2裡面這一循環已經被打破了,莎拉·康納參與的未來其實已經結束了,本片中從傳統理論上來講其實應該只有丹妮、格蕾絲、Rev-9形成的一個新的組合、進行屬於他們的現代—未來循環。然而莎拉和T-800橫插一腳導致這一循環完全破壞。

這就有意思了,因為莎拉和T-800實際上是上個未來線的遺老,如果說T-800沒有成功執行獵殺約翰的任務、或者說莎拉當年成功擊殺T-800、或者說任何一種其他情況出現,那么legion集團的陰謀必將在20xx年之後成功,因為任何一種其他情況都不會出產出這樣一個T-800,一環扣一環的劇情就這么莫名其妙的產生了。按照本片的說法,你可以阻止類似於skynet、legion這樣的未來發生,但你卻不能阻止終有一天人類會被人工智慧反攻的黑暗命運。skynet的未來,約翰不能死;legion的未來,約翰卻又必須死。雖然約翰的死給了莎拉黑暗的命運,但T-800的活與轉變卻直接讓整個人類在全新的未來中得以生存。一切命中注定卻又變化莫測,似乎冥冥之中真的有一根名為命運的線在牽引著人類,誰又能知道最後留下的兩具機器人骨架又會給他們的未來帶來怎樣的轉變。

可以說直到本片為止,人類面對命運的反抗都顯得如此無力,一個人的悲劇卻鑄就了另一段全新未來,孰是孰非難以說清。或許丹妮的一番豪言壯語,最能概括“終結者”系列的精髓:

“沒有發生的事情我根本不關心,做好當下的事情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