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感動中國優秀觀後感1200字

每一年感動中國都會向我們述說10個故事。通過感動中國我們能學到很多精神,這是值得所有中國人傳承的精神,下面小編收集了一篇關於感動中國的觀後感心得體會,趕緊收藏吧!

觀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很值得我們學習,尤其對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的默默無聞的精神,深受感動和啟發,學習張渠偉同志堅定不移、愚公移山的奮鬥精神,收穫頗豐。

張渠偉頒獎辭: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紮下帳篷、紮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張渠偉同志自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患上嚴重“耳石症”和“青光眼”,20xx年,張渠偉幾次眩暈在崗位上,視力下降到0.04和0.2近乎半盲,醫生告訴他,必須馬上動手術,否則可能會完全失明。但他不懼怕失去生命和雙眼失明的危險,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而真情的付出是有回報的,渠縣四年減貧136610人,貧困發生率從12.1%降到0.6%。從張渠偉同志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優秀黨員幹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樹立一個好榜樣,敢為人先,不懼艱難,乘風破浪。

翻看他任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四年多的足跡:一心撲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沒有周末和節假日;長年超負荷工作,大山之中道路難行,他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4年如一日,始終踐行著“扶貧路上、絕不落下一戶一人”的錚錚誓言,總結出“九比九看”“鐵軍扶貧”“扶貧車間”“六個一社會扶貧”等扶貧模式,推動全縣57個貧困村摘帽,12.3萬人脫貧,易地扶貧搬遷35295人,全縣貧困發生率從12.1%降至1.72%。

張渠偉同志業績的背後,有他不尋常的舉動。超負荷帶病工作,足見奇奉獻精神之可貴!頒獎場中的採訪,會讓你感動、佩服:“我一直是做農村工作的,只要給百姓交流上三句話,我就一定會讓老百姓接納我。”問其秘訣,他只是淡淡地一提:“我會把長者稱叔叔阿姨,同齡者稱哥哥姐姐,小的當子女對待。”其實很多下鄉幹部都會這樣稱叫,但總達不到讓百姓接納的程度,是張渠偉的誠心一次次地感動著百姓,才有百姓與他如此默契的接納。

扶貧結對認親,不願搬遷者任隨住多遠,他通過步行第一時間趕到;百姓心中有怨,他要第一時間知道;調糾紛,解矛盾,講政策,解決百姓後顧之憂,讓搬遷者收入有保障,工作做到了心坎,事實證明了他的所為,受益者感動得流淚,如此好乾部,還有誰遇見不會接納呢?

當問及全縣貧困人口時,他精確報數,有多少人已經脫貧,有多少人還未脫貧,足見其心中之細,工作之實,底細之清,是一般幹部都做不到的,可他做到了。

當前,脫貧攻堅正處於關鍵期和決勝期,作為黨員幹部我們應該學習張渠偉同志身上的優秀品質,學習張渠偉的工作方法,應有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擺正心態,強化擔當實幹精神。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始終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鐵、勇往直前、攻堅克難,真正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經得住磨礪,啃最硬的骨頭、挑最重的擔子、攻最難的關隘。為決勝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