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上鋼琴師重映觀後感

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改編義大利小說名家Alessandro Baricco的獨白劇,講述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精采不凡且富爭議的一生。小編整理了20xx海上鋼琴師重映觀後感,歡迎借鑑參考。

20xx海上鋼琴師重映觀後感

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到,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地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對這一切,那個叫1900的鋼琴師會淡淡地說:“我不羨慕。”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了一個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意外死亡。過人的天賦使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後,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最終與船葬於海底。

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讓我們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棄那無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不是會有另一番風景嗎?

是的,一個真正會生活的人,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就應該與命運抗爭,離開井底,去往更開闊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棄生命,對世間絕望。1900本有那么難得的天賦,有那么美滿的愛情,有那么光明的未來。那次,馬克斯都已成功勸說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當他看著紐約這座城市時,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懼,便又放棄下船了。他最終還是與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說:“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是啊,世界的盡頭,人生的盡頭,那裡應有回憶,沒有盡頭,是因為他沒有真正活過。外面的世界,他連經歷都沒有經歷過,卻已絕望了。原本,他的過人天賦,他的美滿愛情應該都是他面對世界的動力。他卻拋棄這些,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來逃避這個他恐懼的世界。他認為“陸地”對於他來講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他不會創作的音樂。他已喪失了生命的意識了。

他想結束生命來尋找自己的盡頭,逃避世界的盡頭。的確,世界沒有盡頭,真正的盡頭在自己的心裡,只要你經歷過,活過,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盡頭——你生命的價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間,找到自己的堅持和熟悉。當無限的世界邀請他加入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嗎?他看到天賦對於他的意義了嗎?他聽到世界對他的召喚了嗎?他感到愛情的真諦了嗎?沒有。

蔚藍的大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充滿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沒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許現實世界真的太讓人感到陌生、恐懼和殘忍吧。但我們這些未來的演奏者,就應該積極入世,經歷世事,認知世界。雖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擁有強大的內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來,奏響自己的命運交響曲。

我想——海上,其實應該是鋼琴師起步的地方。

20xx海上鋼琴師重映觀後感二

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改編義大利小說名家Alessandro Baricco的獨白劇,講述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精采不凡且富爭議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為名,成長於往返太平洋間,任風浪翻騰的蒸氣船上。天賦異秉的鋼琴才華吸引了爵士樂史上普遍公認為“第一位巨匠”的Jelly Roll Morton注意,特地前來船上與他較量。而這位從未接觸過陸地的鋼琴師,更因著對愛情與新世界的好奇,離開他原有的世界,去尋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於戲劇性的新的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由一部講述發生在上一世紀初的傳奇故事的義大利影片,來為僅有區區百年歷史,卻早已在當今世界所有藝術形式中獨領風騷的電影這門藝術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希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並不知道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種方式,純粹,自然。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簡單地活著,生命中只有鋼琴。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最初打動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個人魅力:自信而執著;優雅而瀟灑;可以輕易的透過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跡;可以揮灑地通過88塊音符表達自己想要表現的——自己的內心或所洞察到的。編劇賦予他不同尋常的身份、出生、 收養和死亡,無師自通,天生的鋼琴師。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孤獨的,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紛繁複雜,我們的欲望日益膨脹,所以,我們的思想有過多的束縛,我們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這些,因此,他活著的方式更令人羨慕。他的生命只有大海、音樂、鋼琴,生於海上,長於海上,死於海上,鋼琴和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一個屬於大海的人,在陸地上無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動物,離開了海就會死去一樣。離開了大海,他聽得到只有在陸地上才能聽到的海的聲音嗎?聽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喚聲嗎?不能。他用音樂與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開始劇烈顛簸,兩個人並肩坐在鋼琴前,隨著海浪的起伏,靈動的鏇律,與鋼琴一起在地板上起舞。看到這裡,彷佛自己的世界也搖擺起來,有點暈乎乎的感覺。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讓人恐怖與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樂,這個夜晚變得如此鮮活與快樂。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著自己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捨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擇,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呢。當他的朋友聽了他最後的告白後,獨自離開,他的生命火焰隨著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後,當身體沒有了可以寄託的角落,他選擇和船一起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己的船,我也會恐懼,但是我不會選擇和船一起毀滅,我會選擇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面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擇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擇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為,1900選擇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擇什麼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因為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在這裡我並不想評論1900選擇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擇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沒有意義。1900沒有父母,沒有朋友,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快樂,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為功名利祿。心靈的純淨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說過: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淨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己成長了許多。雖然自己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試著去思考,特別是自己以後的人生。可是自己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單純地彈自己喜歡的音樂,直到生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起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己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後結局時,1900說:我無法捨棄這膄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當看到1900面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著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己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展現了自己的一生,我們能從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生命指明了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因為我相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己……

20xx海上鋼琴師重映觀後感三

“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當1900徘徊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時,他以這樣的選擇告訴觀眾人生的意義絕不是取決於生命的長度。也許人們需要通過戲劇來得到驚喜,來感受悲傷,來體會感動,托納托雷導演也正是利用了觀眾的這一心理巧妙地塑造了海上鋼琴師1900這一悲情人物。

1900的樸實,儒雅,洗盡鉛華在這個時代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人們似乎能夠在這種純誠、潔白的單純背後找到久違的遺憾,就讓眼淚盡情地洗禮早已失落在物質和世俗背後的那片純情森林。在1900抑鬱的眉宇間,在舒緩陰涼的背景音樂當中,那種無處不在的滄桑與孤獨慢慢的侵蝕你的內心,讓你在黑暗中無處可逃。然而最後,鏡頭中的max在街道的盡頭消失,無論是現實還是虛幻,影片在孤獨平淡的音樂聲中結束,1900也只能作為一個故事,活在max和觀眾的幻想當中。或許他不該屬於這個浮華的歲月,這個渴求的時代,一個沒有出生證明本來就不復存在的角色,賦予觀眾無窮的想像空間,最終也為影片的孤獨落寞打上了長長的省略號。

當一個鮮活的生命賦予了情感與奇蹟之後,便開始渲染出讓觀眾共鳴的氛圍。不經世事卻又洞穿一切的1900,用善良的微笑,倔強的生活態度,演繹了不懈的追求。他的生命中只有自己喜愛的鋼琴,永遠懵懂迷茫的愛情,和那看不清的未來:“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生於船或許並不意味著要死於船,但1900卻全然固執己見,讓觀眾含淚離席,卻似乎在勸慰世人:找到自己真正的所屬吧,人生如此短暫!

琴鍵是有盡頭的,然而人生是沒有盡頭的,當1900極度掙扎著說出:“theend?please?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ends?”的時候,似乎我們已經看到了他的未來,卻又不能看見自己的未來,於是無邊的寂寞和惆悵悠然而生,讓開始的期待變成同情,到最後也由衷的支持1900的選擇,就讓他與維珍尼亞號一起埋在沒有盡頭的大海吧,這或許比選擇一個女人,一間屋子,一塊地或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更能詮釋生命的意義。

這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電影裡,1900始終沒有踏上陸地,卻坦然面對了自己的真實。影片的最後,1900和max的那段談話引出了無數觀眾的眼淚,<海上鋼琴師>和維珍尼亞號油輪一樣,既載人也載夢想,電影從音樂聲中來,也從音樂聲中去,就像1900悽美的生命一樣。

在人生這部沒有劇本的戲劇中,你願意為美好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20xx海上鋼琴師重映觀後感四

兩個鐘頭陪主人公1900度過了一生,又是一部經典。

主人公1900從船上一出生便被拋棄成為孤兒,由好心的燒煤工丹尼收養。童年時一次意外丹尼喪生,1900再次成為孤兒。不經意的接觸鋼琴,讓人驚訝的發現原來他竟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此後他便開始了一生的鋼琴生涯。

1900一輩子沒下過這艘船,他也曾經決定離開,當站在甲板上看見所謂大城市那無窮無盡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說:“鋼琴鍵有限,但是創造出的音樂無限,如果鍵無限,那就創造不出音樂。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見盡頭,盡頭在哪裡?—世界的盡頭?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電影感覺處處是經典,每個鏡頭都恰到好處,細節處理不多不少,剛剛好。

1900和麥克斯在隨狂風暴雨搖擺的船上彈奏鋼琴的那一幕,在腦海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在輕快的鋼琴曲下,兩人似乎與鋼琴融為一體,優美而流暢在大廳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著溜冰鞋伴隨著悠揚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極!

接受挑戰的那一場也印象深刻,前兩場比賽不知是有意無意發揮平平,甚至在對手表演時竟然感動的流淚。最後一場開始前,1900向朋友要來一支煙放在鋼琴上,說了一句話:“你自取其辱!”接下來狂風驟雨般彈奏出<群峰亂舞>,震驚在座所有人。一曲完畢,1900將煙的一頭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經過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頻率震動而發熱,竟將煙點燃了……

影片介紹:“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個人生都已經是一場悲劇了。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于海底。”

我不知道為什麼說他是悲劇,但也許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劇的生活。

20xx海上鋼琴師重映觀後感五

thelegendof1900海上鋼琴師”改編義大利小說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獨白劇,講述一位誕生於海上的音樂奇才,精采不凡且富爭議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為名,成長於往返太平洋間,任風浪翻騰的蒸氣船上。天賦異秉的鋼琴才華吸引了爵士樂史上普遍公認為“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來船上與他較量。而這位從未接觸過陸地的鋼琴師,更因著對愛情與新世界的好奇,離開他原有的世界,去尋求更美的理想……

是的,在最富於戲劇性的新的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由一部講述發生在上一世紀初的傳奇故事的義大利影片,來為僅有區區百年歷史,卻早已在當今世界所有藝術形式中獨領風騷的電影這門藝術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海總是載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希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並不知道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種方式,純粹,自然。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簡單地活著,生命中只有鋼琴。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最初打動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個人魅力:自信而執著;優雅而瀟灑;可以輕易的透過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跡;可以揮灑地通過88塊音符表達自己想要表現的——自己的內心或所洞察到的。編劇賦予他不同尋常的身份、出生、收養和死亡,無師自通,天生的鋼琴師。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孤獨的,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紛繁複雜,我們的欲望日益膨脹,所以,我們的思想有過多的束縛,我們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這些,因此,他活著的方式更令人羨慕。他的生命只有大海、音樂、鋼琴,生於海上,長於海上,死於海上,鋼琴和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一個屬於大海的人,在陸地上無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動物,離開了海就會死去一樣。離開了大海,他聽得到只有在陸地上才能聽到的海的聲音嗎?聽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喚聲嗎?不能。他用音樂與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開始劇烈顛簸,兩個人並肩坐在鋼琴前,隨著海浪的起伏,靈動的鏇律,與鋼琴一起在地板上起舞。看到這裡,彷佛自己的世界也搖擺起來,有點暈乎乎的感覺。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讓人恐怖與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樂,這個夜晚變得如此鮮活與快樂。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著自己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捨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擇,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呢。當他的朋友聽了他最後的告白後,獨自離開,他的生命火焰隨著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後,當身體沒有了可以寄託的角落,他選擇和船一起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己的船,我也會恐懼,但是我不會選擇和船一起毀滅,我會選擇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面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擇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擇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為,1900選擇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擇什麼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因為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在這裡我並不想評論1900選擇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擇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沒有意義。1900沒有父母,沒有朋友,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快樂,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為功名利祿。心靈的純淨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說過: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淨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己成長了許多。雖然自己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試著去思考,特別是自己以後的人生。可是自己卻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理想,單純地彈自己喜歡的音樂,直到生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起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己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後結局時,1900說:我無法捨棄這膄船,我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當看到1900面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著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己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展現了自己的一生,我們能從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淺。<海上鋼琴師>給我的生命指明了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因為我相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