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迫降觀後感600字優秀作文

看完《緊急迫降》後,我很感動,不由得發出很多感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緊急迫降觀後感

昨晚看了一部電影《緊急迫降》,情節很簡單,但是故事的整個過程一向很讓我緊張。一次突如其來的飛機故障,讓飛機上的每個人都感到了生命的脆弱。應對著有可能終結的生命,不同的人流露了不同的情緒。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架飛機的機長和乘務長,這是一對夫妻。兩人愛彼此,但是更愛天空。忙碌的事業讓他們忽視了生活,愈來愈脆弱的感情讓他們的婚姻危機四伏。

當飛機的起落架無法放出時,機長嘗試了所有的動作卻也無法安全降落,無奈之下,只好迫降。這是一個危險係數很大的選取,他的後果可能導致駕駛艙內的機組人員全部死亡。但是面臨油量將盡的現實,機長毅然決定了迫降。應對著生與死的較量,空姐們克制住自己的情感,微笑著安撫乘客的驚慌失措。乘務長看著身為機長的丈夫,只是無言。怎樣能說不愛,只是婚姻的磕絆掩埋了心底的柔情。客艙里響起了乘務長甜美的語音,但是沒有人看到她流淚的眼睛。機長冷靜地坐在駕駛座,但是誰又明白他內心的萬般不捨。

飛機最後停穩了,慌亂的乘客洶湧而出,當空姐們把最後一位送出機艙之後,乘務長飛快奔向駕駛艙。寂靜而又黑暗的機艙里,迴蕩著她的奔跑的腳步聲,依舊存在的危險絲毫阻擋不住她渴盼的心,打開駕駛艙的一剎那,時間停住,所有的一切在經歷的生死較量之後,都變得微不足道。機場上螢光燈閃爍不停,所有人都在鼓掌為機長的冷靜和高超的技藝,也為空姐們竭盡全力的安撫和幫忙。只是這對夫妻--最偉大的英雄,默默的從後門出去,相擁而去......

生活很簡單,簡單到讓我們忘了滋潤我們的心靈。秀麗無處不在,只要心存感激!

緊急迫降觀後感

在《緊急迫降》中,從發現飛機出現故障開始,不僅僅災難一向沒有來臨,甚至連危機也沒有加深,準確地說,災難的主題在故事的推進過程中流產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救助的故事。

在救助故事中,我們目睹的是上下同心、四方協力的患難與共的場景。從中央到地方、從黨、政、軍到企業、百姓都無一遺漏地出此刻影片救難過程中,從民航總局、市委領導到航空公司、消防部門都直接在影片的敘事中亮相,而尤勇所扮演的劉遠無非是這種民眾智慧的代表。幾乎所有的救助者都是一種無個體性的功能性符號,用葛蘭西的話來說,他們都是一種共享相同的思想和行為模式的"群體人"的代表,人與人之間沒有矛盾、沒有衝突、沒有差異,在整個救助過程中,參與者構成了共性化的群像,從而也構成了萬眾一心的社會理想的象徵。而飛機上的幾乎所有人都成為了被救者,都失去了行為的主動性,只是等待救助或者等待救助的命令。

因而,在《緊急迫降》所帶給的救助故事中,沒有一般災難片類型中不可缺少的個體化的行為英雄,飛機上擔任機長的李嘉棠所作的僅僅只是按照地面指揮而採取的正常行為,他無非只是完成了一個合格飛行員就應完成的事情,而在地面擔任指揮的劉遠所作的也只是按照常規所就應作的所有事情,他們都沒有表現出作為英雄所獨有的巨大的智慧、勇氣或者個人意識、膽魄。影片展示的救助過程,是一個表現民眾智慧、民眾團結的過程,個人僅僅是"民眾"指令的模範理解者和操作人,以至於機長的"英雄性"最後只能透過妻子的廣播來得以傳達。顯然,這是用民眾力量、用團結來解決危機的主流文化模式的一種自覺闡釋,在這一闡釋系統中,基本上沒有為好萊塢似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留下空間,甚至也沒有為中國電影傳統中那種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留下空間。

毫不奇怪,從《緊急迫降》中,我們主要看到的並不是一個關於勇氣、關於犧牲、關於生死考驗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信任、信心、團結、理解的故事,正如在我們當前所有的主鏇律敘事中一樣,這是一個沒有英雄崇拜的故事,是一個找不到犧牲者和受難人的故事,是一個沒有人性衝突和人格較量的故事,是一個依靠民眾力量、依靠團結精神度過危機的故事,就應說,幾乎所有我們主流文化對於現實和現實危機的理解都透過這個"緊急迫降"的事件得到了完整的呈現。因此,這部電影講述的不是一部自救的救助故事而是一部被救的救助故事,我們從這部影片中得到的不是一種英雄主義的崇高感而是一種被人救助的慶幸感,從而影片完成著它主流意識形態的使命:我們應對危機但是我們能夠度過危機,如同"抗洪搶險"一樣,這部影片也是一個黨政軍民眾志成城的大敘事的組成部分。

從某種好處上,我們也能夠認為,《緊急迫降》帶給的是一種中國的災難片類型:它不強調災難而強調救助,它不表現災難奇觀而表現救助精神,它不突出個體英雄而突出民眾智慧,它不展示人性衝突而展示人際溝通,它不帶給宣洩的快感而帶給安全的撫慰感。因此,《緊急迫降》表述的是它所產生的時代的權威意識:無論我們面臨什麼樣的危機和患難,只要我們有核心,有秩序,甘苦與共,那么所有的危機和患難都但是是一場虛驚。《緊急迫降》的驚心動魄成為了主鏇律宏大敘事的一個生動音符。

緊急迫降觀後感

《緊急迫降》是一部十分標準的空難類型片,劇本紮實,導演手法在當時堪稱高超,完成度十分好,也算開了國產空難片的先河。

這種題材的套路已經為大眾熟知,大家觀看這一類型影片,大部分追求的一是觀影時災難的“奇觀化”呈現,二是大難臨頭前各種人物的複雜情感,三是如何逃離災難現場、化險為夷。第一點取決於導演攝影和美術道具的技術水準,第二點取決於編劇的技巧水平,第三點取決於導演編劇的共同配合。

這部片子在三方面做得都在國產影片中屬於上流水準。

除此之外,影片的人物設定很有意思,很貼合實際狀況,同時也在原始生活的基礎上做了合情合理的藝術加工,能夠看出編劇對航空系統做過比較深入的調查了解,而且十分熟悉這一類型影片在人物和劇本上的套路。主要機組人員都發揮了恰當的戲劇功能,主要乘客代表都有各自的前傳背景和特殊性格,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他們的反應都能夠讓不同觀眾找到與自己相契合的情感共鳴,並有所代入,與之同呼吸共命運。

國產災難片還有一難點在於如何處理黨和政府在應急救災時的作用。從劇座法上講,如果將救援方設定為全能型主角,就會降低戲劇張力和矛盾衝突力度,而且對於塑造災難面前的“英雄主角”不利,會搶了主要人物的戲。但出於各種原因吧,又不能把這一方設定為無能昏聵的反面形象(很多好萊塢影片會這么乾)。那么編劇就得探索一條貼合我們國情和實際的道路。這部片就做得很到位,尤其最後的“一分鐘營救”,真是驚心動魄,節奏感十分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