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觀後感精選作文5篇

從少年犯這部電影中我得到了:用一顆寬榮的心去對待他人會有一個大大的回報。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少年犯觀後感

看完《少年犯》這部具有教育性的電影,我深有感觸。這部電影是一部深入孩子們的人心的一部好佳作!而且我看完這部電影后心中久久不能平伏。

這部電影是圍繞“一輛囚車將少年犯方剛、蕭佛、沈金明等人押送到市少年犯管教所。《社會與家庭》雜誌的女記者謝潔心也同車前往採訪。”之間的生活來寫的。

故事裡面的情節十分曲折。先是剛進少年犯管教所的方剛桀驁不馴,整天惹事斗非,上課睡覺。氣的老師哇哇叫。到之後方剛銷聲匿跡一段時光後,教官們本來以為他會悔改的,但是他又和另一個也是桀驁不馴的獄友製造了一場鬧劇。但在各方的努力下方剛這個桀驁不馴的少年最後醒悟了,決定不再鬧事了。

從方剛變為一個好人的過程中,我從中看到了溫柔的人性的光芒能夠使一個壞小孩變成一個正常人,啊!這就是人性的力量,但過於有溫柔的人性的光芒也會適得其反的,潔心阿姨的孩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潔心阿姨的過度溫柔和潔心阿姨的母親的過度溺愛,造成了他兒子進監獄的一幕了。

這些少年犯為什麼會進監獄呢?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他們的自身原因,如果他們不范事,那他們又怎樣會進來呢?想想我們此刻受著高等教育,從未有出去找事的心,安穩的學習,這是多么好的事情啊,但我們有時還要反省一下自我,因為犯罪都是因為一些小錯誤積累合成的,我們不能因為這種小事而大動肝火。必須要三思啊!

《少年犯》觀後感

《少年犯》主要寫了少年犯們在獄中思想轉變過程中所遇到的艱難、挫折,以及寫了管教人員的良苦用心,也側面抨擊了當時人們對子女教育方面的欠缺,更是對當時個別不負職責的父母醜行的控訴。從而,給搞教育的、給少管所、給家庭,也更給社會提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問題,為教育少年兒童成才而不是走歪路,敲響了警鐘!

電影開篇鏡頭是一台警車,拉著新進少年犯來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車中的一個犯了“錯”的孩子,往車窗外看,看到人群中有他的妹妹和母親在追逐他的車。電影以推拉的鏡頭,從中焦遠景跟著母親和妹妹走,妹妹從人行道跑到車道,從車道跑到人群中,之後拌倒了,舉著傘過往的人們淹沒了他的妹妹和媽媽,這個車中的孩子懊悔地低下了頭。遠去的只有“嘟嘟”的警笛聲,天空仍然下著蒙蒙的細雨。電影結尾也用了這一鏡頭,是著名女記者丁潔心回家看自我的孩子時,自我的孩子也在警車中望著她,這回沒有從車窗內寫親人的情形,而是從母親的視角看孩子、看警車。整個電影的首尾呼應,處理得十分妙,兩次對警車的鏡頭的描述,如同敲響了兩次警鐘。使人被牽入了無限的思考中。

透過電影教育孩子的細節鏡頭有很多。像一中隊隊長在評價做出玩具的孩子時,他只說了一句話:“同樣是一雙手!”是啊,同樣是一雙手,為什麼就不能像此刻這樣去勞動、去賺錢生活呢?難道只有下道才能活嗎?我看下道去偷、去搶反而活得更累、反而活得更提心弔膽吧?可見這句話對孩子們是就應有必須教育好處的。讓人深思。

電影中還交代了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如果跟社會的小混混在一齊,就容易被拉下水。像丁潔心的兒子就是這樣。父親在國外上班,母親是記者天天不在家,很忙。只有個年邁的奶奶還都順著他。試想,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和無人管有什麼分別呢?孩子能不學壞嗎?年齡小,自控潛力差,閒散慣了,最終自然受社會負面人物的拉攏而走向了犯罪。這一事件的交待,不僅僅僅是告訴孩子們要遠離壞人,控制自我的任性、嬌慣;也同時對父母們提個醒:管教孩子不要離得太遠,更不要離得太久。孩子是需要安慰的,是需要父愛和母愛的。自我發展很容易成長為歪脖柳。從這一點看,孩子犯了罪,其實父母也就等於犯了罪。

對於監獄的說教,透過王剛吞剪刀一事,深刻地指出了管教過程中的漏洞和不周全的地方,對當時的監獄能夠說是一種警示,也積累了經驗。孩子的教育,包括成年人改過自新的教育,是需要家庭的原諒和社會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一個人從深淵走向光明。如果想讓一個人重見天日,我們每個家屬,每一個社會的人都就應諒解他、鼓勵他和支持他去做好人。

整部電影除了出獄後考上大學的那位孩子,其餘的全是由在押犯人和管教、所長們拍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編的歌、曲、舞,十分精彩、十分感人,透射出了青春的美麗、展示出了他們的才華。難道他們真的就是犯罪的人嗎?他們那種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氣,在那青春萌動的年齡,透過一曲《少年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這首歌是考上大學的少年犯寫的。而在少年犯對家長的匯報演出精彩中對社會也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孩子們是無罪的,只是因為年輕,只是因為缺乏法制教育,只是因為很多家庭對孩子的一種拋棄態度和不負職責,只是我們人類禮貌在不斷進步的同時,缺乏對一些性格倔犟、一些心理有壓力、膽小的孩子們的一些關心。也許每一天我們成年人對孩子多關心10分鐘,就會造就一個有用的人才。也許因為我們把這十分鐘用在打麻將、上飯店、參加紅白喜事上,而讓一個孩子走向犯錯、“犯罪”,甚至走向人生的失敗。就算孩子已經失敗了,就算孩子已經令人悲哀了,難道看著他們可愛的面龐,看著他們多姿的身影,就忍心放下嗎?不!我相信,所有看過這部電影的家長們、老師們,都不會這樣做。我也更堅信,能認真看這部電影的孩子們,尤其是那些已經逐漸墮落的孩子們能從中得到警示。

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如果我們青少年中那些已經在逐漸走向低谷的孩子能從內心世界有個新的認識,能“重新做人”,那么就如同《少年犯》主題曲中唱的一樣,是被扶上了駿馬。也就意味著你要進步了,要被人們關心和喜愛了。

電影在當時轟動一時,並不是因為電影手段多么高明,更不是什麼鼓吹。在我看來,能透過一部電影提出讓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讓人深思,讓人受感觸,並促使人們要改善這一問題。這才是這部電影的最成功之處。

尤其電影對後代,對人,對人類禮貌的一點提醒,更是值得推廣觀賞,這是一部廣大中小學生所就應觀賞的好電影,真正好處上的好電影。

《少年犯》觀後感

《少年犯》主要講述了少年犯在少管所內的生活的一些場景,以及管教員和報社記者對少年犯們的良苦用心。

電影中有關教育我們的情景很多。像警察叔叔在評價一個做出玩具的少年犯時,說了一句話:“同樣是一雙手!”是啊。同樣是一雙手,為什麼不能像現在一樣去勞動賺錢生活呢?難道只有去偷盜才能養活自己嗎?如果只想著去偷,去搶的話,那反而會使自己活得更累,更提心弔膽。

在一個個少年犯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家庭,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家庭是孩子永遠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父母不但要養育自己的孩子,更需要關愛他們,並引導他們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決不能過分地去溺愛他們,當然更不能對他們的一切不聞不問。當家長得知自己的孩子犯錯之後,千萬不要認為他已無可救藥,任其在社會上去遊蕩。作為家長,應該向孩子說明錯誤的後果,鼓勵孩子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少年犯》就如一面鏡子,把我從裡到外照得透亮,讓我明白人生該怎樣來珍惜,明白人生是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想“浪子回頭金不換”,在少年犯中,一個少年犯靠著自己的努力,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出少管所後還考上了大學。在演出時,一個個少年犯如健康成長的孩子,超凡的演技,自編的歌舞,深情的演唱,透射出了他們青春,無盡的才華。他們那種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勇氣,通過他們唱出的每一個歌詞,跳出的每一個舞姿感動了在場觀看的所有人。看著他們的面龐,看著他們的身影,難道人們就願意這樣放棄他們嗎?難道大家就不想做點什麼嗎?我相信,只要我們不鄙視他們,並能夠寬容地去接納他們那些受傷的心靈,他們一定會樹立起信心,重新做人的。

與影片中的少年犯的經歷相比,我們是幸運中的寵兒,因為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給予了我們無限的愛,老師把我們帶進了有益知識的海洋,社會給我們營造了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面對如此的恩惠,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能讓他們失望呢?我們要對得起我們的社會,父母和老師————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少年犯》觀後感

《少年犯》這部電影非常感人,它通過一位記者謝阿姨對少年犯的採訪,了解到他們逐漸變壞的原因,以及教官對他們心靈的改造。

這部電影裡面的人都是真正的少年犯。其中,有一位叫方剛的男孩,他常常得罪別人,還經常頂撞教官。又一次,方剛假裝吞下一把剪刀,分散教官們的注意力,好讓改勞所里的另一名成員逃走。教官們很緊張,抱著方剛很快的來到醫院,教官們的真情打動了他,使他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不久,勞改所里舉行了家人與少年犯見面的活動,少年犯全都聚集在操場,等候家長的到來。過了一會,其他少年犯都去跟家長見面了,只剩下方剛一人已。他以為家人拋棄他,覺得生活在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意義,於是再次吞下一把剪刀,幸好及時被教官發現了,送到醫院。謝阿姨和一位教官來到了方剛的家,對他的家人講述了這件事。他的家人到了醫院,坐在病床兩旁。這時方剛醒了,他看見自己的家人在哭,心裡很激動,便也感動的哭起來。此時此刻,我知道了每個人都需要父母的關愛,尤其象方剛那樣個性突出的孩子,更是一絲一毫不能缺少。所以,我想對天下所有的父母說:“不管你們的工作有多么忙,也必須得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們。不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沒有母愛。”

因此,我聯想到了自己:比起那些正在改造的少年犯,我是多么幸福呀!父母的愛是可貴的,是任何人都給不了的,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珍惜父母的愛,不讓他們為我們操心,讓他們高高興興,快快樂樂才是我們真正的選擇。

《少年犯》觀後感

這部電影主要內容是少年犯方剛、肖佛、沈金明等被押送到市少年犯管教所,囚車上還坐著一位40多歲的女同志,她是《社會與家庭》雜誌的記者謝潔心,她正在進行一次青少年犯罪問題的社會調查。馮隊長等民警對這些少年犯關心教育挽救,促使他們新生。謝潔心寫了評論文章,呼籲對失足青少年不要歧視,更不要嫌棄。文章發表後在少年犯中引起強烈反響。可她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卻因流氓罪被捕。從而,給搞教育的、給少管所、給家庭,也更給社會提出了很多值得人深思的問題,為教育少年兒童成才而不是走歪路,敲響了警鐘!

一日,馮隊長因方剛任意打人,擾亂課堂秩序,一時激憤,打了他一巴掌。為此,遭到趙所長的嚴厲批評。而方剛卻藉此謊稱自己吞了摺疊剪刀,想製造混亂,伺機逃跑。當他目睹馮隊長等人千方百計組織搶救,良心受到責備,決定坦白悔罪。家長接見日那天,其他家長紛紛來所探視子女,唯獨方剛、蕭佛的父母不露面。方剛陷於絕望,真的吞了剪刀,幸虧搶救及時,才化險為夷。經過馮隊長和謝潔心苦心開導勸慰,發誓與兒子斷絕關係的方父動了心,全家在醫院相見,方剛心中升起了新的希望。而蕭佛的父親則惡意謾罵前來找他的馮隊長和謝潔心,他的行為遭到馮隊長的譴責。沈金明刻苦學習,表現出色,被提前釋放。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大學。謝潔心通過與少年犯的接觸,深感自己有責任呼籲社會不要歧視、嫌棄失足青年。然而此時,她接到家裡打來的電話。在家門口,她目睹自己的兒子被押上警車。她全身心地投入社會活動,卻忽視了對自己子女的關心、教育,以致造成令人觸目驚心的後果……

從這部電影中我學到了一個道理:就算是做錯事的人,只要我們給他們一個機會,不歧視他們,他們最終就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