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南方車站的聚會》電影觀後感影評5篇精選

《南方車站的聚會》故事靈感來源於真實新聞事件,講述了偷車團伙頭目周澤農,在重金懸賞下走上逃亡之路,艱難尋求自我救贖的故事。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南方車站的聚會》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20xx《南方車站的聚會》觀後感

人的生命是等價的,當你決定做某些事情時,就要考慮到後果,這是敢於擔責任的表現。遇事當三思而後行。

滿懷著對胡歌的期待,我去電影院觀看了有他主演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電影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流氓混混周澤農誤殺了一名警察,接著不得不陷入逃亡,當警方發布懸賞30萬時,“兄弟們”的出賣,妻子的不滿放棄讓主人公的逃亡更加艱辛,但在邂逅的陪泳女劉愛愛的幫助下又屢次逃脫,周澤農想要把30萬給自己的妻子,但最終未能逃脫法網,被法律制裁。

電影情節扣人心弦,跟著劇情的跌宕起伏和劇情懸念,整篇故事下來都給人一種緊張、壓抑的氛圍。胡歌的演技簡直無可挑剔,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與故事男主的身份不謀而合。看完電影之後,我又特意了解了下電影拍攝花絮。為了自己與電影人物更加貼切,或者為了達到某個劇情的拍攝,榨乾自己的體力,用真實的自己反應真實的劇中人物描寫。

這種敬業的精神打動了我。我記得有這么一句話:“一個演員的成功,不是他有多少冬粉和被多少人知道名字,而是人們通過你記住了這個人物。”就像大家對老胡的評價:“無胡歌,不仙劍”。喜歡一個人一定是始於顏值,限於才華,最後忠於人品。而我喜歡老胡是國中時偷偷躲在家裡守著電視看“仙劍奇俠傳”第一部。接著便深深愛上了這部劇,大概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英雄夢吧。被男主“李逍遙”的帥氣和“趙靈兒”的清純所吸引,由於入戲太深,跟著劇情喜怒無常,甚至痛哭流涕、從此深深不能自拔,又接著幾年,有關胡歌的電視劇和客串劇,或者是相關的電影我都會一一看遍。

慢慢地有了一種錯覺,古裝戲非胡歌不看。但他不想“靠臉吃飯”不想被貼上“小鮮肉”的標籤。“演技派”成了他奮鬥的目標,於是胡歌從古裝劇向現代劇轉型。20xx年看過琅琊榜之後,對他的無可挑剔的演技更是喜愛不已,但他自己看過卻不太滿意,於是他便去劇場演話劇,來沉澱自己的演技和內心。在發布會上,他給他的冬粉:一個70歲高齡的老奶奶簽名時,誠惶誠恐,雙膝跪地。

我們都知道,老胡經歷過生死,雖然臉部毀容,但他還是俊秀依常,他捐款建設一所國小以經紀人名字命名。他在朗讀者中被問起這一段過往時曾這么答到:“其實我真的很內疚,上天既然選擇讓我留下來,就一定有我的任務和使命,很遺憾我目前一事無成,我現在還不知道到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我看到這時內心深深的敬佩無以言表。喜歡胡歌的小夥伴們可以去電影院欣賞下胡歌的演技,對你來說無論是娛樂還是視覺上都是一種享受。

20xx《南方車站的聚會》觀看有感

20xx年,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在柏林電影節大放異彩,他不僅成為了那屆電影節的華語影人之光,也讓“刁亦男式罪案電影”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罪案類型片之一。因此對於這部《南方車站的聚會》,影迷可以說足足等待6年。

刁亦男說,《南方車站的聚會》的故事,最早來源於他的“白日夢”。“有一天我坐在沙發上,突然覺得那些沒有錢的人唯一獲得巨額錢款的路徑,就是他們被通緝了,身上背負著巨額賞金。這個賞金是他這一輩子可能最有價值的的呈現。後來我覺得這個故事太自戀了,就把它扔在一邊了。”

20xx年,刁亦男在新聞里看到了一個類似的真實事件。於是他重新撿起了這個故事。

從《白日焰火》到《南方車站的聚會》,在觀眾眼中,刁亦男的罪案類型極具個人風格,是典型的作者電影。而他說,自己的原則就是“拍好看的電影和有力量的電影”:“好看的電影就是有故事和一定的戲劇性,吸引觀眾往下看的、不悶的電影。它是可以進入到院線,被廣大的觀眾能夠觀看和接受的電影,這是電影最浪漫和最有價值的地方。而另外一個就是說,電影就是像一個夢一樣,你把所有的秘密藏在裡面,去表達你的價值觀和你對人生的思考,去感染觀眾。”

在刁亦男的電影中,“空間”是一個很特別的符號。從《白日焰火》的東北小城到《南方車站》中悶熱潮濕的武漢,空間賦予電影特別的氣質。“我們的方法是以空間作為基礎,不是以表演作為基礎的。所有的出發點首先是空間,演員也是被丟進了不可知的空間裡面,被丟進了氣氛裡面,然後自己去尋找某種身體的姿態,和這個空間契合、和影像去契合。所以空間就是一個氣氛情境。”

20xx《南方車站的聚會》觀看體會

上周五大銀幕上新的電影中,刁亦男執導的《南方車站的聚會》成為最大看點。該片是刁亦男在《白日焰火》後打造的又一部犯罪類型電影。在柏林電影節後,刁亦男的罪案片,儼然已是當前國產罪案電影的類型代表之一。而在這部電影中,胡歌的“轉型”也是重要看點。近日,主演胡歌接受了記者採訪。如何從螢屏順利過渡到大銀幕,一直都讓觀眾為胡歌著急。而《南方車站的聚會》,不得不說是胡歌近年來最好的一次機會。

接拍《南方車站》時正在瓶頸期

《南方車站的聚會》講述胡歌飾演的偷車團伙頭目周澤農,在重金懸賞下走上逃亡之路,艱難尋求自我救贖的故事。胡歌在電影中從外形到內心的表演,都有突破性變化。說到和刁亦男的合作,胡歌透露,當導演找到他時,他是很驚訝的。“我第一次見導演是在上海的一家餐廳,之前導演通過我的朋友聯繫到了我。因為以前演過的電影不多,演的電視劇大多比較商業化。刁導在我的印象中是很文藝的導演,他主動找我,我有一點受寵若驚。”

毫無疑問,出演過多部熱播劇的胡歌極具人氣,但如何能從螢屏走上大銀幕,對很多演員都是一個難題,也是關鍵的轉折。這么多年,冬粉都在等待胡歌的這一天。他直言,接拍《南方車站的聚會》的時候,他確實在一個瓶頸期,“對工作有些迷茫,在等一個我有表演衝動的項目。”

“因為製作周期和容量的關係,電視劇不像電影有那么長的時間和空間,讓演員來準備一個角色。所以我一直很希望能夠有一次全新的工作體驗,一個不同的表演方式。可能電視劇對於演員的要求是速成的,但電影像在小火慢燉。”對於這樣一部有著“轉型”意義的作品,胡歌說:“我也是從一個電視劇演員,第一次踏進了電影圈。這個過程要從不適應到適應,從適應到理解,然後觀察學習、消化總結。可能我自認為我呈現的不是最好的狀態,但我至少學到了方法。”

刁亦男此前的《白日焰火》,曾讓廖凡收穫了柏林影帝,也讓王景春走入觀眾視線,但他們都不是走“顏值”路線的演員。這次刁亦男選胡歌,公眾都挺意外的。“導演家附近有一個專賣店,出門能看見我的廣告,他就知道有這么一個人叫胡歌。第二次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本雜誌,是一個非常糙甚至有一點醜的形象。導演覺得這個演員有點意思。他覺得在我身上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兩面。”

走進“周澤農”的過程很不安

對於出演《南方車站的聚會》,胡歌用“小火慢燉”來形容。從外形到心理,他都努力的去靠近角色。胡歌去曬燈、減肥、進行體能訓練,學武漢話。去周澤農生活的環境觀察那個環境裡的人物。“那個時候我們請公安部門的領導幫忙,旁觀了一次審訊。我們在拍攝小偷大會的時候,找來了當地的一些民眾演員,我在他們的身上獲得了很多的靈感。 ”

“我在戲裡面有一段打鬥的戲,導演當時要求打得連貫,打得實在。我差不多提前一個月進組,幾乎每天都在練習。導演希望在這個畫面里能感覺他沒學過,但是很能打,我的理解就是無招勝有招。我以前古裝戲拍的太多了,容易暴露出套路的痕跡,要儘量去除一些以前的表演習慣。 ”對比打鬥戲來說,胡歌覺得更難的是說“武漢話”。“劇組特地給我請了一個語言老師,我自認為我說的跟老師是一樣的,但老師永遠覺得我說的跟他們是不一樣的。”

不過還有一個“技術”,是胡歌不用現學的,就是騎機車。眾所周知,胡歌在生活中也熱愛機車。“我覺得平時掌握一門技術,對拍戲還是有用的。因為好多演員都摔了,就我們沒摔。”

而內心方面要走進這個角色,胡歌說是比較難的。“有一次導演在現場問我感覺怎么樣?我很誠實的跟他說,有好有不好,不管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壓力。但是我不會刻意迴避,因為我覺得這些負面情緒或者身體上的感受,和這個人物是接近的。因為他在整個過程中都是在一個極其不安的狀態里。”

20xx《南方車站的聚會》觀看心得

昨天和閨蜜臨時決定去影院看看老胡的首部熒幕之作《南方車站的聚會》,觀影之前只知是72屆坎城金棕櫚獎提名影片,對影片內容不是很了解,知道是部犯罪懸疑片。故意沒看影評、介紹,帶著空白式的腦袋去接收影片的一切。

開場了,火車的轟鳴嘈雜聲,寂寥空曠的車站外,李澤農(胡歌飾)與劉愛愛(桂綸鎂飾)第一次見面,交接的內容涉及信任、找人,畫面一下被剪下到了回憶中,看來是一部倒敘+直述穿插的片子。李澤農是團伙小偷的一員,偶然的事件,讓自己成了殺害警察的殺人犯,遂躲藏逃亡生活開啟。命運的玩笑,讓這個無名不起眼的混混被推向人生的末路,後方是追捕,前方是沒有路的路,但警局的30萬追捕賞金,讓這走入命運終路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絲曙光,也許真是對妻兒的最後一點回饋,也許也是一個將死之人對生的期望與自我安慰。

劉愛愛作為一個海女,本也是底層中的底層,視錢如命,只是抱著得2萬佣金的想法去與李澤農碰面,誰知自此捲入其中,不能自已,被他人操控,而又無路可走。兩個都來自社會的底層,命運背景的灰色背板,一步一小心地走著,即使無法自由,即使前路渺茫,但都走著,會說是命運的玩笑,其實也是命運的反抗,側面是人對生的一種本能渴望與堅定守護。

影片中,講講印象較深的幾個畫面。

李與劉第一次見面,就要說出並期望達到的事情,不能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一方面是李可信任的人要不死了,要不背叛了,無人可托;另一方面片中有意思的一畫是劉在說出織布廠時,讓李相信她的話,可駛來的火車轟鳴聲將其完美掩蓋,給觀眾留下無限留白,但最終你會看到是李選擇了信任,或許是織布廠話句勾起了往昔回憶,亦或是自己心中的期盼給予自身暗示,相信的結果就是將觀眾的視線推到了後面,期待著預想結果的發生。

再是李澤龍一路的逃亡,影片大多都設在夜晚,是這個人物的命運灰暗寫照,不時穿插的一點喜劇部分,沒有讓這部影片一直沉悶下去,是調和劑,也映照了李在逃亡末路的途中,對僅有30萬賞金的一絲希望。有一幕是李在巷子樓的逃跑,鏡頭沒有抓他逃跑的背影,而是停在了後面的磚牆上,灰暗燈光打下,影子在牆上一直奔跑,但是卻沒有脫離出去,這也暗示了李的命運,想逃跑,想自救,但是終抵不過現實的判罰與追擊。

最後,李澤龍被警察擊中死亡,劉愛愛拿到了30萬賞金,本以為背叛的她,卻將30萬賞金給到了李的妻子楊淑俊,最後兩人攜手走在陽光下,相視一笑,影片中少見的白日取景也將這兩個與李都有著糾葛的女人連在了一起。這也許是李與劉事先約定的計畫,也許是劉背叛後的突然反悔,終究還是有著內心隱忍的善念在促使,這一點也將影片這種難得且卑微,但又理所當然的希望感與信念延續在了影片結局,也是李澤農被動的命運中自己竭力實現的人生價值。

影片彰顯的情感其實就是社會黑暗背景下,人類身處其中,面對它時的一種本能反映與善念、信念的追逐與堅守。但平凡的情感,影片獨特的拍攝技巧與技術手法,使整個影片的感悟層次與理會角度呈現了一個新的視角,不管是正面呈現,還是側面打造,都讓人體會到了電影藝術層面的魅力,從意識深處去歸尋現實,又正好印證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兩者息息相關。

最後,《南方車站的聚會》作為7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唯一入圍的中國影片,不管是藝術層面,還是輸出的現實情感,都給觀眾一種別樣的觀影享受。近兩年,中國內陸不斷推出的現實社會主義題材,《我不是藥神》、《地久天長》等都得到了市場不錯的反響,是觀眾對電影的要求與質量度提升了,也是中國電影內在的過濾與進步。這是一個好的趨勢,只有中國電影人自省努力與整個電影圈環境乾淨,以及觀眾的積極回響與批評鼓勵,才能促進中國影業不斷發展,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20xx《南方車站的聚會》觀看感想

《南方車站的聚會》上映之初,就被貼上一系列的標籤:入圍今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一部華語電影;刁亦男、桂綸鎂、廖凡折桂柏林金熊獎後的再次合作;胡歌演員生涯首次擔綱大銀幕男主角的作品……如此之多的附加值,使這部電影承載了很多觀眾的期待。

電影上映後,男主角胡歌讓人看到了紮實的表演功底。但看完電影的觀影團成員表示,雖然演員表現出彩,但電影本身卻經不起推敲。有冬粉表示:“我的電影票只是給了不一樣的胡歌。”

本報長沙訊潮濕且壓抑的夜色低垂,斑駁凌亂的城中村里,那些寫滿頹廢的緊窄巷道,夾雜著躁動與不安的灰色人潮,在滂沱雨水裡若隱若現……正在熱映的犯罪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里,勾勒出一幅幅夜幕下邊緣小城的社會速寫,在這些迷離的影像背後,則是人性交錯匯聚的無助與迷茫。

被業內冠以“夜的詩人”,導演刁亦男沉迷在自己對於黑色風格的表達中,與此前在柏林電影節摘得金熊獎的《白日焰火》一樣,大量的夜景,犯罪、愛情與暴力的結合,同樣充斥在《南方車站的聚會》里。《白日焰火》的背景是東北酷冷的冰雪,而《南方車站的聚會》則是浸泡城市的雨水。在刁亦男的鏡頭底下,冰雪和雨水都帶著人性的生冷,渲染著底層江湖的疏離落寞。近日,瀟湘晨報觀影團集體觀影《南方車站的聚會》後,很多觀眾都對影片裡演員的表演印象深刻,“無論是胡歌在逼仄巷弄中逃亡的驚惶,還是桂綸鎂仰躺小舟上划水的妖艷,都讓觀眾領略到另一番表演的魅力”。不過談及觀影的感受時,幾位影迷都用到了“累”這個詞語,“是講小人物的愛恨情仇,但導演的表達可能太風格化,看起來很累”。

強烈的個人表達,會讓尋常觀眾很難進入那些行走在夢幻與現實邊緣的角色內心,這可能是《南方車站的聚會》在上映之初就已經預想到的處境。雖然電影上映以來口碑並不算差,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南方車站的聚會》票房剛剛突破1億元,叫好不叫座的結局幾乎已成這部電影的命數。

據悉,刁亦男創作《南方車站的聚會》靈感源於真實的新聞事件,電影主要講述了偷車團伙頭目周澤農(胡歌飾)被重金懸賞下一路逃亡、一路艱難尋求自我救贖的故事。導演刁亦男說,這個故事在表達一個人跟自己的內心,跟自己的身體,跟死亡戰鬥的過程。“主人公用36個小時給予了解答,他在時間裡拯救了自己或許悲催的人生,完成了對家庭、對人生最後一塊拼圖。”

細節

到處都是人間煙火

多雨潮濕的武漢,有些雜亂但是卻富有生機的舊小區,不僅艷俗而且時常故障的霓虹燈,還有大家說的地道的方言,以及小飯館裡餛飩和牛肉麵,仿佛香氣都飄出了銀幕,這部片子裡,到處都是熟悉的人間煙火味。

因為電影大部分都是夜晚的戲,所以當暗夜中五彩斑斕的霓虹出現時,就會讓畫面變得十分熱鬧,除了霓虹燈,還有黑夜裡人物影子的呈現,也很彰顯導演水平,比如有一幕胡歌被警察在筒子樓里追緝的戲份,畫面幾乎都是表現了胡歌在逃亡時,折射在牆面上慌亂的影子,很有想法和張力。

這部電影會讓我想起婁燁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同樣是城中村,同樣是一群在底層掙扎的小人物,他們心底都有著強烈的渴望,要么對家人要么對自我,但奈何現實總是過於殘酷,渴望最終還是被現實淹沒。

演員

表情和眼神都是戲

胡歌在影片中的表演是驚艷的,那種亡命之徒的感覺被他拿捏得很準確,觀眾完全可以從他的表情和眼神里,感受到那種時刻緊繃的情緒,尤其是最後被抓捕時的那個吃麵的場景,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內心。

桂綸鎂在電影裡角色有點像是個“蛇蠍美人”,有股妖嬈嫵媚的味道,比如兩人去划船,桂綸鎂仰躺在小舟上划水,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遺憾

人物塑造不夠飽滿

導演過度的炫技,儘是絢麗、暴力,導致了對故事性的忽略、人物塑造變得不夠豐滿,乃至是胡歌飾演的匪徒最終死去,他背負的贖罪感和對底層人物的悲憫,也很難被觀眾認可。

除了胡歌飾演的匪徒在被通緝前後有著明顯的人物形象改變外,片中的其他角色都過於單調,性格也很單一,比如廖凡飾演的刑警隊長,萬茜飾演的妻子,更像一種符號的存在,幾乎看不到什麼人物性格變化。

原本是匪徒的周澤農,在電影裡被賦予了主角光環,於是他能夠在警方的嚴密布控當中多次安全逃走,並且最終順利實現了自己的賞金謀劃,這種為了故事發展而設的劇情,經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