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精彩觀後感6篇600字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是《速度與激情》的番外篇,講述的是特工霍布斯和惡棍肖,這一對不共戴天的宿敵,這次因為無政府主義者布里克斯頓的出現,不得不聯手對付這個企圖控制改造人類的大boss,為了扳倒這個大壞蛋,兩人的特別行動能否順利進行呢?希望以下影評對您有所幫助!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觀後感

《速度與激情之特別行動》這部電影,算是速激系列的外傳,不再關注飛車家族,而是以道恩·強森飾演的外交安全局特工盧克斯·霍伯斯、以及傑森·斯坦森飾演了僱傭兵殺手德卡特·肖為主角,講述一個爭奪“細菌武器”跟其“萃取器”從而拯救世界的故事,所以幾乎沒有速激系列的飆車大戰,影片的重點在於打鬥,一言不合就開打,包括最後回到冷兵器時代的決戰

《特別行動》完全可以當成一部劇情獨立的動作片來看,非要跟《速度與激情》聯繫起來,好像也聯繫不上什麼,甚至我都不覺得這是一部速激系列電影,而是漫威系列

有巨石跟郭達的電影,打鬥戲少不了,跟半機器人的高樓墜落打鬥,最後的海邊決戰,著實精彩,不過最後巨石單手拖拽軍用直升機,我感覺這分明不是巨石,而是美隊,太不切實際,主角光環太強,就是本片最大的槽點

不切實際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最後在巨石家鄉的決戰,因為反派系統被黑,導致武器無法運用,雙方進入冷兵器大戰,那么反派明明開著車過來的,為什麼不開車去撞而選擇肉搏呢?

反派集中全球最頂級科技製造的萃取機,巨石的家人就可以輕易的仿製?

反派的大本營,車諾比的軍事基地,號稱全球最難滲透的地方,主角還不是來去自由?

最後那場大戰,巨石跟郭達,絲毫感受不到疼痛,絲毫不會骨折受傷,他們金剛鐵骨將半機器人反派打個半死

所以特別行動一點也不特別,這部電影根本就是兩個超級英雄,擊敗擁有未來科技的反派,拯救地球的故事,跟“速度”與“激情”有什麼關係

非要說有關係的話,的確,本片還是有一些飆車的場景,例如在倫敦街頭,郭達的現代跑車與反派的未來摩托的追逐,最後各種卡車與軍用直升機的速度與力量拉力比拼,跑車從卡車車底甩過去的鏡頭很精彩,卡車戰勝飛機的場景也很“燃”,然而他們卻忽略了“速度”與“激情”的本質

對於飛車家族而言,汽車是一種語言,是彼此溝通、信任、依賴的語言,而不簡單的是個工具,飆車大戰也不是簡單的場景堆積,而是一場藝術盛宴,這才是速激系列的靈魂與核心,更別說本片的飆車場景少之又少,對比那些動作戲,幾乎可忽略不計,人物超級英雄化,賽車徹底陪襯化,用這么一句話形容,再恰當不過

當然,本片並非沒有亮點,女主凡妮莎柯比,算是本片最大的亮點,影片中的她氣場全開,顏值爆表,驚艷眾人,吸粉無數

看出來沒,她就是《碟中諜6》中的白寡婦

第二大亮點,應該是反派那輛未來感十足的機車,機車會隨著環境跟駕駛員的處境而變形,反派的上車動作很炫酷,特效不錯,視聽享受還是有的

第三大亮點就是有一些喜劇的成份,巨石跟郭達兩個本應該人狠話不多的光頭硬漢,成了話癆,一見面就嘴炮互懟,嘴炮中有一些笑料還是能都逗人一笑,雖然有點拖累劇情,但既然能引人發笑,就證明它有一定的價值

最後的亮點,巨石跟郭達的動作戲還是很燃的,最後的打鬥很是精彩,當人類回到只有棍棒、拳頭的年代,根本就沒人能阻止巨石跟郭達這兩個肌肉怪物,看著他們的打鬥,確實讓人荷爾蒙爆棚

所以總的來說,《速度與激情之特別行動》這部電影,就是一部好萊塢用一些舊梗,套上速激的殼子,超級英雄拯救世界的電影,適合那些不太注重邏輯,喜歡看熱血打鬥鏡頭的人士觀看

沒有速度與激情,但有力量與科技,有絕世美顏白寡婦,該片值得一看,對得起票價,但跟經典相差甚遠,豆瓣評分6.4,我給打6分,三分給白寡婦,一分給巨石,一分給郭達,一分給摩托,你們又給打幾分呢?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觀後感二

網上評論褒貶不一。問題在於,如果你不用速度與激情的情懷去看,當爆米花電影還挺好看。但是如果要加上速度與激情的情懷,問題就大了。大部分人是去為《速度與激情》的情懷買單的,當然就大失所望了。

兩個月前看到預告片我就知道這不可能是速度與激情。所以讓自己開心點,就當成爆米花看吧。

再說: 沒有了保羅,速度與激情已經不是那個速度與激情了。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觀後感三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三個禿頭沒詞兒說,兩個禿頭搶詞兒說。來到系列的第九部,只能算是“速激”正傳系列的衍生劇吧,這次少了傳說中的戲霸范迪·塞爾,強森與“郭達”可謂過足了癮,兩人從頭貧到尾,順路還各自致敬了一下自己曾經的作品(《偷天換日》和《海洋奇緣》),正傳中的兄弟情變成了外傳中的最佳損友。全片最大的亮點無疑是倫敦街頭那場追車戲,緊湊的節奏配合準確、快速的剪輯都讓觀眾找回了“速激”原本的味道。除此之外,真的是太過平庸,更讓人失望的是全片的打鬥完全沒有設計感,甚至沒有一場能超過“速7”中強森與斯坦森初遇的那次對打。作為一部類型片,雖然全程一直快節奏,但在最重要的場面設計上不夠誘人,嘴炮橋段過多,劇情邏輯更是碎了一地,至於“白寡婦”我只能說她確實很白,但動作戲上的表現離驚艷還差的太遠。3分。Ps:這是近些年唯一能吸引我老爸走進電影院的系列電影!!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觀後感四

超出預期,動作戲還是非常有看點,尤其喜歡後面一人挨打一人揍的設計。文戲也沒那么不堪,妹妹和岩石的感情戲還不錯,兄妹CP,母親的配角設計的也不錯。最大亮點白寡婦不誇了,中間客串的M夫人也是超漂亮,風格氣場五官我都愛了。相比正傳來看,雖然范.迪塞爾缺席,但還是有值得一看的地方。劇情也是可圈可點,非常的燃。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觀後感五

打著速度與激情的旗號,播著霍布斯+肖恩的個人電影,嚴格來說已經算不上速度與激情了,建議重新開一個個人系列,別把這個招牌搞臭了。

劇本問題相當多,劇情中段,三人組改名換姓乘飛機前往俄羅斯,登機中途霍布斯被機場安檢人員攔下,接著又莫名其妙出現在飛機上,如何突破安檢成功上機完全沒有交代,本以為會在最後的彩蛋里,結果我看到被電影院工作人員趕走也沒看見。

在飛機上,空警忽然冒出來的一段尬戲,我也看不懂是在幹啥,後半段呼應,空警幫三人組弄到了飛往薩摩亞的飛機,也沒看懂是什麼意思。

到達病毒工廠要搶奪儀器的部分,霍布斯和肖恩仿佛就是多餘的,肖恩妹妹一頓操作本來就可以安全帶著病毒博士逃跑了,結果還多此一舉去救他們。而且這個部分仿佛默認了解毒儀器是可以簡單操作的,一開始去俄羅斯的時候就不帶病毒博士,在工廠偶遇博士後估計還覺得真麻煩多帶了個累贅。

總結全片,文戲戲份太多,而且很尬,特別是布斯和肖恩的尬鬥嘴,看的我審美疲勞。

誠然,全片也不乏精彩的武戲場景,開場不久高樓跳躍的部分確實相當精彩,但速度與激情呢?觀眾衝著這個招牌而來,想看的是汽車之間的飈速,我要偷保險箱,那我就用車把它整個拉走,我就是要開車,在天上空投我也要開汽車,在摩天大樓之間跳躍我也要開汽車,在海里潛艇上我也要開汽車,這才是我認識的速度與激情。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觀後感六

相比於《速度與激情》早期的作品,這一部飆車和荷爾蒙的成分少了許多,倒是多了許多無厘頭的場面,甚至加入了一些近未來元素,說實話,我還是失望了一段時間的,畢竟我的目的是為了看飆車的,不是為了看無厘頭的喜劇,看到後面的時候,主角曾對反派說了一句話:“你們有全球頂尖的科技,我們有赤誠的心”。我突然想到了兩個名詞,那就是:現代和後現代。其中,後現代主義源於現代主義而又反叛現代主義,是源於現代主義內部的一種逆動,像極了大學的外國文學史課上所說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後現代主義的一大特點是非理性主義,自啟蒙主義以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原本並列而生的兩大科學體系之間的不平等關係逐漸拉大,呈現出自然科學步步擴張而人文科學容忍退讓的態勢,自然科學在排斥了人文敘事之後,其單一的邏輯話語僅僅具有指涉性與實證性,卻難以完成對文化意識的替代,更不具備人文科學的多種價值關懷。因此那種以科技理性為基礎的,以單一的標準去裁定所有差異進而統一所有話語的“元敘事”在後現代語境下勢必被瓦解,所以後現代主義強調人性與自由化,在電影中與反派的肉搏場面更是將這一點體現的淋漓盡致,反派所代表的高科技和人類需要進化的觀點是現代主義的產物,而主角最後選擇了冷兵器與之對抗也正照應了這一特點:與理性抗爭是後現代審美體驗的核心問題,整部電影幾乎沒有什麼劇情可言,整個都是肉搏場面、槍戰場面,也正體現了後現代電影的風格,後現代美學被強調為一種回歸視覺的美學觀。這種觀念的形成一方面是後現代哲學反對現代文本的理性與結構性的結果,另一方面也與新興的媒介技術所導致的圖象泛濫有關。回歸“視覺”意味著整個社會重新回到了一種感性的審美意識中,生活變得更加平面化,理性的深邃與結構的規範漸漸淡出人們的意識層面。“冰起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現代主義是起源於現代主義內部的一種逆動,是對現代主義純理性的反叛,終日面對冷漠呆板的設計人們已感到厭倦,它表達了人們對於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產品需求的心聲。所以我認為全篇電影都是在描述人與科技之間的戰爭,導演試圖用和《大話西遊》類似的手法來表現他所認為的後現代風格電影,並努力向我們表現後現代的風格和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