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觀後感:小民就過小民的生活

:話劇《北京人》相信不少人都有看過,對於這部話劇有什麼看法呢?下面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北京人》的觀後感!

《北京人》觀後感

近期看了一部由賴聲川執導的話劇《北京人》,這部曹禺的劇作中充滿著對歷史與命運的叩問,將潛藏於生活的瑣事與各式人物精神宣洩了個透徹。

這部作品仿佛借家庭矛盾切開了人物性格,在這個斷切面上演繹出了不同人生,並且生活的本貌與人性被描摹的極為準確與現實,更是深挖出造就人生悲劇的禍首就是他們自己,導致了他們陷入悲苦深淵不能自拔。

01

曾老爺子是這個家庭的上尊,封建禮教的底子深厚,出身門弟高,可惜教育出了一對只能暖棚里生存,沒能力沒勇氣沖不出宅門的兒女。他只惦記著死後的體面,年年漆他的壽木,視它如命,等壽木因家道敗落被抵了債,他才重新認識了生死。生,他身邊是一群惦記他錢財的無能兒女,死,他漆了多年的壽木躺進了別人。

02

自暴自棄是一種面對自我能力喪失的無能為力。拿劇中江泰(曾老爺子的女婿)的人物特點舉例,就是高不成低不就,但是還特要面子,一定要拿出個趾高氣揚,誰也不服的勁兒。最牛的就是這種人,自以為出身名門一身闊少爺范兒就了不得了,什麼本事沒有還端著個臭架子,這種是幹啥啥不成還合併目中無人,一幅你能拿我怎樣的滿不在乎的樣,天王老子他又管是誰。

自認為別人會高看他一眼就敢滿嘴的跑火車,歪理邪說還特多,你要是聽他的話,那可妥妥的了,不僅沒有什麼好主意,還得防著最後怕是雞飛蛋打人財兩空,可他卻拍著胸脯信誓旦旦,曾老爺子就信了他一回,結果窩心氣受著還得硬生生地看著別人把他老人家漆了多年的壽木給抬走了。

03

曾家的大兒子文清,性格唯唯諾諾,是在奶媽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的曾家大少爺,在家不主事,在外不做事,天天吸鴉片以慰藉自己空虛及膽小怕事的心理活動,總企盼美好生活,又沒有人生方向,更經不起一點挫折,沒有男人的擔當與勇氣。他是個內心糾結,不敢吶喊的偽君子,最後導致自己的婚姻不幸,以吐食鴉片結束了生命。

04

而曾家的大少奶奶卻是個敢說敢做的人,可家門不濟,無術回天,命運的安排就是這樣,心強命不強,同樣是封建家庭的犧牲品。話,說白說透也得不到丈夫的心;事,苦撐強撐也扭轉不了家族必敗的局勢。丈夫的精神逃離,她的刁鑽刻薄,兒子的單純頑劣,無不是她痛苦的根源,她就站在即將傾倒的大廈旁邊無能為力。

05

愫方的愛是最不值得的,她永遠等不來他心中的人,那個曾家大少爺。她是封建社會的典型女性人物,最初為愛堅守,最後為愛放棄。她循規蹈矩,默默無聞,卻遭到曾家大少奶奶嫉恨,視她為情敵,視她如奴隸。這個家沒有她的地位,她只有忍氣吞聲的份兒,只有那平淡如水的生活,只有她固執的愛。

06

而曾家的大小姐文彩,為了平衡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只會護著自己的姑爺,希望被家族人認可,能揚眉吐氣,但她偏偏嫁的就是個紈絝子弟,自己的小家過不下去,在自己的娘家討吃喝,一直抬不起頭,家庭的緊張氣焰此消彼漲,她夾在中間痛苦不堪,一面是委屈的寄居屋檐,一面是盼著丈夫出人頭地,面對終日酗酒的丈夫只有以淚洗面。

07

唯有人類學家袁教授一家租住進來,才將這一家人注入了活力,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曾家的孫媳婦,面對包辦婚姻勇於挑戰,敢於突破,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出走,離開了不懂愛的小丈夫,去尋找自己追求的生活。

這種市井人情,這種人物特點,不乏在當今還存在,但透過劇情的演繹,使我們有了反思,個體命運雖有歷史性,但更有共通性,人性的深邃與生活的複雜要靠我們探索與思考。

無論什麼樣的人生都是有人為因素的,即有無奈與苦澀的混合滋味,又有抽絲剝繭般的細膩得當,只有精心對待了才證實命運不是一種僥倖,而是一種創造,逃避無用,樂觀至上,生活巧妙就在其中,重禮數,善待人,尊賢禮讓,謙和恭敬。切不可見利忘義,更不能滋潤起來就忘了根本,其實我們都是市井小民,鋪設自己的道,體味自己的人生就足夠了。

作者:山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