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學小名士第三季觀後感範文精選4篇

國學小名士》在我的書面理解就是我國非常有學問的中小學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電視就讓媽媽給我戒掉了。以前對於國學我了解到的知識就是看一些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書籍,聽長輩講一些歷史。小編整理了20xx國學小名士第三季觀後感範文精選4篇,希望能幫助到您。

20xx國學小名士第三季觀後感範文【1】

《國學小名士》第三季的十二期節目,將以“一城一花一地域”聚焦國內11座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名城,探尋中華文脈線。山東衛視主持人王曉龍繼續擔綱主持,《山東新聞聯播》主播李毅擔任出題官。

節目導師陣容全新升級,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攜手著名作家、《長安十二時辰》作者馬伯庸、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毛佩琦、中南大學教授楊雨、浙江大學教授蔡天新、浙江大學教授趙瑜組最強導師天團,這也是文化類節目首次集齊六位國內文化領域頂級名人名家,節目的權威與專業得到保證。

另外本季節目在舞美方面也下了大功夫。 據悉,節目在青島東方影都錄製完成,360度沉浸式舞台好看到不能眨眼,還結合了主題和植物元素打造了“城市主題舞美”,誠意滿滿。為突破空間局限,本季《國學小名士》還走出演播室,增加戶外真人秀元素,並通過外拍短片,與外地城市學子共同進行“經典誦讀”。選手參賽、集訓過程中的精彩花絮,也將以真人秀、VLOG的形式出現在節目中,充分展現少年們多元化的國學素養。

小名士未播先熱

快閃活動、原聲大碟引爆全網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煢煢孑立,沆瀣一氣,踽踽獨行,醍醐灌頂”“還記得他曾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9月28日,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廣播電視台聯合主辦的以“文化自信”為主題的傳統文化快閃活動引爆全網。

“國學小名士”與青年歌唱演員賈凡和傳統文化學者們齊聚曲阜古城萬仞宮牆,演繹了《聲律啟蒙》《生僻字》《還記得他曾說》等傳統與潮流結合的文化歌曲。

快閃活動播出以來,得到了共青團中央、團省委的官方微信、微博大力推薦,上線10小時全網播放量超過500萬,許多網友留言點評“這個快閃有點不一樣、賈凡小哥哥好帥、小名士好優秀……”

20xx國學小名士第三季觀後感範文【2】

詩詞就是中國歷史上一顆顆寶貴的珍珠,它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它是我們中國獨有的文化,還是抒發情感、飽含歷史的珍貴文物。

在觀看"國學小名士"電視選拔大賽中,我不禁感嘆選手個個都是精英。

看選手們一個個自信地站在那裡,他們一定做好了賽前的準備,肯定讀了很多古書、詩文。不過,我還是在心裡替他們捏了把汗——他們還不知道會面臨什麼樣的難題呢。而當他們卡殼的時候,我的心就像被手攥住了。當他們思索了一秒鐘後,就說出了一句句詩詞,我緊揪的心才放下來,同時也暗暗的佩服他們的詩詞量之大。

通過觀看"國學小名士"電視大賽,使我對經典詩詞有了新的理解,我發現詩詞中還有好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強烈地表現了文天祥愛國的情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則向我們點明了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長處,要互相取長補短……每一首古詩都有它自己的意境、韻味,需要我們仔仔細細地品味。我認為,我們中小學生更加應該學會這些詩詞名句、傳統禮儀。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接續國學薪火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作為中國人應該以此為傲。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中華文化,把中華文化、藝術繼續發揚光大!

最後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國學學習的行列中,繼承國學經典,發揚國學經典,讓我們在古詩詞文學的海洋里遨遊吧!

20xx國學小名士第三季觀後感範文【3】

《國學小名士》在我的書面理解就是我國非常有學問的中小學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電視就讓媽媽給我戒掉了。以前對於國學我了解到的知識就是看一些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書籍,聽長輩講一些歷史。

通過學校這次徵文,我才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視,搜到我們山東衛視20xx年推出的國學競賽節目《國學小名士》,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裡面的內容豐富多彩,節目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題,讓青少年通過誦讀學到的知識把我們中國的傳承文化告訴所有人,包含了我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園林建築、衣食住行等等。我被裡面的選手們優秀的表現、豐富的經驗積累、精彩絕妙回答深深的吸引了。看到專家老師們的點評,知識的活學活用,每個問題都能舉一反三,讓知識在生活中孰能生巧。讓我感到了我有點孤陋寡聞,我所知道的,所懂得這些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我看完這個節目,對我的感觸很大很大,在我的腦海里搜一下我們大美臨沂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其實我們臨沂就有游不完的名勝古蹟,這些都是集自然與文化為一體的地方,有學不完的歷史文化,臨沂是一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建成時間是公元492年,原名叫古城琅琊。以沂河得名,幾十萬年的沂河兩岸就活動著人們祖先的足跡,臨沂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豐富的文化資源孕育了特色鮮明,異彩繽紛大美臨沂,主要體現在了----我們每個臨沂人都知道的位於琅琊王路與水田路口的琅琊王遺址。還有我們的書法廣場裡面有學不完的歷史名人的書法和文化。王羲之故居,北城的博物館和位於沂蒙路的烈士陵園等等。臨沂的樂舞已成為民間傳統舞蹈的精髓,撲蝴蝶也是沂蒙地區極具特色的廣場舞蹈,柳琴戲、剪紙、印染、捏麵人,老虎鞋,書畫等。還有我們臨沂特有的特色小吃---糝、八寶豆豉、沂蒙六姐妹煎餅、蒙陰光棍雞,莒南鍋餅等等都是沂蒙獨有的地方小吃。這些都是我們臨沂專有的歷史文化的記載。

說起我們臨沂的傳統美德,也是說不完的。二十四孝中的六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們臨沂的。負米養親、單衣順母、臥冰求鯉等等,我們每個小學生都應該尊老愛幼,孝敬長輩,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這些是我們每天都必須做到的。正如我現在學的跆拳道正是先學習禮儀。禮儀可以說是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和外在表現。也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良好溝通的技巧。禮儀每時每刻的都出發生在我們身邊,因此我們要做個有禮,又孝的青少年。

誦讀經典不僅局限於我們小學生,而應該在全社會掀起學國學,傳美德的熱潮。媽媽也經常跟我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這次看這個節目,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今年我看的一些書基本都是看了童話套裝,沒有在歷史地理這方面下功夫。看來從現在開始我要以我們偉大祖國的歷史,近代史開始更深入的了解我們的祖國母親。從一點一滴做起。學習《國學小名士》裡面小選手。為更好的發揚我們的祖國、我們的大美臨沂的傳承文化做貢獻。

20xx國學小名士第三季觀後感範文【4】

最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山東衛視的《國學小名士》,使我受益匪淺。《國學小名士》電視誦讀大賽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為主旨,讓青少年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誦讀,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它向我打開了學習國學之門,浸潤了我心靈!

“七星”寶座,“108”位選手,這些詞語和數字都帶有濃濃的國學元素。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山,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酈波,作家馬伯庸共同擔任此次的評審,他們的談吐,他們的智慧,讓人肅然起敬!能聆聽到這些大師繪聲繪色、妙趣橫生的講解真是我們的榮幸。

看節目時,每當出題官說出一題時,我和爸爸媽媽就冥思苦想起來。我們時而因為答對一題而欣喜若狂,時而因為想不出答案而苦惱,時而因為答錯題而沮喪„„在節目中,分為“百里挑一”、“擂台角逐賽”兩環節,每局從百人團里答題全部正確者中挑出答題最快者和七星團中的成員一較高下,獲勝者則留在七星團,負者則回到百人團中繼續答題。節目中的小名士們,個個都非常優秀。他們反應敏捷、詩詞儲備量大。我不禁驚嘆他們的學識,驚訝他們的機敏,欽佩他們的品格。他們散發著名士的光茫。他們的共同特點——對國學的積澱。比如:20xx多首詩詞儲備量的——葉飛,作為同齡的我實在自慚形穢;有沿著“絲路”去找尋思路的——王新宇,佩服他的探尋真理的勇氣;連跳三級的——闞立言,他淵博的知識吸引著我;考取清華政

法學院的——龔裕陽,他的政法精神讓人敬服;能將詩詞翻譯成多國語言的——李秦青,她的好學深深地打動了我。還有來自遼寧省實驗中學營口分校的劉玉婷,她身懷絕技,飽讀詩書,精通醫術,還會畫國畫。在擂台上讓對手連連敗退,最後守住了七星團的地位。

這些選手的表現讓我驚訝不已,站在台上的每一位小名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他們不僅僅記憶力強大無比,表現力更是驚人。他們或娓娓道來、或慷慨激昂。“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們今天能在台上大放光彩絕非偶然,必然是背後他們對國學的熱愛,以及平時不懈的努力與堅持。看著他們出口成章的樣子,我頓時覺得慚愧:為什麼那些哥哥姐姐懂得那么多,而我卻很多都不會?有的選手和我差不多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感謝這個節目,讓我理解了什麼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愛上學習,愛上國學。我要向他們學習,背更多的古詩詞,把中華民族的瑰寶傳承下去,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愛上古詩詞! 古詩,渲染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古詩,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古詩,好似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使我們一生受益。同學們,讓我們向祖國的璀璨文化走去吧!讓我們向古詩詞的方向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