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最新觀後感5篇_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600字

《開學第一課》是由教育部和央視聯合創辦的一檔節目,主要是通過結合社會時事,邀請名人來給中小學生講述一些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一些真實有用的道理。作為一檔優質的教育類節目,十分值得各種中小學生和家長們一起觀看。以下是小編整合的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一

“國旗國旗真美麗,金星金星照大地,我願變朵小紅雲,飛上藍天親親你……”當孩子的歌聲響起,內心充滿感慨。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開學第一課》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讓我們重溫面對五星紅旗應該保有的信仰和榮耀。70年波瀾壯闊的奮鬥,鑄就每一個中華兒女的驕傲與自豪。節目中每一個圍繞五星紅旗展開的故事,都讓我們熱淚盈眶,深受感染。

這樣的故事,就應該講給今天的孩子聽。世間最美好的時光,就是期待生命在飄揚的紅旗下的成長!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有一個小朋友站在操場上,一動不動地看著國旗,莊嚴敬禮。那時,作為班主任的我走過去表揚她的時候,她天真地問:“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那么紅旗怎么還是個方形呢?紅領巾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那得需要多少烈士的鮮血啊,我好難過啊”。於是我俯下身子,慢慢給她講“一角”的比喻,“鮮血”的深意……

這個故事我一直記在心中。我知道孩子還不懂這些,可是她真的認真思考了。今天呢?網路原住民的孩子們還會這樣思考嗎?還能如我當年的小同學那樣“幼稚”得令人感動嗎?我們應該給今天的孩子怎樣的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內心信仰的五星紅旗永遠飄揚。

用行動踐行——在清華附小,每天早晨,我們都會莊嚴升起國旗,莊嚴敬禮!在周一國旗下講話時,我們也必須面對國旗,莊嚴宣誓“我是清華少年,努力成為健康、陽光、樂學,擁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的現代人!”

伴歌聲暢想——《開學第一課》開篇,清華附小學生唱響《國旗國旗真美麗》!清華附小始終將孩子個人的卓越成長與國家發展的時代大任緊密關聯起來,志存高遠、成就人生。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清華成志少年用《七子之歌》唱響了對澳門繁榮穩定發展的祝福。聽到附小少年的美妙歌聲,讓人不禁想起梁啓超先生的豪言壯語:“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今日之中國,完全今非昔比。新的時代,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一定能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更加美好的未來。

與父母相伴——陪同學生一起看的,不僅有我們老師,還有我們父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人生導師。清華附小特別重視家長之於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強調家長要“慈而知教”,嚴而有度、愛而有格。如今孩子們的成長環境與自己父母那一代有著天壤之別。因此,家長需更新教育理念,變革學習方式。首先,需要陪伴孩子。缺乏父母高質量陪伴的孩子,在能力、品性等方面會產生很大不良影響。其次,高質量的陪伴除了時間、空間,物質、精力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陪著孩子一起實現自身的成長。比如更新知識、增長智慧,甚至磨礪耐性,修行人生。孩子不聽我們的說教,只看我們如何行為。

好比此刻正在陪伴孩子看《開學第一課》的父母。你們的言傳身教就是照亮孩子們的一面鏡子。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接受感染和教育,也有助於家校在同一個維度、同一個方向上努力。全社會會營造愛國主義的氛圍,教育才能獲得合力。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調研時,來到南開大學,特別提到張伯苓老校長有“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這深沉的三問,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莊嚴命題。“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就要把這個事情做好。”清華附小“開學第一課”主題就是“成志教育:為了更美好的中國”,我們把成志教育的時代使命種在孩子內心,為了更美好的中國而努力學習和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二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而在近代的一百多年裡,歷經磨難,飽受屈辱,愛國志士們進行了不屈不饒的抗爭,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中華民族重新站起來了!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愛國主義和歷史教育更應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強音。

面對小學生觀看電影《紫日》時發出的笑聲,我們感到痛心;

面對青少年沉湎於外來的遊戲、動畫而不能自拔,我們感到茫然;

面對日本右翼否定歷史、歪曲歷史的種種挑釁,我們感到憤怒;

面對猶太人、韓國人對自己民族苦難過去的深刻記憶,我們感到敬佩;

所有這些,我們感到的是一種責任。

我們在影視、網路流媒體、平面漫畫、圖書、動畫、音樂、遊戲等青少年所喜聞樂見的領域內進行了探索,以期充實愛國主義和歷史教育的精神食糧。但這與當前資訊時代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還相距甚遠。為此,我們真誠地向社會呼籲:共建“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項目”,這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第一步。

這個項目情系過去、事關將來,為了不容忘卻的歷史,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為了人類的和平,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肩負起歷史使命吧!

我們誠摯希望中國的企業家、社會各界人士、華人華僑、愛國同胞,同策同力,加入到具體製作——發行——推廣的工作中來。期望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共建“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項目”做出您的貢獻。

當我們大家面對良心與責任時,我們別無選擇,否則我們將無地自容。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三

看完20xx年《開學第一課》,心中充滿感動,無論是畫面里的觀眾,還是畫面外的我們。是什麼讓大家如此感動,我認為是節目策劃中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教育重要的形式表達。學生經歷充滿儀式感的特殊情境,可以獲得特別莊嚴和神聖的價值引領。

《開學第一課》的儀式感體現在時間的節點選擇上。《小王子》里的狐狸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開學第一課》是非常具有儀式感的,因為開學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第一課更是特殊中的特殊。

20xx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將“愛國”這一主題滲透在富有儀式感的內容中,這一主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70華誕之際,尤其有意義。重慶渣滓洞的五星紅旗,是革命先輩的堅定信仰!珠峰之巔的五星紅旗,是一代體育人的團結和拼搏!海口艦首的五星紅旗,是中國維護和平的力量!月球上的五星紅旗,是科技人員探索太空的豪邁!澳門濠江中學的五星紅旗,是炎黃子孫對國家的忠誠!五個故事,通過中小學生喜愛的“講故事”形式,通過熟悉的“國旗下講述”,增強了儀式感,讓孩子們在神聖的國旗下傾聽思考,讓每個孩子對國旗、國家的認識入情入心。

《開學第一課》節目是“一堂課”。課堂本身也富有儀式感,課堂,對每個人來說,具有普遍的儀式,對小學生來說,更為熟悉,鈴聲口哨,上課下課,師生交流,夥伴競合,小黑板上的畫,經典的課程表……甚至北大登山隊帶領全體學生高呼“團結起來,振興中華”,也讓人感受到班級主題活動的意味。

《開學第一課》的儀式感還體現在“榜樣”這一要素和特定的交流中,榜樣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引發學生們對“我要做這樣的人”的願望,節目中的郭德賢、夏伯渝、嚴冬、孫澤洲、澳門濠江中學學生,每個段落的講述人本身就是學生的學習榜樣,講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更是學生未來成長的榜樣。

儀式感,是一種喚醒,是一種浸潤,聽說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現場孩子們發自內心的笑臉;三軍儀仗隊贈送國旗時,現場一片莊重肅穆;機器人成功救出傷員時每個人欣慰的表情……信仰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根植。節目中符合青少年心理的儀式感,也大大增加了《開學第一課》的感染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四

華夏五千年悠悠歷史,積澱了多少文明與滄桑;川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傳承了多少信念與希望。中華名族面對挫折而不倒,歷經劫難而不衰,原因正是凝聚在人們的心中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

愛國是猶如屈原般,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終生為了國家,正直而行,竭忠盡智,將個人的命運融入國家的命運。面對著大勢已去的楚國,不願與國家分開的詩人,將自己的身體與靈魂一併投入汨羅江中化為永恆。愛國是猶如杜甫用七寸之筆,寫盡人間疾苦;用一腔熱情,寫盡滿腹感慨。在安史之亂後國勢衰微的大唐帝國前,見之而泣,聞之而悲,目睹長安城的荒涼,竟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愛國是《木蘭詩》中: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英雄氣概,愛國是陸游筆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臨終囑託,愛國是岳飛精忠報國,直搗黃龍,還我河山的錚錚誓言,愛國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壯志。愛國是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愛國是孫中山為救風雨飄搖中的中華民國而奔走,越挫越勇,永不言棄;是毛澤東在窯洞裡點燃的星星之火燎原;是鄧小平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大地。

但愛國並非一定要作出轟轟烈烈的事跡名垂青史,平凡的生活,亦能體現愛國的真諦。

愛國是猶如賽場上奮勇拼搏的運動員,強忍著身上的多處傷痛,為了那小小的一分拼盡全力。愛國是猶如實驗室里忙碌工作的科學家,為了得到一個精確地結論,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繁瑣的論證過程。愛國是猶如三尺講台無私奉獻的老師,為了使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都能聽明白,不厭其煩的解釋一個簡單的問題。愛國是猶如病床邊救死扶傷的醫生,為了使每一位患者儘快康復守護在崗位上不分白天黑夜。愛國亦猶如大公無私的幹警,為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常常使自己置身危險當中,而渾然不知。

愛國是每一個學生都認真的學習,是每一個農民都勤勞的耕作,是每一個職員都努力工作,是每一個軍人都無私奉獻。

愛國無論是在紛繁的亂世還是在祥和的盛世,無論是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愛國的真諦只有一個:每一個人都將自己應該做的事做好!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五

開學第一課,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們什麼?是革命先輩對五星紅旗的信仰,是勇攀珠峰的勇氣和擔當,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浪漫和壯舉,是濠江中學赤子七十年的篤定和堅守,是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的探索和創新,是背靠五星紅旗的那份踏實與安定。

20xx年《開學第一課》直抵人心,激發了廣大青年學生對祖國深厚的情感,引領萬千學子實幹擔當,奮發有為。認真總結這堂課設計和實施方面的經驗,對學校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有重要啟示。

第一,主題鮮明,把國家觀念、愛國情感凝聚為“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的生動表達和邏輯線索,既形象,又理性。“五星紅旗”始終作為祖國的符號,愛國的標誌。

第二,講好故事,把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而奮鬥的崇高精神寄寓於真實生動的故事,觸發人內心,激勵人上進。五個動人的國旗故事,精神高度統一,又從不同側面構成豐富立體的畫卷。

第三,真實可感,把個人、集體為國奉獻的事跡和創造偉業的壯舉通過“身邊人”講述,並通過現場連線增強即時性、現實感,創造了感染人內心、引領人思想的真實情境。

這堂輻射全國的“開學第一課”,設計宏闊,落地細微,是一堂主題式教學的經典樣例,值得作為一堂成功的思政課加以研究。這對中國小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課程教學有很強的示範意義和借鑑價值。

心有方向,奮鬥更有價值。開學第一課,觸動每一位觀眾對五星紅旗豐富深厚的情感,召喚每一位青少年匯聚青春之夢想,共創青春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