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終結者:黑暗命運》電影影評觀後感5篇

1984年原版《終結者》中的男女主角阿諾·施瓦辛格和琳達·漢密爾頓均回歸出演,故事緊接著1991年《終結者2:審判日》的結尾繼續講,會忽略之後三部續集中的劇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xx《終結者:黑暗命運》電影影評觀後感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終結者5》影評觀後感

《終結者5》怎么就成了狗尾續貂?

《終結者5》終於在內地上映,雖然晚了國外將近2個月之久,但好在有捉大餅伴我們歡樂暑期檔,給了我們三道豐盛的開胃大餐,在國產保護月的開胃菜下桌後,終於一部真正意義的大片《終結者5》上映了,這部承載著80後90後回憶的科幻電影首日便突破1億票房大關,不得不承認還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雖然本集的惡評不少,但是真正的終結者阿諾回來了,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看呢?下面就來看看那些隱藏在終結者5中的彩蛋,它們是否會喚起你曾經的激情回憶?(20xx年8月26日中國娛樂網)

自上周五,施瓦辛格“神”一般的在《好聲音4》一閃,就點燃了快睹《終結者5》的熱情。看得出這位肌肉老男人依舊有票房號召力,當初人們的確是從《終結者》認識了施瓦辛格,也是從那時起,人們認識到男人健美不僅僅停留在雕塑中,原來人的肌肉真的可以長的這么誇張,在我們心中施瓦辛格就是世間無所不能的“大力神”。

從影院出來看到大夥的表情,我就知道自己這張臉有多難看。因為我從他們的交談中聽到了自己的心語。有人在說:“施瓦辛格做了幾年公務員,怎么也變得這么市儈,拍出這樣的爛片,真是晚節不保,看來真的可以終結了”此番議論我有同感,因為看了《終結者5》你才會知道對曾經的偶像失望是啥滋味,我們寧願自己沒看過《終結者5》因為只有這樣自己才能找回從前的感覺,那么究竟什麼原因讓《終結者5》徹底淪為一部讓人昏昏欲睡的“爛片”?簡直就是狗尾續貂,觀後感有四點。

第一,心酸

在我們影迷心目中施瓦辛格一定是標準的硬漢,健碩的胸肌外加八塊腹肌,粗壯有力的手臂,就算只是在銀幕上看著他,也能讓眾多女性冬粉徒增“安全感”,可惜英雄有遲暮、我們再看施瓦辛格已是滿臉皺紋、白髮蒼蒼,我們已經不再要求他的動作是否夠驚險、希望老胳膊老腿的他給我們多一些的細膩的情感。但這個要求對施瓦辛格來說有些過分,因為這張面具臉是在少了些喜怒哀樂基本要素。

第二,混亂

《終結者》系列一直在表達美國式的正義戰勝邪惡”。《終結者5》也不例外,美國人總想著改變世界,也想著改變未來,正是這種價值觀,使整個影片的基調就是不停的穿越,追殺,救命;再穿越,再追殺,再救命,最終再來一場終極大戰,爺爺殺死孫子,結束!混亂程度讓人忍不住質疑編劇和導演有精神分裂,不然呢?

第三,粗糙

《終結者5》我們除了體會到導演刻意為之的“懷舊感”,以往的高精尖沒了、取而代之的是粗製濫造。在劇情上毫無亮點就算了,事先我看到有網友說《終結者5》在技術上也像五毛錢做的特效,起初我還懷疑這種說法,看完之後我才意識到人家看得真準,因為李秉憲出演的液態金屬機器人T-1000,和傑森·克拉克出演的終極Boss T-3000,比起以往的機器人並沒有太多的差別,擁有的超強戰鬥力更是顯得有些弱智。劇情更是有拼湊之感。

第四,撈金

這是脫離劇情的題外話,據悉《終結者5》本土總票房只有8900萬美元,比照其1.55億的製作成本,這樣的市場表現當然只能說慘敗,挑剔的美國人不會給《終結者5》什麼好臉子,於是他們就瞄準了海外市場,而中國這個特殊的市場他們從來就沒忽視過,因為這裡可以消納所有的垃圾,垃圾服裝是這樣,垃圾食品也是這樣,垃圾電影同樣如此,國人似乎從裡到外對這些垃圾就來者不拒。美國所謂的大片到中國都有不枉此行的收穫,儘管我們的經濟也出現了問題,但他們一樣可賺的盆滿缽滿。

最後要說,與其說《終結者5》狗尾續貂,不如說我們對美國“大片”好賴不分!花錢買不痛快,也是我們自找的!

《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

白髮白須的施瓦辛格和“老而彌颯”的漢密爾頓出現,還有那句經典“I’ll be back”都構成許多80後完美回憶,但《終6》被譽為是T-800戰鬥最激烈壯闊、最為誇張的一次,依舊還是阿諾跟液體機器人同歸於盡!讓我不禁嘆息都20xx年了,天網機器人邪惡集團就沒點新招嗎?還是卡梅隆沒創意?

35年後,《終結者》終於拍到了第六集,卻跟3、4、5大大區別開,原來前五集的“救世主”約翰·康納直接開頭被殺,躺在棺材裡沙拉·康納重新出山猛打,導致新一集是前幾集的“平行宇宙”。三女一男組團抵擋液體機器人和骷髏機器人的追殺,然後就是飆車、炸飛機、槍戰、肉搏,符合好萊塢傳統爆米花模式。

在《終結者5》劇情全面混亂崩潰後,詹姆斯·卡梅隆導演收回了IP,自己上陣編劇,帶著《死侍》導演進行著施瓦辛格和漢密爾頓的終極一戰。其實按目前劇本水準,可以說是把《終結者2、3》重拍了一遍,換湯不換藥模式,可以說是《阿麗塔》慘敗後,卡神最為保險的賺錢模式。

還是終結者從天而降,女改造人葛瑞絲也是光著出來,沒有了“救世主”約翰·康納,小蘿莉丹妮成為獵殺對象,她正被終結者追殺,葛瑞絲過來幫助,天降而來的沙拉康納戴著墨鏡,對著來暗殺的終結者就是一頓瘋狂毆打,已經63歲的漢密爾頓打架還是帥炸了!

大概卡神團隊也看出來不能老液體機器人出來送死,這次液體機器人有點小變化,裡面有一個骷髏機器人,等於是雙重機器人終結者,每次都是中彈數次複合傷口,合理打不死!蒼老的阿諾不僅是隊伍的精神領袖,更是幾位女性角色的後盾,跟老女主角幾句話泯恩仇,然後就一起儘可能猛乾,那就把這場爆米花進行到底吧!

莎拉·康納結識丹妮和葛瑞絲,去藥店搶劫藥品、莎拉·康納和葛瑞絲的對峙、三人跨越邊境線失敗、逃離監獄這一些列小打小鬧的場面,使得不少觀眾覺得冗長而乏味,證明卡神團隊有待提高。葛瑞絲將丹妮未來的身份和盤托出之後,在精神層面有人一定戰勝命運,天網科技也是人製造的,人可以去拯救,但女主角多達三人,顯然是為了好萊塢女權運動,達到了政治正確。

儘管視效方面,《終結者6》並無意外之喜,但比起《速度與激情外傳》《雙子殺手》還是更砸了血本去打架,至少能讓懷舊的冬粉值回票錢。大推土車追車狂撞幾十輛汽車,液體機器人衝出來搏鬥,均帶有老闆的風格。在運輸機上的搏鬥,所有人都飄浮在空中,有點命懸一刻刺激感;汽車隨著降落傘墜落瀑布中,從水底打到大壩內群毆搏鬥,還是節奏蠻緊湊,眼花繚亂!

《終結者6》這次結尾沒有彩蛋,施瓦辛格繼續抱著液體機器人一起玉石俱焚,似乎這昭示著印證了T-800應該是I won't be back!沒創意的機器人自我意識的覺醒,老一套模式化劇情,火爆製作沒什麼問題,如果想去懷舊的人,還是能值回票錢的,如果你抱著《侏羅紀公園》《盜夢空間》那種震撼要求去看,那就失望而歸吧!

《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

劇中出現的這兩句台詞,想必能引起(中老年)觀眾的強烈共鳴:前者是有關青春的追憶,後者是對歲月流逝的複雜情緒。你看與不看,州長都在那裡,或冷酷帥氣,或老態龍鍾,終結的卻是舊日的時光。

然而這樣一部有關情懷的電影,卻絕不僅僅是藉此進行販賣;相反,其動作場面相當暢快淋漓,水陸空大戰面面俱到,最重要的是新一代可分身(什麼鬼?)Rev-9終結者打而不死、如影隨形的壓迫感始終如同夢魘般糾纏全片,無法自拔的緊張情緒瀰漫於心,只有三個女人的一台戲能夠稍稍緩解。正如IMAX前導特輯片裡導演提姆·米勒說的,這樣的《終結者》配上IMAX,絕對是一部真正的mother fxxker。

最後依然是吐槽,先說情節:那個什麼美軍軍官,冒死偷出戰略武器EMP不說,還帶著幾個人直奔基地開走C-5運輸機,這是多深的交情、多大的膽子、多藐視軍法?至於那個美軍基地,對敵方直升機的殺傷力居然僅限於幾個人站在地上開幾槍,也是醉了——說好的拖延時間呢?是預算不夠了吧。最糟糕的是中文字幕翻譯,各種謬誤,典型的比如終結者死前主觀視角里出現的“System Critical”提示,明明是說內部系統快即將崩潰,被譯者想當然理解成其視野中的兩個人是“系統關鍵對象”......多讀點書真的有好處。

《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

很遺憾在影片中聽到靈魂人物說出了這么一句台詞,這似乎也坐實了阿諾從此以後便不在參與該系列的說法——無論是否還會成一個系列。小時候觀看的系列的電影除了《侏羅紀公園》,另一個便是《終結者》,阿諾的離去不能不說讓人感概萬千。

有一個難以否認的事實就是本片的確是非常像《終結者2》的特效升級版本,因為你可以在本片中找到非常多和《終結者2》類似的橋段,甚至還能找到1和3的某些橋段。簡單舉幾個例子:

《終結者》:第一部最後莎拉在凱爾便當之後獨自一人面對瀕死的終結者並將其用液壓機擊殺;本片最後丹妮在“全軍覆沒”情況下同樣獨自一人面對瀕死的Rev-9,不過區別在於她並沒有獨自完成擊殺;警察局戲份與羈押所戲份。

《終結者2》:影片最開始的追車戲份顯然和2裡面的經典追車類似;以及本片中試圖塑造保護著與被保護者之間的羈絆都與2相似,甚至同樣都試圖賦予T-800人類的感情。

《終結者3》:都給反派機器人來了次高速磨皮,只可惜都沒有致死;均以保護者“生命”為代價——或者說能量源——擊殺反派。

可想而知導演和編劇是花了非常大的功夫來打造本片,卡梅隆的掛名也不是有名無實,一切的一切都希望向最以前的版本靠攏,希望喚醒觀眾們最初的記憶。但畢竟珠玉在前,無限的接近帶來的也只能是無限的平庸,對此表示失望或者不屑的觀眾自然大有人在。只是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吃這一套的,本就千篇一律的故事也無所謂有多少創新,或許我只是想看到那些造型獨特的機器殺手在銀幕上繼續纏鬥。

正如之前所言,最適合拿來最為對比的自然是《終結者2》。

首先就是鐵打的T-800。有點意思的是本片中的T-800還真的就是2裡面那位的延續:“我現在終於知道人類為什麼會哭泣,但這是我永遠無法做到的事情”和“我曾經覺得沒有人類情感是我的優點,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台詞完全不一樣,意思卻是殊途同歸。如果說2裡面的T-800最後沒有終結自己,恐怕就真的會和莎拉、約翰組成本片中這樣的一個家庭。本片中的T-800算是了卻了當年因為T-800和約翰之間淡淡的父子情哭的感天動地的冬粉的一個小心愿。

然而很遺憾的是這件事情並沒有迴旋的餘地,T-800在天網消失之前就是必須死的存在,同樣可惜的是2裡面那位直到最後才覺醒了作為生物的自主意識。

不過老實說,看到T-800有了家庭感覺還蠻彆扭的。或許前作中若即若離的父子情結才最能讓觀眾動容。

其次就是水打的……全新全異的Rev-9,單看名字屬實全新,畢竟新的未來機器人都不叫終結者了,那個T開頭的神秘代碼自然也就不復存在。好吧,其實就是萬年不變的液態機器人,唯一有個亮點是可以原地搖人耍賴(話說T-X都能變個電磁炮、火焰噴射器出來了,你這legion組織不太行啊,還擱這兒冷兵器)。萬年不變液態機器人倒也無可厚非,機器殺手的魅力主要還是來自於演員本身的塑造(很遺憾目前最優秀的機器人扮演者在管理facebook),當年T-1000不可謂不技驚四座,全程一個表情、基本沒有台詞、眼睛都不眨一下,卻成為了影史最經典反派之一。

先說結論,魯納塑造的Rev-9我認為是非常優秀的。面容看起來人畜無害的他的確有那種范兒,但奈何羅伯特·派屈克這個珠玉在前的珠玉實在是過於耀眼,以至於任何試圖演繹同樣角色的人都像是普通的模仿——包括之前的李秉憲。這就讓本片中的Rev-9顯得十分平庸,但我也看到了導演的努力,因為他的台詞簡直是史無前例的多,還能和路人談笑風生——甚至還很有禮貌,單看羈押所那一段,換成他的前輩早就開無雙了,而他卻巧妙的用了一個理由便矇混過關。

可以看到導演是在試圖讓Rev-9擺脫前輩的陰影,塑造一個更加“人性化”的反派,但問題就在於這樣一個“人性化”的反派到底是不是畫蛇添足。或許有些觀眾更喜歡傳統的面癱啞巴型,而或許有些觀眾喜歡這樣的反差型——平時真就人畜無害,打起架來毫不留情。我是很高興導演敢於做出這樣的嘗試,一成不變的事情畢竟不能長久,真扔個面癱上去說不定也是審美疲勞。

莎拉的設定倒是有點意思。倒不是說她的人設有變化,而是她實際上是被游離於本片之外,這一點可以和T-800拉到一起來說。“終結者”講的一直都是現代與未來循環往復的故事,而在2裡面這一循環已經被打破了,莎拉·康納參與的未來其實已經結束了,本片中從傳統理論上來講其實應該只有丹妮、格蕾絲、Rev-9形成的一個新的組合、進行屬於他們的現代—未來循環。然而莎拉和T-800橫插一腳導致這一循環完全破壞。

這就有意思了,因為莎拉和T-800實際上是上個未來線的遺老,如果說T-800沒有成功執行獵殺約翰的任務、或者說莎拉當年成功擊殺T-800、或者說任何一種其他情況出現,那么legion集團的陰謀必將在20xx年之後成功,因為任何一種其他情況都不會出產出這樣一個T-800,一環扣一環的劇情就這么莫名其妙的產生了。按照本片的說法,你可以阻止類似於skynet、legion這樣的未來發生,但你卻不能阻止終有一天人類會被人工智慧反攻的黑暗命運。skynet的未來,約翰不能死;legion的未來,約翰卻又必須死。雖然約翰的死給了莎拉黑暗的命運,但T-800的活與轉變卻直接讓整個人類在全新的未來中得以生存。一切命中注定卻又變化莫測,似乎冥冥之中真的有一根名為命運的線在牽引著人類,誰又能知道最後留下的兩具機器人骨架又會給他們的未來帶來怎樣的轉變。

可以說直到本片為止,人類面對命運的反抗都顯得如此無力,一個人的悲劇卻鑄就了另一段全新未來,孰是孰非難以說清。或許丹妮的一番豪言壯語,最能概括“終結者”系列的精髓:

“沒有發生的事情我根本不關心,做好當下的事情創造屬於自己的命運。”

《終結者:黑暗命運》觀後感

看到卡神、琳達回歸的《終結者》我真是百感交集,仿佛又回到國小時和夥伴們一起看電影的時光……

在新版《終結者》中可以看到許多向前作致敬的地方: 雙終結者設定(改造人也算);正邪終結者同時和主角相遇的鏡頭; 鏟車追逐戰;經典的“I'll be back.”;初代終結者的墨鏡; 大爆炸後依然挺立的終結者軀殼……除此之外,影片還加入了許多現代元素。

另外,影片也貢獻了自己的經典畫面: T-800的“I won't be back”(當州長說出這句話時,我就知道他要犧牲了);飛機上的搏鬥畫面……可以說,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硬核科幻動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