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上青雲》觀後感5篇550字

《送我上青雲》講述的是一個獨立上進的女性,渴望得到真愛但是還是孑然一身,更糟糕的是天生孤傲的盛男,這次也不得不向生活低頭,成年人體面的生活比想像中要難得多,面對自己的生死關頭,盛男要用什麼方式跟世界和解呢?希望以下影評對您有所幫助!

《送我上青雲》觀後感

可能我不夠,有點沒看懂想講什麼,尋找?自我?又或者說在不完美的社會,不完美的人如何生活?

電影的步調緩慢有致,出現的人物也都帶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沒有全然的大無畏者,片中的男人都有各種毛病,女人也帶著各種問題,很真實很接地氣,影片有對女性性愛的一些探討,這個類型很少出現在國產電影裡,是進步。從普通觀眾的視角看,姚晨這兩年演的作品跳出了狗血的框架,類型上豐富,但核心都還是獨立堅強的女性。

請好演員多多貢獻好作品。

《送我上青雲》觀後感二

我一直以為這部電影之所以小眾是因為她是一部女性電影,但其實看完以後就覺得“女性電影”這個定義太過於狹隘。生與死,性與欲望,親情與愛情…它想表達的東西其實有很多很多,只不過是隨著朦朧的光一點點的向外透罷了。

總是有人說這部電影在詆毀男性形象,沒有一個男人的形象是完美的,我倒不以為然,首先情節上不需要一個完美男人的出現,他需要的不是一個陪在盛男旁邊知道她得了卵巢癌還依舊不離不棄的男人,那是愛情片,我想和文藝不沾邊;其次,每個男人形象都很有自我特點,劉光明的軟弱、四毛的唯金錢主義、李平的目中無人等等,電影刻畫這樣的人,我反而覺得是在更貼近於生活。誰又能說裡面的每一個女性形象沒有缺點呢?

文藝片最脫不開的永遠是對性的描寫。而“談性色變”又仿佛是中國社會一直存在的問題。說好聽點,發乎於情止乎於禮,不應該公開討論。說不好聽點,就是大家覺得談性“庸俗”的同時又很尷尬,所以刻意避諱這個話題。而這部劇讓我覺得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對性描寫的平鋪直敘,就像是一件本應該發生與討論吃飯天氣一樣正常的事,盛男急迫於對性的渴求也不過是因為她知道卵巢癌手術後可能會喪失性慾和感覺,是出於追求生理本能的一種反應,所以才會對剛見面兩次的劉光明說出那句“我想和你做愛”。其實性本身就應該是一件不需要加以修飾的事。

劉光明在影片裡就解讀了送我上青雲這句話,大觀園的最後一次詩會,眾人描述柳絮只會感嘆他的轉瞬即逝,生命短暫,而薛寶釵卻作了《臨江仙》“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放在影片中也就是對女主一生的認證了,因患癌而生命短暫,卻也想過好自己的一生。

姚晨說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失敗的理想主義者。的確,無論身在哪個位置,誰又沒做過關於未來的夢呢?盛男一心想當好記者,甚至想去當戰地記者,卻終究一事無成;四毛心心念自己的發財大夢,就算給患癌的盛男介紹工作也不忘抽成20%,依舊碌碌無為;劉光明是個傻好人,有心也有想法,卻終究逃不過被人逼著背誦圓周率的尊嚴掃地。

有缺陷么?當然,而且說實話挺顯而易見的。但總的來說,是瑕不掩瑜的,是同檔期內為數不多值得一看的電影。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送我上青雲》觀後感三

看完了很壓抑 最直觀的回憶就是姚晨喊出 “我努力但還是要死” 不知道是演技太好了還是什麼原因 深深印在我腦子裡 就很震撼 又很心疼 為了體面更好的生活什麼都準備著 但沒想到生活提前向你發出了終點警告。 然後就是食色性也,想要做出彌補,對其症下其藥,用一種恰巧的病,說出來女性對於性愛的渴望,更深刻的是對於即將失去的原本認為可以隨便擁有性愛的渴望,可以看出患病以後,內心的絕望。女主對父母的隱瞞,是存在對父母多年感情破裂產生的不信任,但也看得出,女主擔心父母擔心。 而一位母親,需要一個被認同感,所以遇到老人的讚美,才會特別開心;但得知老人去世,我想她當時情緒一定非常複雜,想起了老人時常對她的讚美,聯想到自己女兒如今罹患癌症的狀況,不可避免的想到了女兒可能也會與老人一樣,離她而去,終於一位一直追求體面美麗的母親,才會在人山人海的馬路上控制不住,顧不得自己的顏面,崩潰大哭。

《送我上青雲》觀後感四

乍看電影名字差點看成送我上青天,還好是青雲!非常詩意的一個名字,也對青雲二字情有獨鍾!寧移白首之心,不墜青雲之志。青雲象徵著攀登險峰的志向,人人心中都有著的理想。但是否被現實敲打的殘破不堪呢?我害怕聽到肯定的回答。可影片傳達給我們的有太多太多“不幸而又懦弱的人”向命運屈服於可能之前所不恥的人和事。以下有所劇透,往大家謹慎閱讀! 劇中女主姚晨扮演的記者一上來就為人物定了基調,因患上卵巢癌而需要大筆資金治療。讓整部劇都在灰濛濛的色調中展開。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遠,還有大巴的時間去快活去揮霍。殊不知,一個轉身可能就會有下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當直面死亡時,你會如何跟死神對話呢?其實仔細想想,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一出生就注定一個結局,一步步的靠近死亡。跟劇中女主患癌症的區別在於早晚而已。不知生焉知死,恰恰影片的一大主題正是面對死亡,你將何去何從。敢不敢去想,敢不敢去做!女主為了籌措治療費用先是嘗試性的開口問四毛,其實早已經知道結局,四毛為人視財如命,劇中也是典型的渣男一枚,為了所謂的成功而不惜一切代價。正如盛男所說的渴望成功比她的癌症更難治療,簡直是不治之症。無可奈何下回到家裡,本想開口找父親要錢,可萬萬沒想到父親反將一軍張口先問她要起了錢。想想也是唏噓不已,這樣的一個父親只顧的包養小三。同時也明白了盛楠為何寧願開口問四毛要錢也不第一時間想到回家。(劇中有幾個鏡頭也是不願接老媽的電話,最後老媽的出場以及後續的表現簡直驚艷到不行)可想而知這個家庭是她從小到大成長的多么大的一個痛,壓根不願提及。一切無果後,死亡之神可不會停下腳步。萬般無奈,只能接受李平給老父親寫自傳的案子。那怕你再怎么相信靈魂永恆,信仰常在。可人死不能復生,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最終會脅迫一些人改變最初的堅持。 影片還談到理想的終極意義。劇中有兩個鏡頭給到了答案,一是因自傳費用問題跟李總的爭吵,最終不歡而散。李平代表著一種錢可以擺平一切的心態,不可一世的看待世間萬物,貌似一切都標好了價碼。想想也是極其低劣不堪 俗不可耐。盛楠代表著內心理想的堅持和守護,不容觸碰!古有朝得道夕死可矣!二是別墅party上讓劉光明背圓周率以供大家取樂子。這赤裸裸的對知識的蔑視,劉光明屈服著 妥協著 背誦著,顯得一切都那么自然。他內心極度渴望得到尊重,在換鞋處貼照片,最後老爺子喪禮上站在人前讓別人鞠躬,這些傻乎乎的做法又顯得是那么可悲又可笑。這一正一反兩個鮮明對比,理想不是口頭的之乎者也,而是要用行動去捍衛守護它。不要最終過成了你懂的那么多大道理,卻怎么也過不好這一生。命運讓你低頭屈服,請大聲的告訴它“哈 哈 哈” ,沒門。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送我上青雲》觀後感五

“當所有的人靠近我的時候,你要我安靜從容”是你有利可圖。 “當所有的人離開我的時候,你勸我耐心等候”有可能是得了癌症,連送炮都沒人要。

四毛拚命和有錢的傻缺打交道,像只哈巴狗一樣,為的是尋求機會和跳板。幻想有朝一日像別人踐踏他尊嚴一般踐踏別人。(突然想起來祁同偉)…

劉光明比他更慘,現實版的“仲永”傷的一比,和王超傑(某整容醫生)的客戶,有錢人的女兒機械般的相處。上門女婿毫無尊嚴,到底什麼是愛?當盛男吻上去的時候,他仿佛明白了什麼。跳樓自殺,不但沒死成,還落個廢物一樣的殘疾。李平是典型的土豪,缺什麼?缺文化。寫他爹的自傳、給女婿辦學歷。俗話說:缺什麼補什麼。就像我那些家裡有錢的高中同學一樣,高考300+的成績,個個都被家長送出國,這些家長真的是為了他們好?還是為了見到熟人時“輕描淡寫”地說句“我兒子在國外上學呢~”?

梁美枝大媽年紀,腦子裡一片空白。不用自我介紹,就能推測她年輕的時候就是個花瓶,能看上她的男人,出軌也是一樣的原叫因。只有長相,真的能留住另一半嗎?當我看到李平的女兒以及和撿來的孩子一樣的外孫的時候,我人傻了,遺傳真的是無法通過任何方式改變相貌。真的是能花錢解決的問題都不叫問題。

大師出場,我以為起步耄耋年,生活平淡,還在禁食。直到看見年輕的“小梁”,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老年快樂,可能是找回了愛情,暮年的愛,哪怕一次就好。看到大師享年70…難免有些荒唐。

盛男,我一直以為是理論功底紮實,專業水平拔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超理性學者類型。可直到看到“想做愛”的時候,才突然想起來,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理性的人。無論是美好,還是糟糕,每個人都敘述自己的故事,當受指點或悟透屬於自己獨有的生命的意義的時候,就會像《殺生》中,醫生最終變成了新的牛結實。在我們處的環境下,每個人扮演著特定的角色,只不過,有些人選擇適應,有些人可能需要點小小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