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有感:壯哉,封禪大典

編者按:有幸目睹了《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實景演出,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感受到了先祖們對天地的敬畏之情,祈求神靈佑護華夏子女一生向善,平安、吉祥!

我們的人生需要安穩踏實、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也需要走出去,讓名山大川來清除我們的紅塵紛擾,提升精神境界,所謂“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層次高度不同,自然心胸眼界也迥然相異。

這個暑假去泰安,幸運地在泰山東麓天燭峰腳下欣賞了大型實景演出“中華泰山.封禪大典”,這裡曾是是當年秦始皇登泰山封禪御道的起點。天氣預報說有雷陣雨,擔心看不到了。結果晚上月朗星稀,涼風習習,想必是有泰山神靈護佑吧,讓我們如願以償享受了一場空前的視聽盛宴!

夜幕四合,山野俱寂,唯有流水與蟲鳴之聲在耳旁輕柔迴響。驀地,有火把的光從兩邊山上隱約亮起,山間林木蔥蘢,山間小道上有泰山的挑山工們逶迤而來,穩健有節奏的腳步,結結實實踏在泰山的胸膛上,顫顫巍巍的擔子裡,是滿滿的貨物、酒罈、水桶等。走到山下,音樂響起,觀眾們屏息凝視著這些健壯的裸露著背脊的挑山漢子,隨著巨大的背景在泰山石階上步步攀登,他們將觀眾們帶入一個夢幻般的世界中。走到中景區平台上,放下肩上的擔子,悠閒地吸起煙來。一位白髮老者緩緩講起泰山的故事,歷史上盛況空前的封禪大典由此拉開了序幕……

封禪是古代統治者舉行的一種祭祀天地的禮儀。封禪,封為“祭天”,天子登上泰山築壇祭天,禪為“祭地”,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這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因此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遠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禪的傳說。

秦始皇千古第一帝的“六國畢,四海一”局面,是多少“鐵騎突出刀槍鳴”的征戰,多少血流漂櫓的將士們的生命換得的!狼煙四起,戰火連綿,伏屍遍野,嬴政以豪氣、霸氣與暴虐之氣滅群雄,平四海,入駐鹹陽宮!他統一天下,統一文字、度量衡和貨幣,鞏固中央集權。整個背景是血光與火光的凝結,滿耳充盈震撼人心的武樂。秦在歷史上短暫的驚鴻一瞥過後,只留下秦始皇一個孤獨的背影。

漢武帝在編鐘的演奏下,在至善至美的韶樂聲中,率眾多儒生封禪,向天祈禱曰“臣渺小之軀,繼承帝王高位,戰戰兢兢,唯恐行為不端,特舉行封禪大典,祈求神靈保佑,得天地賞賜,天下呈現祥瑞徵兆,使邊塞安寧,國家太平。”漢武大帝以儒家思想治國,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在封禪中可見一斑。漢武帝當年在泰山親手種植的柏樹,據說至今仍枝繁葉茂,生機無限,陪伴著泰山和一代代的人們兩千多年了。漢代封禪淡化了繁瑣的儀式,突出了在皎潔的月光下,優美的舞姿,表現了漢朝“雍容華貴”的特點,同時也展示了金碧輝煌的宮殿上,儒生們寬袍大袖行禮的風采。一輪朝陽躍出雲海,漢武帝泰然自若,昂首闊步,拾級而上,朝著太陽走去的背影歲逐漸變小但形象卻高大起來。

舞台右側,燈光亮起,繁華的長安城,來自波斯、日本、高麗、印度的舞姬們翩翩起舞,這是萬國來朝的盛大場面。唐玄宗所作《霓裳羽衣舞》響起,充滿異域色彩,漫天白羽紛飛似雪,一群仙子圍成一圈,裊裊娜娜,舞之蹈之,輕盈曼妙。忽然之間,背景由皎潔與蔚藍變為朝陽的紅黃,雄壯的鼓樂陣陣,唐高宗登上泰山之巔進行封天儀式。悠揚的笛音裊裊,金色的宮闈漸漸展開,構成八篇蓮花狀,武則天皇后端坐蓮心,在聲聲莊嚴的誦經聲中,開始“禪地”儀式。兩個場景在燈光和音樂的變換中交替進行。這就是與眾不同的大唐氣象,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封禪儀式。在女皇武則天日月同輝的場景中,大唐封禪儀式落幕。

在悠揚的古琴聲中,一幅巨大的畫卷緩緩向兩邊開啟,泰山上,月光下,一代風流才子皇帝宋真宗身著便服,緩步移至案前,提筆寫下名垂青史的瘦金體,琵琶聲聲訴心事,流雲墨色染離愁。一幅幅水墨畫卷,一首首詩詞歌賦,展示出一個藝術輝煌的宋代,一個文化燦爛的宋代。瘦金體徐徐閉合,留給人們的是無盡的藝術美感的享受。而令人遺憾的是,在政治上,宋代卻是一個最失意的朝代。

因為自從明代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號,明清兩朝改封禪為祭祀。馬蹄聲響起,滿洲八旗入關了,清代帝王康熙爺粉墨登場。金色的台階上巨龍盤旋環繞著,與八旗的龍旗鐵騎相呼應,他們浩浩蕩蕩地來到泰山祭祀東嶽之神。徽班進京,京劇誕生,冊封五世班禪,重開科舉,編纂《康熙字典》,一系列文治武功,展示了康熙一代明君的膽識與魄力,也展現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氣勢磅礴的場面將演出推向了高潮。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五代帝王把泰山變成一座溝通天、地、人的神壇,更重要的是在一個半小時內,感受了不同時代的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氣韻。

不由得深感驕傲,幸運地出生在這個國泰民安、物阜民豐的時代,可以看到這樣精彩的歷代帝王敬天畏地、昭告天地的封禪大典。如尾聲中老人所說,各朝的帝王一個一個遠去矣,留在了歷史的煙塵中,老人的故事也講完了,泰山還在,我們還在,我們能做的就是繼承先祖們的對於天地的敬畏之情,祈求神靈佑護我們一生向善,平安、吉祥!

作者: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