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的精選演講稿

1931年9月18日那天晚上,日本人的鐵蹄踏上了中國的大地,拉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每年警報響起的時候,這段慘痛的歷史都歷歷在目。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九一八的精選演講稿,歡迎大家閱讀!

九一八的精選演講稿1

9月18日,我想誰都忘記不了75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那天晚上,日本人的鐵蹄踏上了中國的大地,拉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我想這段歷史也用不著回顧了,因為每年警報響起的時候,這段慘痛的歷史都歷歷在目。我想它對於每箇中國人都是一次教訓,也深深值得我們反思。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這句話說的很對,也時常提醒著自己。忘記歷史就會使我們不珍惜老一輩給我們創造的幸福生活,也就會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所以說我們不能忘記以前的一切,無論是國家的還是個人的,我想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會讓你把自己看得很清楚,也會使你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不斷徘徊,迷失方向。所以就要求你以史為鑑,好好看清過去,來展望美好的的未來。

前幾天我看了《東京審判》,也頗有幾分感想。“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人侵略戰爭的開端,而東京審判卻是它們侵略戰爭的終結。那些戰爭狂人終於得到了公正的審判,讓世界來評定他們的罪刑,我想這再公正不過了,但狡猾的小日本到最後還死不承認他們的罪刑,使原本很正常的審判持續了整整一年。最終他們得到了應得的報應。

我真不知道這些戰爭狂人怎么就這么喜歡戰爭,難道他們看到人們安居樂業就受不了嗎?非得拼個你死我活才罷休嗎?在最後審判東條英機時,這個殺人魔王覺得他所有的行為沒有一點錯誤。當審判人員問他,“如果你再有機會發動一場類似的戰爭,你還會去做嗎?”他毫不猶豫的說“會!”,當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難道人的生命就那么不珍貴嗎?難道戰爭真的能讓一個民族會更加幸福嗎?東條英機就是這么想的,所以殺他一百次都不解恨。而最另人頭痛的是,後來的日本政府卻把他的骨灰轉入了靖國神聖,還屢次參拜,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難道他們還存在著侵略中國的野心嗎?不管怎樣,現在的中國已今非昔比,不比小日本差哪去。

所以我希望承載著強國重任的我們,要更加努力,為祖國,也為自己。

九一八的精選演講稿2

1931年9月18日晚,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嫁禍於中國軍隊。這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日軍以此為藉口,突然向駐守在瀋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由於東北軍執行“不抵抗政策”,當晚日軍便攻占北大營,次日占領整個瀋陽城。之後,日軍繼續向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廣大地區進攻,短短4個多月內,128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日本國土3.5倍的中國東北全部淪陷,3000多萬東北父老成了亡國奴。“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對中國、進而對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進行全面武裝侵略的序幕。這是次日晨日軍在瀋陽外攘門上向中國軍隊進攻。

又是一年“九一八”。

與標誌著全面抗日戰爭爆發的“七七事變”紀念日和意味著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八一五”紀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國恥紀念日。79年前的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北大營的中國駐軍,炮擊瀋陽,同時進攻吉林、黑龍江各個城市。而中國軍隊採取了不抵抗政策,陸續撤至山海關內。翌年2月,東三省全境淪陷,千百萬同胞或者四處流亡,或者成了亡國奴。

有了那樣一段恥辱的歷史,知榮明恥的中國人民當然不能忘記。儘管一些日本人拚命否認其侵略歷史,掩蓋以及拒不承認他們在侵略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儘管一些日本人試圖以今日之為淡化昨日之為,抱怨中國人為何總是揪住過去的事情不放。但對中國人來說,被侵略,被奴役,被百般欺凌、萬般羞侮的歷史豈能輕易忘卻?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忘記過去的恥辱,則意味著加倍的背叛。

年年紀念“九一八”,今年的情況似乎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上周,國家有關質檢部門宣布,日本進口的若干批次食品和日本生產的SK-Ⅱ化妝品質量不合格。其實,中日之間貿易額巨大,進口日貨被查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正常現象。以往發生此類問題時,大多按既定程式處理。像這次這樣公開點名,“高調”處理的方式,一方面表明,中國的檢驗檢疫工作越來越嚴格,對進口產品的質量監督越發仔細。另一方面,聯繫到日本利用所謂的“肯定列表制度”對我農副產品出口設定障礙的事實,人們感受到了一絲“貿易對抗”的火藥味。人們似乎感覺到,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在處理中日經貿關係方面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開始逐漸強硬。如果將經貿關係放在全部中日關係之中去考量,我們認為,變化是必然的,強硬是不得不然的。

9月是日本政壇換屆選舉的時候。此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在“8·15”當天參拜靖國神社,以一種極端的姿態將結束自己的首相生涯。那么,作為小泉政治遺產接班人的新任首相將怎樣處理日中關係呢?從有關報導來看,當選新首相呼聲的安倍晉三迄今為止從未公開宣布放棄參拜靖國神社,卻又透過不同渠道暗示他十分重視日中關係,希望當選首相後出訪中國。坦率地說,這種暖昧的、含糊其詞的做法,仍然是在迴避歷史,仍然是試圖讓受害者忘掉曾經的恥辱。對此,中國政府的態度毫不含糊。9月16日,我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方應早下決斷,徹底消除中日關係中的政治障礙。或許是一種巧合,9月17日,遼寧省宣布,除瀋陽市之外,遼寧將另有13個城市首次在“九一八”當晚9時18分拉響警報,警示人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日本人不妨想一想,為什麼時隔79年之後,“九一八”紀念日的警報聲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更加響亮?中國人也應該捫心自問,在“國恥日”的時候,那悽厲的警報聲在警示什麼,又在激勵什麼?

九一八的精選演講稿3

20xx年9月17日,防空警報震撼著祖國大地。80年前的今天,發生了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它險些將中國淪為殖民地,給十三億中國人留下了無法消退的傷疤。

促成這場悲劇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主觀方面,日本人國土雖小,野心卻大,一心想把小日本變成大日本。雞不吃蟲,蟲反倒咬起雞來了。說它是披著人皮野獸,也絕不失當。“九一八事變”是早有預謀的。什麼鐵路被炸,全是一派胡言。既然他們每年都要*當年美國對廣島和長崎仍下的那兩顆核子彈,既然他們每年都要為20多萬核子彈下的冤魂鳴不平,既然聲稱“決不能再次走上戰爭之路。”那么參拜靖國神社又是什麼意思?這不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嗎?要知道,小日本至今還未放下沾滿鮮血的刺刀,小泉純一郎蠻不講理的去參拜靖國神社就是最有利的證據。他們一次次厚著臉皮,一次次破壞中日之間的友好往來,分明就是一種挑釁。

客觀方面,中國當時出現內亂,只顧窩裡鬥。蔣介石的“壤外必先安內”政策大大加快了日本對中國的侵蝕。當時中國人的麻木與軟弱也是這場悲劇的主要原因。所以國家領導們總不忘強調要統一,要富強。只有國家統一了,野心家才不會有挑撥離間以獲取漁翁之利的機會;只有國家富強了,才不會有人虎視眈眈的看這我們。

我們更不能忘記前人對我們的諄諄教誨: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詹天佑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

祖國有難,汝應作前鋒。——陳毅

不辭艱險出夔門救國圖強一片心,莫謂東方皆落後,亞洲崛起有黃人——吳玉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身為祖國花朵的我們就必須有進取心,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學習,勇於創新,為祖國的發展儘自己的努力。侵略了我們的領土,但永遠也侵略不了我們愛國的心。”我們絕不讓戰爭建立在我的快樂之上,更不會讓戰爭去破壞和諧的社會。我們將來必定會讓世界充滿和平,充滿愛。總有一天,我們會讓橄欖綠灑偏球,讓我們攜手共在一片藍天下。

九一八的精選演講稿4

9月18日,我想誰都忘記不了75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那天晚上,日本人的鐵蹄踏上了中國的大地,拉開了侵華戰爭的序幕,我想這段歷史也用不著回顧了,因為每年警報響起的時候,這段慘痛的歷史都歷歷在目。我想它對於每箇中國人都是一次教訓,也深深值得我們反思。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這句話說的很對,也時常提醒著自己。忘記歷史就會使我們不珍惜老一輩給我們創造的幸福生活,也就會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所以說我們不能忘記以前的一切,無論是國家的還是個人的,我想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會讓你把自己看得很清楚,也會使你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不斷徘徊,迷失方向。所以就要求你以史為鑑,好好看清過去,來展望美好的的未來。

前幾天我看了《東京審判》,也頗有幾分感想。“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人侵略戰爭的開端,而東京審判卻是它們侵略戰爭的終結。那些戰爭狂人終於得到了公正的審判,讓世界來評定他們的罪刑,我想這再公正不過了,但狡猾的小日本到最後還死不承認他們的罪刑,使原本很正常的審判持續了整整一年。最終他們得到了應得的報應。我真不知道這些戰爭狂人怎么就這么喜歡戰爭,難道他們看到人們安居樂業就受不了嗎?非得拼個你死我活才罷休嗎?在最後審判東條英機時,這個殺人魔王覺得他所有的行為沒有一點錯誤。當審判人員問他,“如果你再有機會發動一場類似的戰爭,你還會去做嗎?”他毫不猶豫的說“會!”,當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難道人的生命就那么不珍貴嗎?難道戰爭真的能讓一個民族會更加幸福嗎?東條英機就是這么想的,所以殺他一百次都不解恨。而最另人頭痛的是,後來的日本政府卻把他的骨灰轉入了靖國神聖,還屢次參拜,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難道他們還存在著侵略中國的野心嗎?不管怎樣,現在的中國已今非昔比,不比小日本差哪去。所以我希望承載著強國重任的我們,要更加努力,為祖國,也為自己。

九一八的精選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的榮幸,能夠站在莊嚴的國旗下為大家演講。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最美的花朵。愛國,是一個神聖的字眼,在歷史發展的曲折過程中,愛國主義歷來是我國人民所崇尚的。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愛國主義更應該成為這個時代的音!愛國主義是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光輝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強大動力,而愛國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教育!

回顧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無數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無私奉獻的民族英雄至今活在我們心中。古代,有南宋的岳飛,明代的戚繼光,鄭成功……近代以來,為了保衛國家,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更是有許多仁人志士為捍衛民族主權而慷慨就義。新中國成立以後,有很多傑出人物,如鄧稼先、華羅庚、錢學森等等,他們放棄國外榮華富貴的生活,回到貧窮的祖國來,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人的光輝形象和他們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永遠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奮發向上!

愛國精神,是不分國界的。不僅在中國,在世界許多國家中,愛國教育也是極受重視的。

美國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說過一句話:“不懂得熱愛國旗的學生,無論他多么出色,都不是好學生。”在美國,熱愛國旗是一件極其平常而又非常光榮的事。在波蘭,每一所學校都專門設有愛國主義教育課程,並使之融入政治、歷史等科目中。在泰國,愛國主義教育,是每個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政府極端重視對青少年進行民族傳統和愛國教育。特色的是韓國,它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韓國人歷來以使用本國產品而引為驕傲。可見,愛國主義精神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寶貴財富。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必將屬於我們。因此,我們更要繼承和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原xx*同志說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要體現在行動中。”如果祖國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話,每一個有正氣的中國人都會毫不猶豫地為國捐軀。但是,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國並不需要我們上戰場。我們應該如何來愛國呢?作為學生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熱愛自己的學校。一個連自己的學校都不愛的學生,又怎么可能愛自己的國家呢?熱愛學校是一種非常具體而切近的行動。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優良的學習環境,學校的老師為培養我們成才而兢兢業業,這裡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熱愛自己的學校。學校里的每一位學生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維護學校的形象和榮譽;我們要真心實意地尊敬我們的老師、尊重所有為學校提供服務的叔叔、阿姨們;我們要自覺地保護學校里的一草一木,美化自然環境,創造高雅的人文環境,使我們學校成為名副其實的花園、樂園;我們還要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去熱愛我們學校的數千位同學,讓我們互愛互學,一起歡樂成長!我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努力拚搏,奪取各學段的優異成績,將來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來報答養育了我們的學校,報答我們敬愛的老師!

愛國,是至高無上的品德、是民族的靈魂。親愛的同學們,為了學校的榮譽、為了我們肩上的重任,為了中華民族的騰飛,讓我們努力學習,做一個無愧於人民的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萬里學子吧!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