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埠遊記

春季微風輕拂過臉面時,有沒有想到過放風箏呢?我就是一個喜歡放風箏的小女孩,放風箏是一項休閒活動,可以消除疲勞。風箏的故鄉是我們濰坊市的楊家埠,反正和我們家就相差幾里路,不去看看,不就留下了終生遺憾了嗎?

十二月二十七日,這個萬里無雲的日子,我乘坐著汽車來到了楊家埠。

當我跨進門檻時,我才發現這裡和我們濰坊的十笏園有些神似。忽然,一幅栩栩如生的年畫“跳”到了我眼前:一個小胖娃娃神氣活現的抱著一條粗大的鯉魚。想必大家一定很熟悉這幅年畫,因為它就是名揚四海的“年年有餘”。

參觀從風箏加工場出發。我們首先看到了風箏的華麗外皮是怎么製造的,阿姨們的巧手不停的畫著、塗著,啊,這裡的風箏各式各樣、五花八門,蝴蝶仿佛要翩翩起舞,雄鷹仿佛要展翅飛翔……一切都是那么美妙與神奇。

下一站是根雕參觀中心。告訴你一個小秘密,你可不要向外界傳出去,在楊家埠做根雕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我的表姑父,他做出來的根雕真是讓人拍手叫絕。我躺在用樹根粘成的搖籃上,感覺真是到了仙鏡;我做著用樹根粘成的椅子上,真是“椅上做一圈,快活似神仙”怎么看怎么像是到了“皇位”!

咦,哪裡來的假山?我趕忙急著找假山的入口,可是哪裡都寫著“請勿攀登”嘿,入口在這兒!我順著階梯爬上假山。高、高、高,只能用這一個字來形容它。地上的人竟然全部變成了小螞蟻,真是太有趣了!

救命呀!哪裡來了一隻貓,貓要咬我呀!咦,貓怎么不動了,唉,原來小貓只是一樣工藝品,我趕緊掏錢把小貓買下,免的它再去“咬”別人,對我來講,這樣也叫學雷鋒做好事。

我的面前出現了一棵巨大的槐樹,導遊阿姨說:“這棵古槐已經有六百多年了,而它旁邊的這個古屋,也已經有四百多年了。”我聽了不禁大吃一驚,我當時還真想去裡面看一看哩。

又應該去那裡了?看來高潮已經過去,剩下的就是尾聲了,我們又參觀了一些小賣部,裡面賣的都是一些小飾物類的東西,有護身符、螢光筆、小鞋子、手鐲……這些東西都非常受到我的青睞,買下也可以作為留給楊家埠的懷念。

又到了一個似乎“荒郊野外”,實際一看,地上還放著一個水桶,怎么到舊社會來了?另一間小屋裡,放著一個磨盤,我們摘了幾個玉米磨了磨試試,有點累,不過感覺還不錯,媽媽說,他(她)們小的時侯經常幹這樣的活,這次來楊家埠,也讓我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艱辛。

我們走著走著,又走到了一個大元寶旁邊,於是我們全家在那裡歡天喜地的照了一張相片。

時間過的可實在太快了,當我興致勃勃的想去逛下一個景點時,卻已經走完了楊家埠,從入口對面的一個拐角出來了。好吧,今天的旅遊到此為止,楊家埠,再見了,以後有空再來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