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游頤和園作文600字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的海淀區。它是我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古代帝王的行宮和花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游頤和園

去年五月一日,我在首都北京遊覽了馳名中外的頤和園。

從我們住的白石橋走大約五公里就到了頤和園。這時的頤和園正值春季,像個美麗的大公園。在一座座布滿琉璃瓦,金碧輝煌的宮室旁,不時嗲溫暖追著奇花異草俊俏的身影。合歡樹、太白花、千年古松……這些花草樹木形態各異,顏色不一,襯托著富麗堂皇的宮室,很值得觀賞。

我們走上了一條五彩的花石子路。粗看上去小路上碎石凌亂不堪,五花八門,可細細研究,卻大有意趣。五彩的石子組成了各種圖案,或花草、或人物、或宮室、或器皿,真是美麗動人。

順著小路一直往前走,就來到了聞名於世的長廊。據說,這是慈禧太后為了觀看昆明湖上的景物而建造的。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踏上了長廊。長廊很長,一眼望不到頭,長廊的頂有二百七十三個五彩間隔,每個間隔里都畫著五彩的畫。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側有紅柱,紅柱之間由綠色的圍欄相連。綠欄很低,人可以坐在上面欣賞昆明湖的美景。

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望去,一座玲瓏寶塔聳立在山上,這就是佛香閣。

登上佛香閣,向下眺望,園內的景物大半盡收眼底。正前方是赫赫有名的昆明湖。昆明湖湖面很靜,像一塊翡翠。小船從上面輕輕滑過,留下一道淺淺的水痕,仿佛是劃在翡翠上的一條碧痕。微風吹過,水面盪起粼粼波紋,在陽光的照耀下浮光躍金,十分好看。遠處,十七孔橋的影子倒映在水裡,模模糊糊的,不清楚,不真切。

夕陽西下,我從佛香閣上下來,懷著萬分喜悅的心情,匆匆走出園門,結束了一天的旅行。

游頤和園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的海淀區。它是我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古代帝王的行宮和花園。

頤和園依山傍水,有萬壽山和昆明湖,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入春後,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景色誘人。

在頤和園的昆明湖上有一座十七孔橋。湖畔有佛香閣、石舫。

佛香閣建在萬壽山上,是全園的中心,登上佛香閣,不僅可以包覽昆明湖上的風光,而且周圍數十里的景色也盡收眼底。

昆明湖北岸建有長廊,長廊東起邀月門,西到石丈亭,功273間,全長728米。整個長廊依山面水,隨山勢而起伏,循湖岸而曲折,向根彩帶把萬壽山南麓的建築群貫穿起來,並在湖光山色間嚴謹而自然地起了承接作用。這條彩帶般的長廊,把萬壽山前分散的景點建築連綴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條風雨無阻的觀景線。

長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精美的繪畫,有西湖風景、山水人物、草木花鳥等。這些精美的繪畫描述了許多人們熟悉的故事,有《西遊記》、《水滸》、《西廂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彩繪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花草樹木惟妙惟肖,蝴蝶在花草中翩翩起舞,小鳥在樹林中歡快地歌唱。

知春亭雖不大,卻是觀景的好地方。德和園是慈喜聽戲的地方。

頤和園裡還有許多迷人的景色,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令人們留連忘返。

游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代諸多園林中最亮麗的一顆明珠。它坐落在北京西郊,與園明園毗鄰,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它每年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參觀,我也慕名前來一睹頤和園的風采。

走進頤和園的北大門,第一個景點就是 “蘇州街”了。蘇州街列於宮苑之中,小巧玲瓏,依山面水,宛如江南畫般點綴在頤和園中,更襯托出頤和園的寧靜典雅。張燈結彩的街道,古色古香的房屋,各式各樣的茶樓商鋪,正是蘇州街的特色所在。

頤和園的特色還在於它的牌坊。在頤和園三步五步就能看見一座牌坊,牌坊上雕龍畫鳳,很是壯觀。

在北園,還有一處十分有特色的藏傳佛教建築群。高大的圍牆,宏偉的喇嘛寺,紅白的完美結合,造就了頤和園中這一方風景。

乾隆皇帝十分熱愛佛教,在園內建造了諸多的佛教建築,佛香閣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佛香閣是頤和園的主體建築,南面是昆明湖,北對智慧海,八面玲瓏。周圍建築圍繞在它的兩側,形成眾星捧月之勢。在佛香閣一層的大廳中擺放著一尊千手觀音,觀音面朝昆明湖,好像在說:“我會保護一方平安的!”

冬天的昆明湖煞是好看,陽光灑在湖面上,湖面像一面大鏡子,照映著太陽,又像一顆寶石,是那么閃亮。

從佛香閣向南走,要通過一條長長的樓梯,從上往下看,曲徑通幽,末尾處仿佛別有洞天。來到盡頭,原來是慈禧太后的行宮啊!行宮內擺設十分精美,龍椅、花瓶、屏風,都不愧對“皇家”二字。

順著長廊走,我開始注意到了長廊上的壁畫。“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火燒赤壁”、“關羽千里走單騎”……一幅幅壁畫活靈活現,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出現在我面前。

頤和園是中國無與倫比的藝術瑰寶,我們要去珍惜它、保護它,讓它可以永世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