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於寫景敘事作文800字

長久以來,寫景類作文的教學普遍存在無序化、碎片化的弊病。很多學生都不知道要如何寫,你也會有這樣的苦惱嗎?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關於寫景敘事作文,供大家分享。

高中關於寫景敘事作文:綿綿初冬雨,滴滴心泉情

微風涼了,一如初入冬季應有的氣候,細細的雨,又是朦朦煙雨的江南。

夜色沉靜,與喧囂相去甚遠,遙望可見的霓紅,奇光煥彩。

這一處,素光把房間照射得乾淨而又沉寂,相若出水的芙蓉,處淤泥而不染。像古往的賢人,像今來的閒人。平淡無波瀾的日子,教人安心,亦使人憂慮。

所期何所在?

回答的是綿綿的雨聲,仿佛千言萬語的訴說,又宛如一字字的喟嘆。

沉吟不知,明日破曉,又是否如今日一樣,渾渾噩噩不知所措,不明所以。似乎一切都那么理所當然,有或者,在這樣的森林裡,作了一隻迷失的倦鳥?

屋檐濕透,那滾落而下的水,一顆顆沒入池塘,響起一連串清翠躍耳的聲音。假如它不是落入池塘,那么它一定有著永恆不息的鬥志,傾盡一生,要那頑石洞穿;是只為本該屬於它的世界破開重重阻礙。

生命的意義,就是用自己所擁有的,去換去自己所欲的。

然而,迷途漸遠,相顧回首竟是千山萬變!

想要置身於雨中,靜靜地聽它的訴說、它的嘆息,它的不甘、它的頑強。矢志不渝、堅持到底。

此刻,又怎生能不想起孟浩然曾經臨江的一情迷惘?“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迷失在長江的渡口,形單影隻,無從覓路,想要問及,奈何,眼前只見傍晚寬平如海的江面以及那無邊無盡的波濤。

他迷失的是歸去的路,他迷失的更是人生,“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也許應淡淡地靜靜地,聆聽,微風伴細雨,誰言達無期?衣襟漸濕,肌膚漸涼,心跳漸熱,也許,並不雨水涼,所以濕透的不是心靈,而溫情一笑,卻能趨逐惡寒。

其實應該慶幸,必竟孟浩然明白了自己終歸於南山,什麼仕途、名利,只因生之逢時,明主不棄,故人不疏。所求不難,奈何“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用心去揣摸去聆聽,其實初冬的雨也生生不息,只要不放棄,又何顧明君、何怨故人、何苦無眠?

一場雨去了,所以心思靜止。

一次思想的遠行,在穿梭了現實與古景中到達了終點。

“叮咚!”又一聲清翠躍耳的聲響,只不過這一聲,需要用太久來凝聚。

它們同樣能穿石,因為我相信!

高中關於寫景敘事作文:瀟湘夜雨芭蕉夢

桂華流瓦,樹影婆娑,香草酣甜,流熒點點.而此時的我,正在那寧靜的題海中漂泊著.不知道下一站是哪裡,不知道我的夢想何時會實現。

看著一道道物理題,仿佛在我面前的就年是一座座巍峨的高山,讓我寸步難行.旁邊的測驗試卷不知道又錯了多少.鮮艷的紅,宛如鮮血般,讓我觸目驚心.這就是我努力的結果?

心裡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思緒亂如麻團.眼睛一直盯著試卷上赫然幾個字:春來草自青.在我向老師訴說的的苦惱後,她給了我這五個字.可是,春來草自青是什麼意思呢?表面上看不就是一種自然規律嗎。

窗外,靜悄悄的.輕輕的推開窗戶,寒氣有點逼人.哎,大概是下寒露了吧.想想自己每天都到這個時候,還在與它們拼搏.然而,成效呢?是不是我根本就不適合學習?或者說我根本沒學習的天分?亦或者說我努力不夠?不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望著窗外的明月,心理無法平靜.神哈傳說中,那吳質剛一直不眠不休地砍著那棵玉桂樹.砍了又張合,然後再砍.就這樣,鍥而不捨.他那不知疲倦的精神不正式我現在效仿的嗎.吳質剛啊,吳質剛,你何時才能砍倒那飄香的玉桂樹呢?玉桂樹啊,玉桂樹,你要懲罰他到什麼時候啊?

窗台上兩株酣睡的菊花開始凋零了.是啊,冬天來了.想像著那銀白色的季節真讓人嚮往.但,那些花花草草什麼的也終將枯萎,然後被深深的埋在雪的下面,積蓄著力量,等著來年再次為能夠花枝招展而發芽。

發來年發芽?思緒一下字觸動了.原來,老師的那五個字還有另一番的含義啊.此時,我漸漸的理解了:只要不斷的努力,實際成熟的時候,就是你成功的時候。

如夢初醒的我,又看了看測驗試題,又重新的做了一邊.而這次卻像在平坦的道路上行走一般.難道我都會做,只是當時不認真而已?這些現在對我來說已無關緊要了,最要的是我理解了那五個字.明白了:十年磨一劍,功到自然成。

月亮漸漸的隱藏在雲朵的後面,而此刻我臉上的笑容釋意的綻放著。

是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的夢想會隨著那春草一點點的甦醒,一點點的泛青的。

高中關於寫景敘事作文:若有眠,枕的是月

冷山冷水。當指間輕緬於勾勒,唇際舒緩於低訴,五十陷下空成忘川。而隨舉杯復徘徊的連綿影綽里可以尋到這樣的背影。

一蓑一笠一竿冷。是獨釣寒江雪的漁父。江堤人煙渺少,千層浪擊疊起也弄不得他一身濕漉。眼芒深邃,嘴裡默念著四六駢散。日復一昔的時光就這樣背去,換來他恬淡至極,像千里寥廓江天上俯瞰塵世的鷗鳥。

他是千百年來文人遷客的縮影,先是在一片“西望長安不見家”生中悲痛哀婉。然後慢慢移情山水,留下諸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名句。再然後卻是越發恬淡,不能被摧眉折腰,更不能再伏於案牘。然後他們來到江邊,豎起自己韻轉三絕的竹竿,掛一絲線與一直鉤。像是張起一弦清調,旁若無人地唱起自己生活中的不得志,然後靜默成天地的一隅。我在他們肩背上一拍,散出的是不屈銅銹。

早時卻十分屏棄這種懦弱無能,認為他們縱情山水只因是不能熟諳政事而選擇的逃離。所謂的李白杜甫歐陽修也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幾處敗筆,不能懂得他們未能入仕治國的苦衷。後來閱歷增加,才了解到遷客騷人的無奈。他們胸懷天下之治,卻被阻隔在聖上蔽目無聽的窠臼里。滿腹經綸無處施,只能去默念四六駢散。骨子裡縱然會是堅貞不屈,卻也撐不起整座天。然後他們成了文人,成了詩人,成了墨客。

不能出仕大概是漁父們的缺憾,生活拿起它的刻刀巧妙地鐫刻了另一條路,與他們先前所想完全背道相馳,成了越拉越遠你卻無從挽回的時間。漁父們終於無奈了,他們來到大江堤岸,豎起一支青竿。

有這樣一句話描寫過這些不為出仕或不能出仕的文人:夜色中的一輪圓月與一片樹影,是無法企及的嫵媚。

文人們都有自己的嫵媚,他們都或多或少地留下過自己的絕唱。在“青箬笠,綠蓑衣”中,也一定潛埋有無數李白。他們用生命慘痛的昭然若揭的代價來刻畫自己人生的圓滿。史學家們知識注意到了他們不能為仕的缺憾,卻又不曾賞悟到他們臨山臨水臨雲臨風時所發出的萬千感悟,不能領會到他們的智者一鳴,不能觀察到他們那被缺憾所掩蓋住的完美。

漁父啊!你又何必為瑣碎的生命以及其中缺憾孤影無眠。當一切沉積於地,一切煙消雲散,一切日澄台靈鏡般渺遠平曠時,你仍不願脫去蓑衣。而此時你便知道——

冷山冷水。若有眠,枕的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