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游南京中山陵的作文

中山陵是被稱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孫中山的陵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東鄰靈谷寺、西毗明孝陵。下面一起和小編學習一下南京中山陵的作文吧!

南京中山陵遊記篇一:

今天是7月10日,爸爸帶我去南京中山陵遊玩。中山陵,顧名思義,就是孫中山的陵墓。

我們乘著9路車來到中山陵。剛下車,我便看到四周綠樹成蔭,爸爸連忙用手機給我“咔嚓、咔嚓”照了幾張照片。接著,我們走上路。一路上,路邊都是樹,有雪松、柏樹、懸鈴木……等許多的樹,而且,這裡多半是被稱為法國梧桐的懸鈴木。

走了約20分鐘我們到了中山陵的第一個門。這個門上寫著“博愛”兩個字,好像對我說:“以後要多讀書。”這個門上有六個洞,其中,三個小洞分別在右上角、中間、左上角,另外左邊右邊各一個中洞,中間又一個大洞。

接下來,我們就走過這扇門,踏上台階。從牌坊到祭堂,共有石階329級,,8個平台,落差73米,329級象徵當時中華民國人口3億9千200萬。走過石階,我們又來到了祭堂,在祭堂前,有一個石碑,石碑上寫著“中國國民黨葬孫中山先生於此。”祭堂里,有一座孫中山先生的雕像。天花板上,有一副國民黨的黨徽。

之後,我們看完了這裡所有的景色,還買了一個彈弓和一把扇子。最後,我就戀戀不捨的跟著爸爸回家了。

我想:以後,我要認真讀書,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南京中山陵遊記篇二:

今天,我們起了個大早準備去爬中山陵。導遊介紹說中山陵十分雄偉,它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墓,1920xx年竣工。中山陵有329級台階,代表著三億二千九百萬的民眾。

車子緩緩的駛進了停車場,我們來到了中山陵的大門口。中山陵依山而建,。占地兩千畝。一條筆直的道路通向遠方,兩排香樟樹像士兵挺立在路邊。三百多級台階氣勢宏偉地展現在眼前。我心裡暗想: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去。我用勁全身力氣,一口氣就跑到了中山陵的最高處。放眼遠望,群山青翠地環繞四周,真是心曠神怡啊!

靈堂前豎立著一塊牌子“中國國民黨葬,孫中山先生於此”幾個大字。我來到了孫先生的墓室,孫中山先生的半身雕像莊嚴地屹立著。我們又瞻仰了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在那裡有一副用漢白玉做的孫先生的遺體雕像靜靜的安息在這裡。

我抬頭看看頭頂上的天花板忍不住叫了一叫“哇,好漂亮!”可是馬上被媽媽禁止了,要我保持安靜。

中山陵真是雄偉、壯觀、氣魄不凡啊!

南京中山陵遊記篇三:

今天是十月一日,我們來到了南京。

綠蔭大道

我們先來到了中山陵,在中山陵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條似乎永遠也走不完的綠蔭大道。

那是一條不寬也不窄的柏油路,兩邊有溝。溝不寬,裡面沒有水,可以走一個人,再也容不下第二個人,我喜歡走在溝里。溝的右邊也是與它差不多寬的石板地。旁邊種著各種各樣的樹:松樹、梧桐……路兩旁樹的枝條一直延伸到路中間的上方。仰天一望,綠葉遮天蔽日,陽光被一片片綠葉篩選過後,落下一點點細碎的日影,走在樹下,陰涼極了!那樹桿又粗又大,又分成許多小枝,小枝上長滿了綠葉。其中的一根樹枝直上雲宵。那主幹,真粗哇!我一個人抱也抱不過來呢!

一陣風吹過,枯了的手掌形的落葉慢悠悠地從空中飄落下來,落在地上,溝里,有時也落在我的頭上。我從頭上取下落葉,拿在手中玩轉,覺得它的形狀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真是大自然的傑作。腳踩在鋪滿落葉的大地上,發出脆脆的“哧哧”聲,真好聽。

中山陵

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長眠之地,孫中山先生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我們都非常敬愛他。

走完了綠蔭大道,我們就來到了中山陵的陵墓入口處,立刻就看到用花崗石切成的碑坊,碑坊上方寫著“博愛”兩個金色的大字。走了幾級台階,我們來到了陵門。遠遠望去,青色的琉璃瓦下刻著孫中山先生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再走進去就是碑亭了,一塊高約9米的碑石上刻著“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孫先生於此”的鎏金大字。站在碑前,我真顯得渺小了。從碑亭到祭堂之間的台階真叫人望而生畏,將近有400個台階。我拾級而上,輕聲數著:“1,2,3……30,31,32……200,201……”終於我們來到了祭堂前,祭堂有三道拱門,門額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六個大字。祭堂的門上方刻著孫中山先生的手跡“天地正氣”四個字。堂中央有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他莊嚴地坐在那兒,雙目炯炯有神,堅定地凝視著遠方。再往裡走,是孫中山先生的墓室,他就這樣平臥在靈樞上,很平靜,很舒適的樣子。抬起頭看墓頂,是一個巨大且彩色的國民黨黨徽。

整箇中山陵莊嚴而宏偉,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南京中山陵遊記篇四: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南京,這裡是我們本次旅遊的最後一站,游中山陵是我們最後的一個景點,中山陵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他的陵墓是依山而建的,坐北朝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步入中山陵大門,我被中山陵的高大和雄偉所吸引了,我們首先來到了陵園廣場。廣場四周屹立著一棵棵蒼松,它們看上去是那樣的青翠欲滴,那樣的生機勃勃。它們象徵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永遠不倒,又恰似革命事業萬古長青,生生不息。繼續往前走,一座巍峨聳立著的牌坊便映入眼帘,抬頭仰望,由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博愛”兩個大字赫然顯現在牌坊中央,這蒼勁有力的兩個字告誡人們,要只求奉獻,不求索取;要用大海般的胸懷去關愛天下每一個人

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 392級,8個平台。我們一邊向上攀登,一邊拍照留影。走到一半,我向上看了看發現,映入眼帘的只有台階,沒有平台。我再回頭往下看時,卻只能看見平台,看不見台階了。我問導遊:“中山陵的台階設計得這么巧妙,可有什麼含義呢?”導遊說:“從下往上看,只有台階,寓意著前面的路很艱辛。而從上往下看,全是平台,寓意著當經過了艱辛和磨難以後,看自己走過的路,發現過去的路也很平坦。”奧,我明白了:其實學習也是一樣,會經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一旦你弄明白了,才感覺並不是那么難。

處在山頂最高峰的祭堂,有三個拱門,上面書寫著孫中山先生所創導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堂中置放著孫中山先生的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再進入一扇銅門,可以看見一座漢白玉雕像-孫中山先生靜靜地躺在靈柩上.聽導遊說,孫中山先生的軀體在紫銅棺內,被混泥土澆築在離地面5米的地下... 我久久地站著,心裡默默的向這位老一輩革命家致敬!

中山陵之旅,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飽覽美景的喜悅,更多的是對社會的思考,對民族的熱愛,對領袖的敬意。作為記憶,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